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酷现实!20年后,50后60后都“走了”,可能就没人过春节了

头条小嘉 2024-12-25 19:46:43

灯火辉煌,街头巷尾,喜庆红灯笼、鞭炮声、放眼望去尽是忙碌集市,年味扑面而来。如今春节,走得越来越远,渐行渐远。大概你不会相信,二十年后,50后、60后这批人走,再也没人过春节。

不信?你看看现在状况。春节年货集市,这几年来怎么?在城市里,商场熙熙攘攘,但年货摊位、那种热闹买卖声,接近全都消失。曾几何时,年关一到,家家户户都会涌向集市,商贩们在大街小巷吆喝着卖腊肉、卖香肠、卖糖果,成百上千人挤在摊位前,火光四溅,嘴里叼着烟花,心里想着快快过年。对啊,那是一個多么美好时光,那时候,父母们不必担心房贷车贷,至少,春节能让人放松一下。

城市里超级市场已经变成“年货代名词”,网购变成每個家庭“省时省力法宝”。网络上一点,快递上门,年货提前几天就到齐,哪还有过去那种兴奋感?你告诉我,这年味还能像以前一样浓烈吗?有人说,集市冷清是因大家都不愿意出门,生怕天寒地冻摊贩让自己蹭到流感;也有说,互联网发达,大家都懒得出门,家里蹲也能搞定一切。那么难题来,这样“年味”,你觉得能有多少人愿意回家去过年?真心,春节在很多人眼里,只不过是個“休息”借口。

亲情疏远,真是一把锋利刀子,割得痛彻心扉。小时候,每到春节,大家都盼着能去外婆家,见到亲戚,能凑在一起吃一顿丰盛团圆饭,围坐一圈,聊些琐碎小事,开开心心地过年。可现在,过年都不一定能见到几面。工作忙,城市生活压超强,大家在春节这段时间,尽量把自己“藏起来”,要么在外地工作,要么宅在家里玩手机,动不动就说“我太累,回去麻烦”。至于亲戚之间联系,更是因“谁家有钱,谁家有事”而变得越来越冷淡。家族关系一度亲密无间,如今却因财富、距离、甚至生活方法差异,变得陌生起来。

还有一個让人不忍心看见现实是——“乡愁”正在消失。乡村曾是家,父母曾经劳作、吃饭、成长地方,可现在年轻人走得越来越远,乡愁渐渐被城市灯红酒绿取代。当你问那些曾经出过乡村年轻人“你还会回老家过年吗?”大多数人只会苦笑一下,心里其实早已经没有那份感情。你再问,他们会说:“过年回去也没什么意思,老家没啥好玩,大家都在城里。”他们甚至不再会说乡音,见到乡邻,话都说不清楚。故乡年味,不再牵动他们心,而城市年味?哪里有年味?年味不是年货,不是烟花爆竹,也不是团圆饭,而是那個熟悉家、那個陪伴你长大父母。

最让人心塞是,很多年轻人已经觉得春节没那么要紧。你不信?你去看看,春节期间,年轻人基本上都在“躺平”,懒得打理家务,懒得回家看父母,懒得参加亲戚间聚会。自己手里拿着手机,刷着短影像,刷着直播,连個影像通话都懒得开。这個春节,就像是家人们一個“格局”,对他们来说,这一天不过是個普通休息日,啥特别意义也没有。

这些更迭,根本就无法改变。你看现在,社会更迭这么快,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乡村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工作,城市里这些人对于“过年”看重层次完全不如他们父母一代,甚至开始嫌弃过年期间种种繁琐。父母节日,逐渐变成儿女麻烦。甚至,有些年轻人直接放弃回家过年,觉得麻烦,觉得老家没啥值得期待地方,回去还不如在外面“待着”。

到底,你会发现,这一切正如那句话所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春节逐渐“萎缩”,不是一时巧合,而是社会全方位变革带来结果。等到50后、60后这批人陆续“走”,那些年味十足“过年”习俗,或许就彻底消失在历史尘埃里。

这個春节,似乎早已不再是咱们记忆中那個“过年”。

0 阅读:5

头条小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