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自然科学院是山寨组织,出钱就可以当选“院士”,尴尬了谁?

东东学说 2024-04-28 14:34:33

院士在国外仅是荣誉,不享受待遇,不是被特别看重;但是在国内就不一样了,一旦有了院士荣誉,你就是行业大咖,学科带头人,会有很多福利随之而来。

由于国内院士增选需要一定的硬科研成果,例如国家三大奖与国际顶刊论文;入围后还有公示流程,程序很规范复杂,没有一定的硬实力,是很难当选的。

一些人看见在国内无望,就想歪点子,去国外申请院士。相信很多大学教授都收到过某服务机构的欧洲自然科学院的邀请函,一并提供表格,说明了收费情况。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有高校、医院、企业都在发文祝贺,自己单位某某当选为欧洲自然科学院的院士,例如:武汉、深圳、昆明与贵州的单位等等都在报道;某人成功当选为自然科学院院士。从报道的数量看,仅4月份报道的当选人数,起码有数十位。

很多人都是问,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是什么情况呢?为什么国内一下子涌出这么多该院的院士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欧洲自然科学院一家俄罗斯人在德国注册的组织,这个组织的创办人全是俄罗斯人,现任院长为Владимир ГеоргиевичТыминский教授(弗拉基米尔·蒂明斯基)。

这个组织属于普通的德国民间社团,不被欧洲国家科学院承认,一点官方背景都没有。在欧洲,被认可的是欧洲科学院,是由多个欧洲国家科学院发起的学术组织,拥有90位诺奖获得者。

几位俄罗斯人,摸准了一些国家的人才政策,在欧洲科学院的基础上加上“自然”二字,通过一些服务机构,在国内招揽生意,授予“院士”称号。根据一些教授的说法,当选的服务费约在40-120万之间。

由于我们非常注重“院士”的荣誉,部分人一旦获得院士,这个服务费基本可以秒回本的,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很多人就去增选“院士”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是中外信息差,很多人不了解这个“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什么情况,以为很高大上,实际是一个山寨组织;几个俄罗斯注册的捞钱的社团,没有任何含金量。

知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到这现象时说:国内太神化院士了,主要是学术界太看重头衔和身份,学术评价头衔化、唯帽子论,才诞生了这个产业链!熊丙奇的话直击要害,也点明了很多人为什么要去花钱捐个“院士”。

文末总结

以前有水硕、水博的说法,现在居然又出来一个“水院士”;这个危害是相当大的。可能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带坏国内的学术界的风气,让一些“老实人”吃大亏,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由于这股风气愈演愈烈,建议相关单位,要成立专门机构,调查与甄别外籍院士的增选情况;公布这些摸鱼“院士”,以保护国内的“老实人,净化国内的学术环境!

1 阅读:389
评论列表

东东学说

简介:社会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