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有人拿一场败仗批评粟裕,陈赓火了:说他不会打仗,那谁会?

洞鉴五千年 2024-03-18 10:59:24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粟裕是一位儒生形象的人,浑身散发着书生气,但其实他是一把令敌人胆寒的“利剑”。

粟裕是我国的开国大将,在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屡立战功,是毛主席十分喜爱的一员猛将,也是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的人。

在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将”,可见他的能力是被众人认可的。

粟裕在战场上的时候,完全是一位大将,他一生南征北战,驰骋沙场,出生入死,是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

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曾经评价粟裕:“是一位能堪当大任的有军事知识之人。”

当年毛主席将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粟裕一开始很愁,后来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除了这些外,粟裕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他在战场上的成绩,这是令所有人都敬佩的点,因为经常打胜仗,因此被称为“常胜将军”。

但值得注意的是“常胜将军”也有打战败的时候,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毕竟这是战争,不过过家家。

在1947年7月30日,粟裕带领着华野不得不撤退,这意味着辛苦打下的江山要被国民党夺取,但不撤退会导致大量的伤亡。

面对这个问题,粟裕知道自己不能拿战士们的性命开玩笑,便只能发出撤退的命令,后来这件事情成了粟裕心里的一个刺。

可以说,此战的失利对于粟裕的打击是最大的,因为这距离粟裕上一次的高光时刻仅过去不足两个月,很多人开始质疑他。

后来粟裕主动给党中央发报,承担战局失利的责任,请求党中央给予处分。

得知此事的陈赓不断地安慰粟裕,认为战败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后来在陈赓的劝说下,粟裕才逐渐走出这段回忆。

然而原本这件事情过去了,但不料后来竟然被有心之人拿这件事情说事,当时粟裕本就不是爱说话的人,于是导致了一些后果。

在1958年夏季,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军内批判,直接影响到了粟总长,粟裕直接被免去总参谋长的职务。

在当时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刚开始有人说粟裕是“极端个人主义”,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粟裕擅长钻研却不爱沟通,因此会让人误会。

面对这些言论,粟裕虽然试图辩解,但他的言论很快被别人“打压”,随后有很多人开始批评粟裕。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始终没有说话,他就陈赓,他是了解粟裕的,知道这些言论毫无根据,然而本不愿说话的他,后来因一句话被惹怒。

随着会议的进行,有心之人借着解放战争期间的个别战役去批评粟裕,说粟裕不会打仗,47年的南临战役,华野部队伤亡极大。

听到这话,烦闷的陈赓终于坐不住了,他愤怒地拍着桌子:“你说他不会打仗,那谁会打仗呢?”

听到陈赓这么说,在场的人便不敢说话了,陈赓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粟裕是一个打仗厉害的人,不能用一场败战去评价。

更尴尬的是那个说粟裕“不会打仗”的人,他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便坐下不再说一句话。

尽管陈赓帮助粟裕说话,但大环境没有改变,后来在军委扩大会议期间,粟裕被迫做了多次检讨,才勉强渡过难关。

在此事过后,粟裕过起了低调的生活,也再没受到大的冲击,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保全自己。

0 阅读:55

洞鉴五千年

简介:你想听的历史故事,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