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军即将改编公安部队,因何逆天改命?军长秦基伟光芒耀眼

兵说视界 2024-04-19 09:39:55

#开国将帅解读#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在四大野战军中,有几位王牌军长在个人发展进步上堪称后来居上。

比如,一野4军首任军长张达志,二野15军首任军长秦基伟,三野31军首任军长周志坚,四野47军首任军长梁兴初,都是各个野战军后起之秀的突出代表。

在这4位后起之秀中,秦基伟和周志坚都出自鄂豫皖。

在土地革命、抗战和解放时期,年轻3岁的周志坚表现和老大哥秦基伟都很耀眼。大授衔时,周志坚获3个一级勋章,而秦基伟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但新中国成立后,秦基伟实现弯道超车,原因何在?

【开国中将秦基伟】

秦基伟和周志坚都是湖北人,分别来自红安和大悟。

年长3岁的秦基伟参加革命早,但土地革命时期的职务进步较慢。

秦基伟出生在湖北红安一个贫农之家,8岁丧父,10岁失去哥哥,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世间的苦,贫苦人家的男孩从小从事的农作劳动他都干过。

红军时期,秦基伟13岁参加黄麻起义,15岁参加红军。

这样的资历是难得的,他还担任过团长、师长,参加了西路军。抗战时期,秦基伟担任过八路军129师秦赖支队司令员、新11旅副旅长、太行1分区和军区司令员。

周志坚的革命资历也很深。

周志坚12岁就参加了游击队,16岁就加入了组织。红军时期,周志坚的最高职务也是团长、师长,但和秦基伟的补充师师长不同,周志坚当的是主力师师长。

抗战时期,周志坚担任过豫鄂挺进纵队的参谋长、新四军5师13旅旅长,是李先念麾下一员能征惯战的得力干将。中原军区成立后,周志坚任1纵副司令员(司令员王树声)。

【开国中将周志坚】

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坚也领先秦基伟半个身位。

1947年8月,一个新的纵队在河南博爱县成立。

这支刘邓大军的后起之秀,就是太行军区9纵,司令员秦基伟,政委黄镇。

秦基伟和9纵的任务,是跟随陈赓4纵一起强渡黄河、挺进豫西伏牛山,和东翼的陈粟大军一起,战略上配合刘邓大军南下大别山。9纵在经历洛阳、南阳、郑州和淮海战役后,整编为二野15军,随后参加了渡江和西南战役。

但是,秦基伟和15军一直给13军、14军打下手,解放初期也被列入地方化的计划,准备改编为西南军区公安部队。而同一时期的周志坚和31军,则后来居上,名声大震。

【新四军5师13旅旅长周志坚】

三野31军的前身,是华野成立最晚的13纵,出自胶东军区。

中原突围以后,李先念拟调周志坚到陕南地区的老部队。但是,周志坚向朱老总请命,主动要求到陈毅所在的山东新四军军部,最后和主席告别后,转入了山东解放区。

13纵成立伊始,就参加了许世友指挥的胶东保卫战,队伍得到了锻炼。到了解放战争的关键节点济南战役,13纵37师109团率先突破内城,13纵也从偏师跃升为主力纵队。

周志坚的13纵(31军)作风强硬战斗力彪悍,逐渐淬炼成三野王牌之一。

【秦基伟将军(中)指挥部队行军】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秦基伟和周志坚表现都很出色。

在参加围攻黄维兵团的中野7个纵队中,陈赓4纵战果最大,而秦基伟9纵则第一个攻入了黄维兵团部。在这场强强对话中,中野9纵遇到了敌10军75师223团。

敌223团的前身是黄埔系11师32团,陈诚起家的部队之一,也是黄维、胡琏依赖的“杀手锏”,防守双堆集东北的要点张圩子。秦基伟亲临一线,动用9纵压箱底的26旅76团,配合土工作业和“没良心炮”,硬是把敌223团一口一口吞了下去。

和“瘦狗拉硬屎”的二野9纵惨胜不同,周志坚的华野13纵因为擅长打阻击,在淮海战役先后6次被粟裕委以重任,每一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可以说出尽了风头。

粟裕一调周志坚,13纵神兵天降曹八集,彻底堵死黄百韬西撤退路;二调周志坚,13纵急进灵璧,星夜拿下县城就地阻击李弥、刘汝明兵团的东进援军。

粟裕三调周志坚,是追击李、刘兵团;四调周志坚,是截击逃跑的杜聿明集团;五调周志坚,是配合中野3纵阻击吴绍周85军;六调周志坚,则是协同华野7纵合攻双堆集。

【抗美援朝时期的秦基伟】

秦基伟的15军和周志坚的31军,都出身显赫。

秦基伟二野15军(中野9纵),和二野11军(中野3纵)、12军(中野6纵),都出自抗战时期贡献巨大的太行山军区;周志坚三野31军(华野9纵),则和三野27军(华野9纵)、四野41军(东野4纵),都出自许世友的胶东军区。

抗战时期的太行和胶东军区,淬炼了一批劲旅。

有意思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5军和31军,一个参加了抗美援朝,一个则长期驻守海峡之滨;一个时势造英雄,转为唯一的空降军,另一个则担负解放海峡两岸的重任。

15军军长秦基伟的历史机遇比31军周志坚更好。

建国初期,15军面临地方化,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秦基伟3次主动请缨,让15军逆天改命,避免了被裁撤的命运。上甘岭战役一战成名,一跃成为赫赫有名的“千岁军”。同为开国中将,秦基伟也后来居上超越了周志坚。

秦基伟先后担任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司令员,1984年国庆35周年之际,担任了阅兵总指挥。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以后,防长秦基伟则被授予上将军衔。

秦基伟的职务后来领先,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虽然同为红军时期的鄂豫皖战友,周志坚起初还领先半步,但抗战初期红军改编以后,秦基伟到了八路军129师,周志坚在新四军5师,在两个“山头”上干部发展路径存在差异;

第二,秦基伟一直在刘邓麾下,而周志坚在中原突围后,从新四军5师转入了山东解放区,这类似于《亮剑》中从中野划归华野的李云龙,多少是受影响的;

第三,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役,大大震慑了美联军,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士气,打出了国威军威,这一标志性的胜利,给秦基伟和他指挥的15军重大加分。

当然,八路军129师刘邓首长对老部下秦基伟的欣赏和提携,这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秦基伟与老首长邓政委】

参考资料:

1、《秦基伟回忆录》,秦基伟著,解放军出版社;

2、《峥嵘岁月》,周志坚著,鹭江出版社;

3、《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欧阳青著,长城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0 阅读:20

兵说视界

简介:聚焦国际风云,深耕战争军事,获评“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