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信银行公布旗下中信百信银行2024年经营业绩。中信百信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净收入46.2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45.34亿元增加0.92亿元,增幅为2.03%;实现净利润6.5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55亿元减少2.03亿元,降幅为23.74%。
截至2024年末,中信百信银行总资产1172.90亿元,净资产90.45亿元;产业金融业务增幅达37.32%,占比较2023年末提升6.6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1.01亿元,增幅45.43%。
据介绍,中信百信银行是中信银行与福建百度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设立的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2017年11月开业,注册资本56.34亿元。该行主营产品为消费金融产品“好会花”、小微企业特色产品“百兴贷”、“百票贴”。截至2023年末,该行共有在职员工1025人。
2024年是中信百信银行新三年战略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业务转型的关键一年。2024年5月14日,该行行长李如东辞职。2024年9月6日,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寇冠获批担任中信百信银行行长。
2024年11月,《大众日报》与《南方都市报》相继报道了中信百信银行行长助理于晓红“失联”的消息。11月7日,据海报新闻报道,记者通过多种方式联系中信百信银行办公室核实情况,截至发稿时暂未取得有效信息。不过百信银行人工客服表示,目前银行运营正常。
年报披露,中信百信银行管理层共有7名成员,于晓红位列第六位。2021年1月,银保监会核准于晓红中信百信银行行长助理的任职资格。而于晓红失联的时间点是在新行长寇冠任上,此时寇冠履新行长恰好2个月的时间。
目前,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百信银行”,有5496条投诉中包含该关键词,投诉主要集中在利息高、暴力催收、骚扰亲友、泄露隐私等领域,与“催收”相关的投诉居多。
例如,2025年3月11日,一名用户投诉称,“百信银行好会花暴力催收,向我本人以外的人进行催收,泄露个人信息,个人隐私,威胁恐吓,短信内容涉及涉及个人隐私,严重侵犯隐私权。向淘宝地址中的其他亲朋好友手机号码发送催收恐吓短信。”(来源:中国工业报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