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在中国面前,展示了一把“认怂”的艺术。
4月23日北京时间凌晨0点左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摩根大通的一场闭门会议上向投资者透露了一条重磅信息:
中美之间的高额关税战“不可持续”,并将很快降温。这个表态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美股立刻拉涨。

到凌晨1点左右,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确认了这一信号。
她表示,特朗普正在为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奠定基础,并称中美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到了清晨5点,特朗普在白宫亲自现身并发表讲话。他表示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将从目前的145%水平“大幅”下降。
不过,他强调,关税不会降至零,并表示中国会对最终的税率“非常满意”。
从财政部长贝森特的闭门会议,到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的公开声明,再到特朗普本人的直接表态,这一系列信息传递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分层递进,让市场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消息。
特朗普团队通过这种方式逐步缓解了市场对高关税的担忧,同时为未来的谈判预留了空间。
特朗普真的“怂了”。毕竟,这场关税战是他一手挑起的标志性政策之一。
如今却在短短几小时内释放出如此强烈的缓和信号,背后必然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特朗普态度的突然转变,是现实逼迫下的无奈之举。高关税的传导效应将在两三个月内影响美国市场,而一旦通胀抬头,其后果将远比目前的经济混乱更加严重。
对于特朗普而言,控制通胀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如果通胀失控,他的支持率很可能受到重创,尤其是明年的中期选举。

此外,越来越多的美国大企业也开始对高关税政策提出强烈抗议。沃尔玛、塔吉特和家得宝,这美国三大零售巨头的CEO甚至亲自赴白宫,与特朗普会面,讨论关税对美国商业模式的影响。
这些企业的诉求表明,高关税已经不仅仅是中美之间的博弈,而是直接影响到了美国国内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特朗普这次表态标志着中美贸易博弈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最初的“高举高打”——即通过高额关税施压中国,到如今的“高压谈判、分步缓解”,这一转变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面对现实压力时的妥协。
正如贝森特所言,当前的关税实际上构成了“禁运”,导致美中贸易几乎接近中断。这种不可持续的局面迫使白宫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关税不会降至零,这显然是一种试图保全面子的做法。
他依然坚持所谓“中国过去在零关税贸易中占尽美国便宜”的荒谬论调,试图以此为自己开脱。然而,这种言论早已无法掩盖他在关税问题上的软化立场。
由于特朗普的表态发生在美股收盘之后,市场尚未完全消化这一消息。
但盘后期货的走势已经显示出明显的反弹迹象,黄金则因避险需求减弱而下跌。
可以预见,短期内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缓解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从中长期来看,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不会因为关税的下调而消失。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趋势仍在继续,中美博弈的核心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即便特朗普此次选择“投降”,也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将迎来真正的转机。

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art of the deal)曾被认为是其最大的政治资本,但在此次关税风波中,却被嘲讽为投降的艺术(art of the fold)。
无论如何,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无疑暴露了他对现实压力的妥协。或许,正如网友所调侃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未来,中美关系的具体走向仍需观察双方谈判的实际进展。但有一点是确定的:
需要靠进口中国商品过日子的美国赢不了贸易战,只会输。特朗普的“一夜剧变”只是再次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