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被挤兑,退休后当招标评委,领导请吃饭,我说:我没资格!

半烟来看生活 2025-01-08 19:38:34

人的一生,总是绕不过“人情”和“世故”这两个词。在职场上,能力固然重要,但会做人、会处事似乎更为关键。那些年,我自以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却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压和挤兑。直到退休之后,当我坐上招标评委的位置时,那些曾经挤兑过我的人,终于又回到了我的面前。而这一次,我说:“我没资格。”

我叫张建国,今年65岁。十年前,我在一家国企的采购部门退休。看似风光的采购岗位,其实是个暗流涌动的“战场”,尤其是在我们那个国企里。年轻的时候,我原以为只要肯干活,认真做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领导的认可。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我的脸。

当年,我分配到这家国企时,怀着满腔热血,希望通过努力工作闯出一片天地。然而我很快发现,采购这个岗位上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会不会做人**。那些巴结领导的人,哪怕做错了事,也有人替他们兜底。而像我这样只会埋头干活、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反而成了众人眼里的“异类”。

记得刚进单位不久,我因为认真核对了一份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发现其中有造假嫌疑,立刻向部门领导王总汇报。结果,王总不但没有表扬我,反而在会上阴阳怪气地说:“有些人刚来几天,就想当‘福尔摩斯’,查得这么细,是不是想当领导啊?”他的语气充满讥讽,我顿时满脸通红,心里充满了委屈。后来才知道,这家供应商其实和王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我无意中踩到了他的“雷区”。

从那以后,王总对我看不顺眼,明里暗里挤兑我。每次部门开会,我的意见总被忽略。负责的项目越做越少,甚至连一些例行的会议都不通知我参加。有一次部门聚餐,王总特意把位置安排得很巧妙,让我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举杯敬他,他只是随意地碰了一下,然后转头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完全把我当成了透明人。

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成了部门里“边缘化”的存在。比我晚来的年轻人,靠着会巴结领导,职位节节高升;而我,辛辛苦苦干了二十多年,却始终原地踏步,甚至连一个副科长的职务都没捞到。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部门组织招标评审。按照流程,我原本是最有资格参加的,却在最后一刻被通知不必参加,原因是“名额有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刚来不到两年的年轻人。他还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张师傅,老同志就应该多休息嘛,这些繁琐的事儿就交给我们年轻人吧!”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我却只能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我不是不懂他们的潜规则——所谓的“招标评审”,不过是个名利场,领导可以借机向供应商要好处,而评委则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像我这样“不懂规矩”的人,当然不会被允许参与。

后来,我听说那个年轻人在评审会上和供应商眉来眼去,最后得了一笔不菲的“感谢费”。而我,因为太“清高”,不仅错失了所有“油水”,连在部门里立足的空间都变得越来越小。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我才从那个乌烟瘴气的环境里解脱出来。退休之后,我在家种花养鱼,平淡地过日子。原本以为这一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三年前,一个电话打破了我的平静。

电话是市里的招标中心打来的。他们说最近在组建一个**独立招标评审专家库**,需要一些有采购经验的退休老同志担任评委。我的名字是在单位推荐的,因为多年工作经验丰富,特别适合这个岗位。

起初我很犹豫——一是觉得自己早已离开职场多年,不想再沾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儿;二是我清楚,这种评审工作一定不简单,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罪人。然而,最终我还是答应了。一方面,评委的收入还不错,可以补贴家用;另一方面,我也想看看,这些年过去了,自己还能不能做出点贡献。

于是,我成了一名退休评委。

没想到,刚当上评委没几个月,我就遇到了一个熟人——正是当年打压我的老领导王总。此时,他已经从国企副总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摇身一变成了一家私企的总经理。这家公司参与了一个市里的招标项目,而我,恰好是这个项目的评委之一。

见到我的时候,王总显然有些意外。他先是一愣,然后立刻换上了一副笑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哟,老张,好久不见啊!没想到现在你是评委了,咱们又能共事了,真是缘分啊!”那热络的语气,仿佛我们多年的恩怨从未存在过。

更让我意外的是,评审结束后没几天,王总竟主动约我吃饭。他在电话里一口一个“老张”,语气恭敬得让我有些不适应。“老张啊,咱们这些老同事,好久没聚了,正好这次项目结束了,咱们找个机会喝一杯,叙叙旧,你看怎么样?”

我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答应了。

饭局定在一家高档餐厅。那天晚上,王总不仅亲自接我,还点了一桌子昂贵的菜肴。他端着酒杯满脸堆笑:“老张,当年咱们在单位里多不容易啊!你一直是我的得力干将,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我低头喝了一口茶,没有接他的话。王总见我不说话,又开始旁敲侧击:“老张,这次的招标评审,真是多亏了你呀!我们公司能不能拿下这个项目,就全靠你们几位评委的专业意见了。来,我敬你一杯!”

说完,他端着酒杯站了起来,脸上满是讨好的笑容。我心里明白,他所谓的“叙旧”,不过是想让我在招标结果上“帮个忙”。但当年他对我的种种挤兑和打压,我怎能轻易忘记?

我没有接他的酒,而是淡淡地说道:“王总,您高看我了。我只是个普通评委,评审结果是集体决定的,我一个人可做不了主。”

王总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但很快又恢复如常:“老张,您别谦虚了。评审组里,您可是最有威望的专家,这份结果,大家肯定得听您的意见啊!”

我摇了摇头,站起身说道:“王总,今天这顿饭,我可能吃不下了。您要是真想感谢,就去感谢那些评分高的评委吧,我不配。”

说完,我转身离开了包间,只留下满脸尴尬的王总。

那天晚上回家后,我想了很多。过去那些年,我因为坚持原则而被打压,因为不懂“规则”而被挤兑。退休之后,我以为已经和这些人划清了界限,没想到他们又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我的面前。

然而,和年轻时不同,这一次我不再觉得愤怒,也不再感到委屈。人性如此,世道如此,有些事情,强求不来,也无需强求。

人生走到这个阶段,我已经没有太多需要争取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我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那些试图拉拢我的人。对于他们的热脸和冷屁股,我都能一笑置之;对于那些“不公平”的人和事,我也不再抱有太多的执念。

有句话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当我不再执着于证明自己时,反而活得更加从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吧。

在职场上,做人确实要讲究分寸,但分寸和原则之间,始终有一道清晰的界限。我始终相信,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线,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本文以张建国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0 阅读:0

半烟来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