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安徽人的低调这下是藏不住了。如今,不管是经济超强的广东省,还是繁华的十里洋场上海,又或是民营经济的扛把子浙江,安徽都是独一份的存在。
去年日子网上还流传一种说法:中国经济100年看上海,40年看深圳,未来十年,可得瞅瞅安徽。这让江浙沪一众经济带头大哥脸上多少有点挂不住,但别不服气,咱用事实说话。

看看2023年胡润排行榜,广东十大富豪里有四个是安徽人。再把目光投向新能源车市场,中国新能源车 “四巨头” 中,有两家的掌舵人都是安徽老乡,直接占据半壁江山。
这还不算完,再给大家说个冷知识,过去20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黑马不是江浙沪北上广,而是安徽。
从2000年到2024年,安徽的GDP翻了快16倍,在中国最强的13个省市中排名第一,而这13个省市差不多占了全中国GDP的70%。
也别觉得安徽GDP增长是靠房产泡沫,真不是。2023年,安徽在短短一年里击败河南、四川、湖北,成了中西部地区工业第一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排全国第七,工业可是它GDP的重要支柱。

之前河南连续12年位居中西部外贸第一大省,这记录也被安徽终结啦。在中西部地界,安徽那是相当厉害,两手插兜,找不到对手。
那一直没啥存在感的安徽为啥能这么强呢?其实,安徽就像一个深藏不露的投资经理,眼光精准,出手果断。要说全国和安徽最像的地方,那非江苏莫属,两地都是 “散装” 风格。
江苏境内13个城市谁也不服谁,天天内斗;安徽家里“孩子”也多,早期经济不行时,就让孩子们各奔前程。
芜湖、马鞍山去南京“表哥家”找营生,黄山、池州、宣池跟浙江“老舅”发展,淮南、六安、亳州去上海“大哥”那找出路。
一家人虽然被拆得七零八落,遭人闲话,但安徽不在乎面子,吃饱饭才重要。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2023年,安徽从江苏、浙江拉来了7800多亿投资,发展一路狂奔。

当然,光靠 “抱大腿” 只能解决一时温饱,安徽能逆袭,关键还是自身够争气,过去20年几乎精准踩中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风口。现在全球资本市场最火的芯片、新能源、智能手机等领域,都有安徽的身影。
时间回到2007年,当时一家日资企业用 “一桃杀三士” 的毒计,离间上海和深圳,打压中国显示屏行业。京东方孤立无援,被日韩企业联手逼到破产边缘。
关键时刻,合肥挺身而出,几乎掏空一整年的财政预算投资京东方。这一 “豪赌” 彻底改变了中国显示屏行业的格局,如今京东方已经能和三星、索尼等国际巨头分庭抗礼。
芯片领域,2017年之前,全球近98%的内存芯片市场被美日韩三国垄断,中国诚心存储想打破垄断遭嘲笑,又是合肥伸出援手,豪掷72亿资金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鑫存储真的研发出了国产内存芯片,狠狠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如果说显示屏和芯片只是 “开胃菜”,那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下的 “大棋”,才真正让人拍案叫绝。

中国造车三大势力中的蔚来,2019年濒临陨落,亏损近100亿,每卖一辆车亏54万,创始人李斌走访18个城市求投资,一分没要着,还被评为2019年度最惨男人。
关键时刻,安徽2020年向蔚来投资70个亿,同年5月又从德国大众拿来10亿欧元投资新能源。这两笔投资,让安徽在新能源赛道成了带头大哥,几乎集全省之力吃下中国新能源车半壁江山。
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近250万辆,比去年增长近一半,跃居全国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86.8万辆;汽车出口近114万辆,占全国汽车出口的1/5,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第一季度安徽省进出口总额增长13.1%,出口增速达17.3%。机电产品出口1068.5亿元,增长19.5%,占全省出口的比重为72.3%。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电动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172.7亿元,增长58.3%。
从显示屏到芯片,再到新能源汽车,安徽的发展模式堪称教科书级别 —— 用 “大哥” 的市场,带动 “小弟” 的配件产业。
曾经为了生存被迫 “分家” 的安徽,靠着骨子里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超前的战略眼光,踩着时代的风口,上演了一场震撼全国的经济逆袭大戏。未来的安徽,还会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璐哥看透彻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