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别的团长都在强调纪律性,范天恩却总说要“紧跟大战局”。别人都在等上面的命令,他却靠着地图和指南针,自己“追着大部队跑”。别人接到上级命令才出发,他早就悄悄在山沟里藏好了装备,带着全团轻装上阵了。
这不是逃跑岗位,争抢功劳上了头吧?不对,其实他那回“自个儿做主”悄悄上阵,最后在松骨峰那一战,成了志愿军历史上最让人热血沸腾的经典时刻。
【“说好不打的,结果你抢先上了”——范天恩这波操作有点狠!】
1950年11月25号那天,朝鲜战场上头,第二次大战役打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咱们志愿军38军接到了上头命令,说是要全面进攻,目标直指德川,得把南朝鲜的第7师给干掉。
这时候,112师的335团既不在主要攻击的队伍里,也不在参战的名单上。但团长范天恩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选择。说起来,范天恩原本是38军军部负责作战计划的科长,军事能力非常强,刚调到112师335团当团长没多久。
抗美援朝的命令一下,他新婚妻子那边军中调动手续还没办妥,他就已经领着一支两千多号人的队伍,高举着冲锋的旗帜,毫不犹豫地往前线冲去了。
这次在朝鲜,他不仅仅是表达了“想参战”的意愿,更是在与上级失去联系、指挥链断裂的情况下,直接带着队伍就出发了!
那时候,335团刚经历了一场特别艰难的战斗,接到上级命令后就撤了下来,到华坪站进行休整。这个地方离德川有100多公里远呢。
团里的电台出了故障,跟上面联系不上了。后来听说38军那边有动静,按理说可以就地等着,但范天恩觉得不能错过打“大硬仗”的机会。所以,他当天晚上就让全团的人赶紧收拾轻装上路,把那些不是特别需要的装备都留在山沟里,只带着打仗的家伙继续前进。
部队分成几个小队,按照地形特点迂回前进,就靠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来指引方向,在冰封的山林里穿行。连着熬了两个通宵,335团走到了一个离德川不远的小村庄,先头部队抓了几个南朝鲜的俘虏,一问才知道,仗已经打完了。
这儿离德川也就十多公里远了。范天恩赶紧安排参谋去前面探探路,结果回来报告说,38军的主力正往嘎日岭那边赶呢。
那时候,范天恩毫不犹豫地决定,不再进行短暂的休息,直接指挥全团朝着嘎日岭那边快速前进。这时候,他还没跟师部联系上,也没接到任何新的命令。
11月27号一大早,335团就赶到了嘎日岭,跟38军的主力部队碰了头。那时候,师部正愁没人手,忙得团团转呢。就在这时,范天恩发来了个请求上阵的电报,把112师的师长杨大易惊得差点儿把头上的帽子给甩飞了。
没想到这位“狂躁团长”早就溜达到了前线,还嚷嚷着要打仗!这么一来,他原先的“擅作主张”立马变成了“英勇突袭”,给后面松骨峰的防御战,悄悄铺好了最重要的一步。
【一个连挡一军?是他们真敢打!】
1950年11月28号一大早,天还没亮,3连就被派到了松骨峰西北边。他们的任务是给335团的先头部队抢下那个重要的高地。3连是全团出了名的能打,战士们大都是在国内战场上拼过命的老兵,大家伙儿都管他们叫“长江英雄连”。
天还没亮,3连就已经爬上了山顶,并迅速布置好了防御。紧接着,美军第2师的主力部队就从药水洞那边沿着公路开过来了,人数超过了一千人,后面还跟着坦克、汽车和装甲车。
敌人刚冒出个头,8班的机枪高手杨文明眼疾手快,立马开枪,第一下就打中了敌人的头车,场面一下子就乱了。排长王建侯带着五个兄弟,斜着冲上了公路,他们用火箭筒给敌人的装甲车开了个大洞,还顺道把油箱给点了,结果车子一炸,整条路都给堵上了。
这时候,爆破小组准确地把第二辆坦克的油箱给炸了,坦克瞬间变成一个大火球,美军被火光和爆炸困住了。头一回冲锋,美军就被挡了下来。
所以,到了第二次交锋,美军喊来了飞机帮忙。一整个上午,敌人那边派了十多架次的战斗机,不停地轰炸松骨峰阵地。炸弹、燃烧弹、炮弹把整座山炸得焦黑一片,树啊草啊都没了,石头也炸得稀烂。
现在,3连的左边是1连,右边是2连,他们迅速装上刺刀,从两侧同时发起攻击,三条战线一起向前推进。打到了第四回合,美军增加了兵力,开始大规模冲锋,火力强大得让人难以抵挡。
李玉民这机枪手,火力全开,一直打到枪管子都热弯了。他二话不说,抄起步枪又接着干。大腿不幸挨了一枪,这家伙也是狠,直接把手榴弹往裤腿里一塞,用那爆炸物止住血,接着就跟敌人拼刺刀去了。
前线情况万分火急,范天恩赶紧跑到最前面去,安排全营的战术。他决定把兵力摆成“包围圈”的样子,靠着在巷子里短兵相接的打法来守住山顶。每个战壕里头就放两个人守着,剩下的人都分到机动小队里,轮流上阵。
到了下午三点钟,美国军队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冲锋,人数超过了1500人,他们想要一下子就把山头给抢下来。而这个时候,3连那边,剩下的人已经不到40个了。
指导员杨少成子弹用完了,他光着手,拎起刺刀就跳出掩护的地方,一个人冲进了敌人堆里。等他被敌人围住的时候,他拉开怀里的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戴如义带着剩下的7个兄弟,死守着那个山头。他们一直打到子弹打光,粮食吃没,最后干脆拿起刺刀,光着膀子就冲上去,跟敌人从白天拼到黄昏。他们面对的,是好几百个心里已经崩溃的美军士兵。
松骨峰那场恶战里,335团硬是把敌人五次猛攻都给顶回去了,阵地依旧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这个连队原本有七百多人,战斗结束后一数,活下来的竟然不到三十个。
【人家开四辆车跑了,他派两连赤脚追一天!】
松骨峰那边打得火热,战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时候,在后头指挥大局的军长梁兴初收到了消息:说有四辆美军的大炮车瞅准机会,从335团的防守区域溜了出来,一路往南跑,目标直指龙源里那边。
梁兴初拿起电话就拨给了范天恩,直截了当地说:“赶紧给我把他们追回来,一个都不能漏网!”
这会儿,335团已经打了一整天的硬仗,士兵们累得不行。但范天恩二话不说,马上从3营里挑了两个连,组成追兵小队,朝着炮车逃跑的那个方向猛追过去。
敌军开着带四个轮子、有动力的车,而335团的战士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脚。尽管面临这样的挑战,战士们却没有退缩,他们沿着山里的小路,没日没夜地赶路,一口气跑了将近70公里。
队伍带的吃的很少,路上就靠喝点山泉水解饿。又下雨又下雪,路又湿又滑,好多人的脚都走出了血泡。到了第二天下午,追兵终于在龙源里东南边的一条小道上瞧见了他们的目标。
敌人的炮车陷进了泥地里,几个美国大兵急着想走路逃跑。335团的战士们眼疾手快,立马分头行动把他们围住,借着周围的地势突然出击,一下子就把那四辆炮车都抢了过来,车上的美国兵一个都没跑掉。
这次追捕行动,没有坦克助阵,也没有其他队伍支援,就凭两百多号人靠两条腿,硬是把“一个都不能放跑”的任务给啃下来了。
这次小规模的战术行动,是第二次战役里最“接地气”的一招:不搞大排场,也不通电报宣扬,但它实实在在体现了志愿军队伍的执行力、严明的纪律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这就是335团,进攻时他们拼尽全力坚守阵地,追击时又能迅速长途奔袭。那次“自行决定提前行动”的举措,非但没有惹出麻烦,反而成了赢得这场大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松骨峰上的那场大战在2022年,有个故事被大家口口相传,说的是松骨峰上的阻击战。那是一场激烈的战斗,战士们在松骨峰上奋勇抵抗,他们的身影在炮火中若隐若现。敌人一波接一波地冲上来,但都被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精准的枪法打了回去。战斗打得昏天黑地,松骨峰上到处都是硝烟和火光。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知道,身后就是祖国和人民,他们必须坚守在这里,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这场阻击战打了很久,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他们捡起地上的石头,用刺刀,甚至是拳头和敌人搏斗。他们的英勇无畏,让敌人也感到震撼。最终,战士们以少胜多,成功地阻击了敌人,保卫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这场战斗成为了民间的一段传奇,每当人们提起松骨峰,都会想起那些英勇的战士和他们不朽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