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来越浓了,关于除夕夜的来历、风俗你知道多少!

晓凡趣趣 2025-01-25 20:36:49

当大街小巷挂满红灯笼,空气中弥漫着年货的香气,我们便知道,年,越来越浓了。而在这盛大的春节庆典中,除夕夜无疑是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时刻。它不仅是旧年的结束,更是新年的序曲,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祈愿。那么,关于除夕夜的来历和风俗,你又了解多少呢?

除夕夜的来历

关于除夕夜的来历,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 “年”,它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会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人们为了躲避 “年” 兽,每到这天晚上,都会早早地把家门关好,不敢睡觉,坐等天亮。有一年除夕,一个乞讨的老人告诉大家,“年” 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人们纷纷在门上张贴大红纸,燃起篝火,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年” 兽看到这场景,吓得转身就跑。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个习俗就逐渐流传下来,形成了如今的除夕夜。

除夕夜的风俗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习俗之一。一家人无论相隔多远,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晚餐。年夜饭的菜品丰富多样,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特殊的寓意。比如鱼,象征着 “年年有余”;鸡,寓意着 “吉祥如意”;汤圆,代表着 “团团圆圆”。一家人边吃边聊,欢声笑语,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氛围。

守岁:守岁是除夕夜的又一传统习俗。人们在这一夜不睡觉,熬夜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的寓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为了驱赶 “年” 兽,另一种则是希望父母长辈能够健康长寿。在守岁时,一家人会一起聊天、打牌、看春晚,共同度过这温馨而难忘的夜晚。孩子们会收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寓意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最初是为了驱邪避灾。如今,春联已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装饰,它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在贴春联时,要注意区分上下联,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面对大门,右手边贴上联,左手边贴下联。

放鞭炮:放鞭炮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之一,传说它可以驱赶 “年” 兽,带来好运和吉祥。如今,放鞭炮更多的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一时间,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寓意着辞旧迎新,新的一年红红火火。不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地方都实行了禁放政策,人们也开始选择电子鞭炮等环保替代品。祭祖:在除夕夜,许多家庭还会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如水果、点心、酒水等,摆放在祖先的牌位前,上香、磕头,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祭祖是中华民族传承孝道文化的重要方式,它让人们铭记家族的历史,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除夕夜,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传承的特殊时刻,以其独特的来历和丰富的风俗,成为了我们心中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它不仅是一场家庭的团聚,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这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开启新的征程。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