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销售顾问到常州女富豪,她二次创业成就充电桩龙头,估值155亿即将上市

态度岛 2023-08-21 16:10:14

导语:“邵丹薇:助力民族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之巅。”

作者|ShinyAMin

编辑|一帆

她是80后女高管,2004年大学毕业便加入万帮汽车,从一名销售顾问做起,29岁便升任公司总裁。   2014年,她带队负责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并在两年前完成B轮融资,成就估值155亿元的龙头企业,她就是星星充电创始人、万帮数字能源董事长——邵丹薇。

一、新能源之龙头

邵丹薇1982年8月出生于江苏常州。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万帮汽车,并在2010年股改成功后成为万帮车业集团的执行董事与集团总裁。

(图片来源:百度)

邵丹薇一直有个抱负:助力民族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之巅。而解决充电桩建设运营这一难题,就是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捷径。

于是在2014年,万帮集团业绩如日中天之时,她把目光转向了新能源领域,并二次创业成立万帮新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虽然想法很美好,但是那时各路资本已经进入市场,竞争一触即发。

于是,邵丹薇想到了一个奇招——与当地其他企业合作。

2014年,公司便在常州与当地酒店、景区、商超等场地提供方发起各种商业合作方案,企图铺开自家充电桩。

邵丹薇带队负责充电桩的建设、运营和维护,所得收益三七分成,场地方获得三成。

还别说,这一“众筹建桩”打法行之有效。

(图片来源:搜狐)

仅3个月时间,星星充电建设了1000余个充电桩,突破了2011至2014年间北京市推广汽车充电桩的总和。随后邵丹薇乘胜追击,“常州模式”在充电桩市场突出重围,开始在全国多地开花,充电桩数量逐渐突破1万、5万甚至10万,直至现如今的39.16万台。

随后,邵丹薇又进一步开放加盟,推出“合作建站”、“社区充电合作计划”、代理经销等业务,与个人或企业合作,新建充电站、接入星星充电、代理售卖星星充电。

“星星充电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持续盈利的充电企业。”早在2020年,邵丹薇接受采访时便透露。

历经9年的广泛布局,如今的星星充电已成为国内三大充电运营商之一,在全国 300 多个城市和地区推广,APP注册用户超1000万。

尽管近几年充电桩行业市场不景气,邵丹薇也毫不避讳地提出,要推动星星充电上市,打造IPO。

2022年,星星充电与各界产业合作伙伴及同行接洽较颇多,官网显示,不只是奇瑞、大众、东风等汽车公司,山东日照岚桥港、无锡兴澄特钢等重工业区域也有所涉及。

(图片来源:星星充电官网)

此外,邵丹薇还带队先后与开迈斯新能源、华为新能源、绿途新能源、绿喵mio等低碳环保型新能源企业签署合作。

去年年底,星星能源签约成为深圳虚拟电厂首批聚合商之一。

而在其官网的合作案例宣传界面,星星充电则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使用场景的合作伙伴也有着很多针对性的新能源设备。

二、充电桩行业亏字当头?

从行业维度来看,新能源充电桩如今发展非常快,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上游主要是设备生产商与供应商,中游包括一些车企的充电桩运营商,下游就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以及个人消费者。

早在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起步,在那时,充电桩主要是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国家队”进行建设。

2014年11月,国家发布新政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充电桩行业,并且将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与充电设施补贴奖励挂钩。

2015-2019年,新能源充电桩产业就开始爆发。当时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要建设480万台充电桩的目标,于是各地政府都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来吸引民营资本的进入。

(图片来源:百度)

仅仅在2016年一年,全国就有67个城市出台了电动汽车充电规划和补贴。

在政策的吸引之下,大量的资本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充电桩数量也从2015年的6.6万个猛增到2019年的121.9万个。

但在野蛮生长之后,行业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就是布局与数量不合理。2022年,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数量比例在7:1左右,而预估在2030年,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会达到6420万台,根据车桩1:1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缺口;

在2022年年底统计的公共充电桩TOP10省份中,10个省份加起来的充电桩总额占到了全国总数的71.3%,而高速公路沿途的充电桩占比竟只有1%。有的地域充电桩过于密集,而有的地方又无电可充,城市之间的差异巨大。

(图片来源:全球新能源网)

与此同时,“坏桩”、“僵尸桩”这种运营维护问题也层出不穷,那些只认准了补贴的公司一旦拿到了钱就开始放任设备不管,严重影响环境与市容。甚至,有公司2021年度获得的充电桩补贴就高达6000多万元,运营奖励2000万元。

但今年夏季以来,新能源充电桩充电价格上涨引发了许多热议。

并非个例,北上广深等地均出现电价上调的情况,而个别地区已经冲破2元/度。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有业内人士表示,“涨价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市场需求增加,充电桩供应不足;二是充电桩企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市场竞争加剧,为了提高利润而采取的策略。”

充电桩行业如同是重资产的共享单车,无数玩家正争相入场,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国内充电桩相关领域披露的融资金额超12亿元,但想在竞争中杀出重围,既需要超前布局的谋略胆识,也需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后精细化运营,谁能最终独占鳌头,仍待时间给出答案。

0 阅读:29

态度岛

简介:传播山东声音,讲好山东故事,做有态度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