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知道于谦在明朝地位有多高,你就理解朱祁镇杀他其实一点也不错

学渣阿飞 2025-02-12 16:19:24

说起明朝的名臣,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他就是于谦,历史对他的评价是一个“扶大厦之将倾”的肱股之臣,可惜最后没有得到善终,被复位的朱祁镇给砍了。

许多人都对于谦的死耿耿于怀,异常惋惜,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了那段历史以后,也许你就会理解朱祁镇为什么杀他了,甚至觉得朱祁镇其实也没错。

早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就中了进士,从此开启自己的仕途,历经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三任皇帝,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于谦作为三朝元老仍在朝廷任职。

本以为会平平淡淡、默默无闻度过余生,但没想到的是,于谦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土木堡之变的乱局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堂堂大明王朝的皇帝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朝廷上下一片慌乱,似乎到了亡国之时,因此有的大臣主张南迁,逃离这是非之地。

而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他坚决反对南迁,认为那是亡国之论,他力排众议,坚请固守京师,因此升任兵部尚书,负责全权指挥抗敌事宜。

这一下子,于谦可算是走到了历史的“聚光灯”下,但眼下当务之急是兵临城下的瓦剌大军,毕竟土木堡一役过后,瓦剌大军在北京城外晃悠,大明王朝危在旦夕,于谦一刻也不敢耽误,亲自为京城布防,率领20万大军抵抗瓦剌大军,最终成功击退瓦剌,这一刻,于谦人气值飙升到顶点,成了大明王朝的英雄。

攀上权力巅峰

由于他在北京保卫战中的卓越表现,朝廷还加封他为“少保”,总督军务,到了九月,于谦又干了件大事,英宗被俘后,朝廷急需一位新君来稳定局面,他力推郕王朱祁钰称帝,这就是后来的明代宗。

后来,在于谦的力推下,朱祁钰剥夺了锦衣卫审理大臣的权利,将其交给了御史。这一举动可算是捅了马蜂窝,那些锦衣卫们可不干了,纷纷跳出来反对。

但于谦可是够铁腕,他才不管这些,最终成功地拿到了锦衣卫的控制权。这个时候的于谦已经攀上了权力的巅峰,他不仅是兵部尚书、总督军务的大臣,还掌握了锦衣卫的控制权。

在当时的大明朝廷里,可以说除了皇帝朱祁钰之外,就数于谦的权力最大了,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似乎都不够用了,毕竟他的影响力有时候甚至盖过了朱祁钰。

毕竟,就连明英宗回来的事儿,废太子的事儿,这些大事小情的决策,都得看他的意见,对于于谦的奏折,朱祁钰眼都不眨一下就批,像是例行公事一般。

不过话说回来,权力这玩意儿,太大了也不是好事。

巅峰背后急速坠落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这时,那些之前被于谦打压过的势力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拥戴被软禁在南宫的英宗朱祁镇复位。

朱祁镇复位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砍了于谦,那么,于谦明明有功于大明,朱祁镇为什么仍然选择杀了他?

首先,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排众议扶持朱祁钰登基为帝这一举动本身虽然是形势所逼,但这已经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祸根,毕竟,作为臣子怎么能行废立皇帝之事?再加上后来废掉太子朱见深这件事,这些都引起了朱祁镇及其支持者的不满和猜忌。

其次,于谦在朝廷中的威望和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可以说是权倾朝野,这对于刚刚复位的朱祁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朱祁镇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清除于谦这个“谋逆者”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朱祁镇复位后,那些之前被于谦得罪过的大臣们纷纷跳出来诬陷于谦谋反。

朱祁镇虽然知道于谦有功于朝廷,但他作为一个刚刚复位的皇帝,也需要借助这些势力来稳固自己的统治,同时为了让自己的复位师出有名,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牺牲于谦。

就这样,这位为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忠臣被定下了谋反之罪,在崇文门外被杀。

于谦有错吗?他没有错,他做的一切都是形势所逼,为的都是让大明王朝得以存续。

朱祁镇有错吗?他也没错,彼时朱祁钰病重,自己强势复位,如果不顺应“大势”牺牲于谦,恐怕必定引起朝廷大乱,这对于明朝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所以,朱祁镇复位的代价就是永远背上“杀功臣”的骂名!

8 阅读:4905
评论列表
  • 2025-03-10 01:06

    大明战神怎么错呢?土堡堡坑死大明精锐,大明差点亡国,没错。天子叫门没错。就应该弄死这货。

    大师兄 回复:
    权臣都是这样的结局
    大师兄 回复:
    当时满清就是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跳海,投降也是死路一条,而且仗打到最后,投降也没价值,反正是个死
  • 2025-02-25 19:08

    于谦是资本家的走狗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罪该万死应该千刀万剐。他跟张居正两个可以说是毁掉明朝的主要原因。

    浪途忆 回复:
    你好吊[点赞]
    用户38xxx29 回复:
    你网名起的吊,你说的对。
  • 2025-02-22 01:00

    朱祁镇不是明朝之耻吗,如果他不是皇帝换任何一个人上去仗打成那样都会被认为是瓦剌的卧底吧

  • 2025-02-18 12:20

    明朝的官不怕死的,正如于谦自己说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2025-02-14 09:54

    话只说一半,你是真膈应人。把于谦掌权后的事也说说呗

    用户15xxx17 回复:
    能有啥事,他一直是兵部尚书,掌握军队,一直不入阁,但是内阁为他马首是瞻,内阁为啥听他的,因为他是三杨培养的接班人,是天下士人的领头人,三杨的班底,政治遗产都给他了,事实上的大明摄政王,他掌握了不属于他的权利,所以他必须死
  • 2025-02-18 22:42

    对对对,英宗是杀了于谦,结果遗臭万年!

  • 2025-02-21 17:46

    朱祁镇没有错?!

    用户11xxx23 回复:
    扯淡了,于谦是以谋反罪名处死的,他妻女不得跟着诛族?
    心照不宣 回复: 用户11xxx23
    你也就知道个于谦。
  • 2025-03-02 19:06

    什么啊猫啊狗都来写史论史,废太子是于谦的意思?英宗应该是明朝最脑残的皇帝,没有之一。杀于少保,复位后给王振立金身,给也先立金身。

    用户11xxx23 回复:
    给也先立金身对朱祁镇来说没毛病,也先俘虏朱祁镇最后给放回去了,立个金身问题
  • R9V5 6
    2025-03-08 03:07

    朱祁镇要的是于谦的态度,但是于谦觉得好马不吃回头草

  • 2025-04-11 16:57

    但凡是正常皇帝,于谦都得死!除非愿意当个吉祥物。你什么忠心耿耿都没有,你挡了皇帝的路,分了皇帝的权利,你不死谁死!

  • 2025-04-12 11:34

    番外篇:夺门之后。 不杀于谦 此举无名;本来 阿镇是先帝 但是这还坐着阿钰现帝;你占了现帝的位置 你就叫出师无名。但是现帝跪了 还没有儿子,那么按照大明继承法 先帝的儿子 就是东宫太子,阿镇就是理所应当的头号皇帝。 这可不是你 想坐到那 就是皇帝的问题,你必须要有个坐到那的理由,那好吧 给 谦儿哥 安置个罪名:意欲拥立其他藩王 为东宫太子 你死了 你就名正言顺了。 谦儿哥 一死 天下百姓无不扼腕悲伤。 尤其德云社的郭先生:谦儿哥之后 再无于谦,从此封箱收刀 归隐江湖。

  • 2025-04-15 17:27

    为什么不杀于谦朝廷就会乱?是于谦不忠于皇帝还是镇不住百官?战神大度一点拉为已用,自己都省心不少,前提是相信他不会谋反

  • 2025-03-07 12:52

    那赵构杀岳飞也没错了

    公子高 回复:
    站在皇帝的角度是对的,
  • 2025-04-09 18:01

    如果地位高,皇帝就不敢杀了。

  • 2025-04-28 13:35

    站朱祁镇的角度,他杀于谦没错!但在我们后人的角度看,他杀于谦可谓将大明一个重要支柱给砸了,你说他没错??后人骂他这么狠,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将于谦给杀了[横脸笑][横脸笑][横脸笑]

  • 2025-02-18 08:36

    于谦是不会做人,英宗回来再扶上位封公少不了,选择大于努力于谦再努力都是找死

  • 2025-02-24 19:36

    朱祁钰上位后,新的锦衣卫指挥使(名字忘了)因为贪财而诬告朱祁镇谋反,泡制了金刀案。然后,他办案办到一半怂了想退出。这时有人给他介绍了个高人--街头算命瞎子,瞎子给他出主意,装疯卖傻可以全身而退;然后他真的装疯了,玄幻的是,皇帝和满朝大臣居然真的相信他疯了,放过了他,他真的脱身了,而金刀案也不了了之。最后,锦衣卫指挥使空缺就落到了于谦的女婿头上。有没有想过,在这件事中,锦衣卫指挥使这种位置的官就没有一点政治觉悟和敏感性,真的因为贪财诬告?身为指挥使有皇帝做后台帮皇帝做事,为什么会怂会退缩?谁给他推荐的高人?他凭什么相信这个街头瞎子的话,满朝官员都是高智商会相信他疯了?诬告前代皇帝谋反居然还能全身而退?空缺就这么巧落到于谦手中?朱祁钰就没有一点平衡权利的意识,连监察百官维护皇权的特务机关都给了别人?

    用户11xxx23 回复:
    朱祁镇复辟接受百官朝贺时,朱祁钰以为于谦谋反,问左右“于谦耶” 左右答“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于谦这人我觉得他飘了?朱祁钰以为他造反,朱祁镇以造反的罪名杀的于谦。
    实话实说 回复:
    厉害
  • 2025-03-15 20:23

    在朱祈镇的角度来看于谦的确该死。

    用户11xxx23 回复:
    在朱祁钰眼里,于谦也该死。说真的。朱祁镇要是翻了朱祁钰的起居录,都不用杀于谦了,直接把朱祁钰的那句“于谦耶”传出去,于谦不自杀都不好意思活
  • 2025-04-11 20:35

    史书记载:于谦所奏,景泰帝无有不允!这就差指着鼻子说他要谋反了!他自己握着京营,他亲家握着边军,他女婿掌握着锦衣卫,内阁阁臣是他推上去的老乡,文武一把抓!堡宗复辟时景泰听到动静却先问左右是不是于谦谋反了!!就这种他不死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