教授建议恢复“民拜官”,增加父母官的责任感,网友:没听错吧?

孜孜教语 2022-12-21 15:22:16

“建议恢复古代的民拜官,见官下跪就可以让官有官仪、官气;没有了官仪、官气,责任就没有了。”

这出自许石林之口,许石林要如何介绍呢?身上的头衔有点多,简单来说就是身兼数职“主席、董事、教授、会长、专家、理事、会员等等”。

这话一出,网友第一次出现了表现迷茫、不可置信、甚至认为这一定是有深意,比如说:这位高深的教授,是不是在反讽,现在当官的没有责任感?这话到底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说出来的?如果不是反讽,怎么会有人在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提议,如果真的是单纯就是怀念古代的“民拜官”,这人的脑子还好吗?

有不少网友质疑:我没听错吧,在这个时代,有人提出了倒退几百年的观点,这是哗众取宠吗?

果然,人还是要低调,不要乱讲话,饭可以乱吃,自己负责,话不可以负责,自己都没法负责。

责任感,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的

这种观点就很可笑,为了增加当官的人的“官仪、官态、官气”,增加当官的人的责任感,老百姓见官就得“三叩九拜”,这样这股子气就起来了,责任感就起来。

如果这个理论可行,那就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为了增加老师的责任感,得让老师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自己被重视,家长们就得把老师捧在手里,就得多送礼、多打点,让老师感受到自己很荣耀、很重视,老师就对孩子们更加负责了。

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三观不正啊,而且说的人还理直气壮:我三观不正,我有理。

这种观念中要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没有义务要做什么,也没有责任要做什么,想要让我做什么,先得让我感动。

这不是胡扯吗?

打压这种不良之风还来不及,竟然还有人跑出来鼓励。

给专家们提个意见:您呢,少建议,多实践

这些年动不动就有一些塑料专家跑出来提建议,很少有可以实施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完全脱离了实际,看样子还是生活的太好了,完全不懂得体察民情,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

在教育行业,也会有一些指指点点,不干活只提意见的所谓“专家”或者领导,提出一些不切换实际的理论。

比如说“取消重点班”,比如说“不以成绩为标准来考核老师”,比如说“完全取消考试”,不给孩子们压力。

网友们的话很中听:这些建议不用有,直接取消高考,抽签选择大学,家长们谁还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就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的大学,以后能有个不错的出路吗?

一方面初中升高中,孩子们面临着分流的压力,高中考大学,面临着分层的压力,一方面学校还取消学习压力,取消考试,取消以成绩为标准,家长们怎么可能接受呢?

减负可以有,但是不要矫枉过正,回到20年前的样子,就挺好,没有课外培训,老师不会在课堂上藏着掖着,逼着孩子们报他的补习班,但是一切还是以成绩为标准,只要高考存在,这个标准就不会改变。

为什么会选择公务员?

为什么要去报考公务员?是为了“为人民服务”吗?

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必要唱高调,为什么都清楚,父母让子女选择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稳定,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可以有不错的生活,而孩子选择公务员,多半是听从父母的安排。

但是这无可厚非,我们都是普通人,首先想到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不要想得太多就行了,比如说有一些人还期待着恢复“民拜官”,想要通过一个职位来满足内心的虚荣,这就不应该了。

虽然我们的初衷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到了这个岗位上,就要倾情付出,至少要做到合格,说不上无私,拿一分钱,出一分力的基本原则还是要有的。

其实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那社会就清明不少了,这样看来,唱高调没用,做好最基本的,就是最有效的。

0 阅读:83
评论列表

孜孜教语

简介:孜孜学语,从娃娃抓起!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