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有个弟子,忘恩负义、贪婪无赖,封神后却成为人生大赢家

皮沙牛 2025-04-22 16:12:01

元始天尊曾批评通天教主的徒弟们,说他们大多像野兽一样,没有仙家的气度。他认为,收徒弟得看对方是否有仙人的风范,至少外表得像个神仙。

根据这种筛选条件,他收的徒弟要么是品行端正的修行人,要么就是年事已高的长者。

过分看重外表可能导致一些品行有缺的人钻了空子。就算是金仙,只要还没彻底斩断三尸六气,就依然保留着普通人的情感和欲望。他们之所以能控制住这些欲望,主要是靠对得道的强烈追求。

燃灯道人是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他常常以正面角色出现,协助姜子牙,但他的某些行为却让人难以接受。

他身上展现出与仙人形象截然相反的特质,比如忘恩负义、贪婪无赖,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样一位仙家在封神之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元始首席弟子,地位高权力大。】

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里,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三个徒弟之一,和老子、通天教主一起,都是由太极“一气化三清”演化出来的神仙。他们三个本质上是一体的,同出一源。

在道教体系中,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各自创立了自己的宗派。然而,从老子这位掌教师兄的立场来看,阐教被普遍视为最高权威,被公认为正统的教派。

在封神榜确立之后,三位师兄弟顺理成章地将封神大任托付给了元始天尊。此后的事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

由于元始天尊无法亲自下凡执行封神任务,他便指派了阐教中资质最为普通的姜子牙来承担这一重任。

姜子牙在征途上屡遭困境,频繁遭遇截教门徒的阻挠,常常力不从心,难以应对。每当陷入这样的境地,元始天尊便会派遣门下弟子前来支援,而燃灯道人则是姜子牙的常客,屡次伸出援手。

燃灯道人是最早加入阐教的弟子之一,甚至比南极仙翁还要早入门。正因如此,他在元始天尊门下占据了首席大弟子的位置。

在阐教中,燃灯的地位仅次于元始天尊,连姜子牙都尊称他为师父。这表明,元始天尊在昆仑山期间,常常委托燃灯代为主持法会,向门徒传授教义。

他手中的法宝无一不是顶尖之物,堪称绝世珍宝。比如他传给李靖的那座玲珑塔,连三昧真火都奈何不了它,连哪吒这样的高手都能被它困住。还有他那紫金钵盂,水火不侵,威力非凡。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乾坤尺、从别人那里夺来的定海珠,以及与他一同诞生的伴生宝物——琉璃灯。这些法宝各具神通,无一不是令人敬畏的存在。

作为元始天尊麾下备受器重的重臣,燃灯在阐教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与姜子牙关系密切,深受其信任。在初次协助姜子牙时,姜子牙甚至将兵权象征的帅印托付于他,足见对其能力的认可。然而,燃灯在具体事务中的表现却时常显得不够尽责,与其显赫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十绝阵让同门送死,战斗时只顾逃跑】

在对抗十绝阵的关键时刻,姜子牙正苦于无计可施,闻太师已召来金鳌岛的十天君布下此阵。这时,燃灯道人驾鹿而来,首次出手相助,为姜子牙解了围。

燃灯道人经过一番周折,从姜子牙那里拿到了符印,准备破解阵法。然而,在面对天绝阵时,他审视了己方人员许久,始终无法决定由谁率先上阵。

燃灯心里盘算着这些即将应劫的人选,最终决定让邓华率先出战。邓华在玉虚宫排行第五,本事平平,派他打头阵无异于让他去送死。

燃灯并未出手阻止,导致邓华刚踏入阵法便失去意识,最终被秦完斩首。

随后,燃灯指派文殊广法天尊出战,文殊仅用几招便斩杀了秦完。燃灯身边明明有实力强劲的将领,却偏偏让邓华去送死,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一种失职吗?

地绝阵的战斗同样惨烈,燃灯指派韩毒龙迎战,结果他瞬间被击溃,化为尘埃。连截教的赵江都看不过眼,直言劝告燃灯别再让年轻弟子白白送命。

起初燃灯可能只是判断失误,但第三次他的举动明显不妥,竟让毫无法力的方弼去应对风吼阵。

方弼在战场上不幸阵亡,截教的董全对此极为不满,直接质问燃灯道人:“你竟然让一个普通人去送死,心里过意得去吗?”

燃灯在十绝阵之战中表现出严重的失职。他指派了十名实力不足的修士去破阵,结果导致他们白白送命,这种决策方式极不负责。此外,燃灯还亲自参与战斗,但在与赵公明的首次交锋中就陷入被动,不仅自身难保,还连累了其他无辜的修士。

赵公明和燃灯对峙时,拿出定海珠把燃灯吓跑了。燃灯一路逃窜,跑到一个山坡上,正好碰上箫升和曹宝这两位散人。他俩二话不说,立刻出手帮燃灯挡住了赵公明的追击。

激战正酣时,燃灯悄悄躲到附近的高地观察战况,始终没有出手相助。等到箫升被赵公明击败身亡后,燃灯这才突然现身,用乾坤尺发动偷袭。这一招让赵公明措手不及,只得暂时撤退。

箫升和曹宝曾救过燃灯的命,算是他的恩人。然而,燃灯不仅拿走了箫升从赵公明那里抢来的定海珠,还在攻打红水阵时,让曹宝一个人去闯阵。

曹宝不幸阵亡,燃灯接连失去了两位救命恩人,这在阐教中实属罕见。然而,尽管他的行为备受争议,燃灯在封神大战后的结局却出人意料地好,成为阐教弟子中最为幸运的一个,让旁人眼红不已。

【封神后,结局令人羡慕】

万仙阵的最终对决中,燃灯道人祭出了他的杀手锏——定海珠,趁金灵圣母不备,将其一击毙命。这致命一击不仅让燃灯成功除掉了一个强敌,更助他顺利渡过这场生死劫难,为整个战局画上了句号。这场战斗成为了燃灯在万仙阵中的最后一战,也是他展现绝技的巅峰时刻。

阐教的核心人物,包括十二金仙和其他协助姜子牙的门徒,都面临各自的劫难。他们需要通过参与战斗,履行杀戒,以此作为渡劫的手段。这种方式不仅是他们修行的一部分,也是完成自身使命的必要途径。

万仙阵一役过后,截教元气大伤,几乎全军覆没,而阐教弟子则顺利渡过劫难。随后,元始天尊和老子便率领众弟子回到了各自的修行之地,继续潜心修炼。

这些门徒努力修行,目的就是早日摆脱三尸,实现功德圆满。然而,燃灯走了另一条路,他发现了修炼的快速通道,即改换师门。

这个组织并非日渐衰微的截教,而是日益兴盛的西方教。对于燃灯的这一决定,各位圣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元始天尊发现自己的得意门生投奔了别的门派,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过,在封神大战那会儿,阐教没少受西方教的支援,元始天尊也不好发作,只能默许燃灯道人去了西方教。

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作为西方教的领袖,一直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燃灯道人加入他们的阵营,无疑增强了教派的整体实力。在封神之战期间,这两位教主始终致力于吸纳各方强者,以壮大自己的教派力量。燃灯的加盟正是他们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为西方教增添了重要战力。这一举动也反映了他们在封神大战期间持续进行的人才招揽工作,旨在提升教派在各方势力中的影响力。

在故事中,两位领袖积极吸纳阐教和截教的成员,即便是那些被阐教轻视、由动物修炼而成的截教弟子,他们同样照收不误。

燃灯加入西方教后,受到了热烈欢迎。西方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修炼资源,助他最终修成正果,成为燃灯佛。

在《封神演义》中,燃灯道人虽然属于正义阵营,但他的行为却显露出背信弃义和贪得无厌的一面。即便如此,他的最终结果却令人向往,这让人不禁感叹,有时候命运的选择比单纯的努力更为重要。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1 阅读: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