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中国人到非洲种菜,二十年为啥不回国?来听听非洲女人的回答

鲁老知识分享 2024-05-14 20:18:59

过去在我们的眼中,非洲是全球经济最不发达、最贫穷的大洲。

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不小的进步,但非洲国家仍然没有摆脱困境。

非洲这块大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到处都是沙漠,土地贫瘠。

相反,非洲大多数国家都有很肥沃的土地,但为什么他们的农业基础那么差呢?

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里,非洲饱受殖民统治之苦,过去西方殖民者看中的是非洲的矿产资源。

长时间的奴化统治和基础设施的落后,让非洲举步维艰,现代化进程很缓慢。

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非洲,其中就包括超过10万中国人到非洲搞农业。

这让人很疑惑,在非洲种菜,真的能发家致富吗?

一、中国和非洲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中华民族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勤劳耕作。

在我们5000多年的历史中,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处于农耕时代

我们的祖祖辈辈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知识和技术,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但耕地面积却很小

于是在各种不同的地形、气候环境下,通过不同的生产方法,打造各种先进的农业工具,这让中华民族始终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跟中国相比,非洲就是另一个极端。

因为常年过度的开采,环境保护不力,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土地都荒废了。

吃不饱饭,就是非洲人最大的写照。

不知不觉中,我们重新审视非洲,就会发现这块大陆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带给他们最大改变的,就是中国人。

中国跟非洲的联系,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很频繁了。

那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但在对外关系上,我们正在积极寻求助力。

中国为什么把目光对准非洲,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话题。

在过去,非洲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几百年的压迫和奴役,让非洲人抬不起头,也吃不饱饭。

后来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非洲人发现,中国人和西方国家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援助,中国却从来不会干涉他们的内政,也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这也是非洲人喜欢和中国打交道,欢迎中国人去他们那里做生意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方面,非洲既是我们的援助对象,也是我们进行农业科研的合作伙伴。

有意思的是,过去欧洲也曾经在非洲大搞农业开发,美名其曰“绿色革命”。

事实上,他们看重的只是非洲的土地和矿产资源。

而中国提供的东西,则能给非洲人带来更加直接的变化,比如粮食的增产。

最早跟中国进行合作的国家主要有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

埃塞俄比亚的外交部长曾经这样形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他说,西方人更喜欢帮他们制定政策和发展路线,实则是把人家的经济命脉完全拿捏住。

而中国人进来后,就是办企业,帮忙他们开拓市场,寻找第三方合作伙伴

帮助非洲国家解决他们在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要想富先修路,所有援助和合作项目都需要一个基础条件,那就是解决交通问题。

坦赞铁路就是中国帮助非洲人解决的一个大难题。

这条铁路贯通了整个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也被非洲人称为解放之路。

有了铁路,下一步就是建设工业园区,有了工业园区,才能对产品进行初加工。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这就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跟非洲人合作,难度是很大的。

因为非洲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而且他们的奴性根深蒂固,最难的一点,就是让他们学会学习。

过去欧洲人堵上了这条路,如今中国人来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非洲人真正地摆脱贫穷,就要去学。

在过去我们的印象中,非洲是一个不适合种地的地方,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他们是不会种。

从60年代开始,我们给非洲输送技术和设备,但见效不快。

到了90年代,我国劳动力过剩,内部竞争过于激烈,于是国家开始鼓励我们的人才走出去。

二、中非合作遍地开花

到非洲走一圈,你就会发现,非洲的土地不但不贫瘠,还很肥沃。

但在过去,非洲有一个传统,就是“吃饭一棵树”,生产方式很落后。

与坦赞铁路相比,我国在1971年6月动工的另一个项目——坦桑尼亚姆巴拉利农场却鲜为人知。

毫无疑问,坦赞铁路拥有更高的政治价值,但姆巴拉利农场则从根本上改变了非洲人对于农业的理解。

在当时,这是我国对外最大的农业援助项目,仅仅这一个农场就有五万余亩水稻田,能够给坦桑尼亚提供25%的大米!

姆巴拉利农场也开创了非洲的历史先河,采取“对等上班制”,即便是中方员工,也和非洲员工同工同酬。

为了确保这些农业项目的持续发展,我国每年都派出一支数量不小的工作队前往非洲,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姆巴拉利农场外,比较出名的还有鲁伏农场、恩吉利实验农场、加纳的水稻和棉花农场、马里的甘蔗种植园等等。

中国人是无偿帮助非洲发展农业吗?当然不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提供了设备、技术、资金,得到的是非洲人的信任,以及低价购入、租借土地的优惠。

于是民间也有很多中国人来到非洲,在那里帮助非洲人种植玉米、大豆、小麦、花生等等农作物。

在帮助当地人提高生活水准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相应的财富。

2006年,中国和尼日利亚加强了在农业方面的合作。

比如中地海外集团建立的占地2025公顷的机械化种子生产农场-WARA农场。

三、中国人在非洲乐不思蜀的原因

这个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给尼日利亚提供了优质的种子,几年时间就帮助尼日利亚粮食增产100万吨。

并且通过和尼日利亚的合作,逐渐辐射到非洲西部的其他国家。

以中地海外集团为主的一些公司,逐渐在非洲建立起“公司+社区+农户”的发展模式,与更多的小户农民进行合作。

在这些公司的带动下,很多农民也来到非洲,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湖北人,而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在非洲努力几年时间,资金宽裕的人已经有了几十亩土地,一些人甚至上千亩。

这里边诞生农业大户,成为百万、千万富翁也不出奇。

一些年轻的小伙子,去的时候单身,10多年后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很多人会担心文化习俗的差异,事实上,现在非洲很多地方中国元素很浓厚。

很多非洲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穿着中国服装,吃饭用筷子,用中国手机。

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男人在非洲乐不思蜀,也许从非洲女人那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对于非洲女人来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可以带给她们更多的安全感。

比如非洲大多数国家都支持一夫多妻制,而中国男人对感情比较专一,就算在非洲娶了几个老婆,对这些老婆也比较负责。

其次,中国人勤劳,这一点跟大多数非洲男人是不一样的。

在经过几百年的奴化后,非洲人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天塌下来,搞不好什么时候又打仗了。

在非洲成家立业后,这些人想回国发展吗?

大多数人也许想过,但回国后他们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而且非洲和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回去,也许意味着失业。

他们在非洲赖以生存的本轮,回到中国可能根本就行不通。

而且在非洲生活成本也要低很多,十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包括生活习惯。

不过并不是什么人到了非洲都能轻易地取得成功,首先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

非洲的卫生状况很差,也许体质差一点的人,在那里就会水土不服。

其次要熟悉非洲各个国家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跟着国家的政策方针走。

一般来说,我们国家和非洲国家有大的合作项目。

项目推进顺利,那么我们的公民过去后,就能获得更多优惠。

最关键的,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有些人在非洲搞种植,有些人则搞贸易,在当地种什么能赚钱,什么产品卖到国外能获取更大的差价,这些都是学问。

就拿赞比亚来说,这里有很多大型农场,但早期已经有很多白人包括东南亚人来到这里搞种植。

虽然赞比亚的环境很适合搞农业,但我们中国人在赞比亚搞种植未必合适。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因为农业的投资周期比较长,一旦你选择错误,很可能就要困在那里很多年。

结语

总的来说,在非洲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就像当年欧美人选择把工厂开到中国和东南亚一样,无非就是看中了当地低廉的人工成本。

但农业和其他行业相比,利润也比较低,需要精细化管理。

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只有和当地人搞好关系,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这些农民在非洲生活了20年以后,双方已经形成一种相互依靠,相互依存的关系,这就是一种互惠互利。

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后,非洲何尝不是一个乐园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信息:

老狼聊财 2023.10.7 《十万中国人到非洲种菜,二十年为何不回国?来听听非洲女人的回答》

枕籍历史 2023.10.5 《十万中国人到非洲种菜,二十年为啥不回国?来听听非洲女人的回答》

0 阅读:1

鲁老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