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拐卖孩子骗局出现,有孩子家庭定要小心这些套路以免上当受骗

徐华说过去 2024-05-12 05:47:26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达,人贩子拐卖儿童的手段也在不断地升级,即便国家对于他们是零容忍。

但依旧有人选择顶风作案,这导致多少家庭为此支离破碎?所以,大家一定要小心人贩子的套路。

«——【·万恶的人贩子·】——»

拐卖儿童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虑所在近年来,尽管国家通过严厉打击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但犯罪分子手段层出不穷,新型骗术不断翻新,令人防不胜防据统计,2022被拐儿童5038人,好在最终救回来了四千多人。

今年,依旧有不少人在网上开始寻人,可见,仍有大量儿童被拐,这组数据无疑令人揪心,儿童之家更是痛不欲生。

作为脆弱的群体,儿童缺乏应对犯罪分子欺骗的经验和意识,很容易被骗术所迷惑和利用。

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虽然知道不该与陌生人交谈,但对于精心包装的"熟人"往往难以识破。

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则纯真无知,更加容易上当受骗,可以说,在犯罪分子看来,儿童就是他们"赚钱"的最佳工具和目标。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新型的骗局吧。

«——【·AI换脸·】——»

科技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犯罪分子手中,也可能成为伤害无辜的工具。

近年来,AI换脸技术被一些不法分子滥用于拐骗儿童,这种骗术极具迷惑性,让人防不胜防。

他们会利用留学生的面容,向父母打电话,毕竟距离远父母赶不到,这种方法就是利用人们的心理反应。

一旦孩子被他们盯上,他们便可以用AI视频冒充"家长"的身份,轻而易举便能骗走孩子。

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孩子认清虚拟与现实的区别,比如可以在生活中向孩子普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知识。

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AI数字人"的概念和手段,让孩子意识到眼见并非就是真实。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判断能力,教导他们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求助周围的人。

«——【·伪装的身份·】——»

除了AI,服务员、快递员以及警员等看似无害的身份且深的信任的身份,竟也成为了一些犯罪分子的"马甲"。

他们伪装成这些我们生活常见的角色,轻而易举便可接近目标儿童,进行骗取信任和诱拐,这种作案手法隐蔽性极强,极易让孩子和家长们防范不及。

就比如外卖,父母都没在家,伪装的外卖员声称给孩子点了外卖,孩子肯定会大开房门让人进来。

单纯的孩子就这样被骗出了门,除此之外,还有伪装的快递员,让孩子开门签收快递的。

所以,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犯罪分子对于孩子的心理和家长的疏忽了如指掌,他们会抓住一切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案例,报案人邬先生称,自己的女儿远在英国留学。

有人拿女儿的手机给他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女儿被犯罪分子蒙住双眼,疑似遭到绑架,痛哭的"女儿"哀求邬先生汇款100万人民币,作为赌债的偿还。

事后经警方核查,女儿安全就读,而那段视频中的"女儿"是遭到诈骗配合拍摄的,

可见,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利用距离,为实施诈骗做准备,丝毫不给家长准备的时间。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反复教育孩子,无论陌生人说什么,都不能给他们开门,更不能跟他们走。

其次,家里有孩子在时,即使听到陌生人敲门也不要疏忽大意,要亲自去查看来者何人,只有做到谨慎小心,才能避免此类骗局上当受骗。

«——【·诱饵拐卖·】——»

同时,人贩子往往对儿童的心理把握得很清楚,他们会故意利用孩子对零食和玩具的天然喜爱,用这些"诱惑品"作为诱饵。

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对于纯真无邪的孩子们来说,往往难以抵御这种诱惑。

据央视新闻报道,有一项针对50名儿童的实验显示,有高达84%的孩子被扮成路人的节目组工作人员用玩具和糖果成功骗走。

这个测试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足见零食和玩具对于孩子的诱惑力是如此之大,一旦遇上心怀不轨的人贩子,孩子们实在是太容易上当受骗了。

人贩子的手法大致是这样:先观察周围是否有成年人在场,确认只有孩子独自一个后,他们就会悄悄靠近孩子,然后递上事先准备好的玩具、糖果等物品。

孩子往往一见这些心爱的东西,就会被蛊惑,忘记了家长的教导,人贩子便可乘机骗取信任,再实施犯罪。

因此家长们必须高度警惕,给孩子狠狠上一课: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哪怕是最心爱的玩具和零食。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学会拒绝诱惑,只有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孩子们才能在成年后真正具备抵御诱惑的能力。

«——【·利用混乱的环境·】——»

除了上述种种伎俩,一些人贩子还善于利用混乱的环境,分散家长的注意力,趁机实施犯罪。

这通常发生在人员密集、视野受阻的公共场合,节假日期间,人贩子更是乘虚而入,制造混乱骗走无数家庭的孩子。

就比如一家三口外出旅游时为例,这本该是开心的时光,却可能因为一点疏忽就酿成无法挽回的大错。

人群拥挤、喧嚷吵闹等混乱局面,正中了人贩子的下怀,他们往往会选择瞄准孩子的鞋子、衣物等私人物品,故意把它们丢掉。

当发现丢失时,家长往往会应声而去寻找,从而无意中离开了孩子,趁着家长分神,人贩子便可顺利下手,在混乱中拐走了孩子。

回过神来,家长再也找不到孩子的踪影,焦急如焚却无计可施,更有甚者,人贩子还会冒充路人或亲友,骗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主动跟他们走。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戒备,不放松对孩子哪怕一秒的注意力。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教会他们如何在混乱中自我保护,如果不慎与家人走失,就立即告知工作人员或可信的路人求助。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身上佩戴一些智能穿戴设备,如具有实时定位功能的手环、手表等,这样即便走失也可以及时锁定孩子的位置,防患于未然。

«——【·应对之策·】——»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拐骗手段,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之策,其中,完善相关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骗意识;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更是基础,家长们应承担起更多责任。

社会层面,有必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如动漫短视频、AR/VR虚拟体验等,生动有趣地讲解防拐骗知识,让孩子们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了解潜在的危机。

在家庭教育层面,父母应扮演孩子的引路人和保护伞,通过分享身边真实的案例,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被拐的痛苦,从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信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孩子们有事可以及时反馈和求助。

除了教育外,运用科技手段也是家庭防护的重要一环,比如为孩子配备安全可靠的智能穿戴设备。

确保其具备防水、长久电量等基本功能,关键是要拥有GPS定位能力,以便随时掌握孩子的行踪。

总的来说,拐卖儿童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背后是一群罄竹难书的犯罪分子。

他们无视法律和道德底线,肆意妄为,令人发指,面对他们层出不穷的新型手段,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全社会通力合作,严惩不贷。

从个人层面来看,每一位家长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拐骗骗术,引导他们远离陌生人的诱惑和危险。

与此同时,作为父母更要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言传身教,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配合家庭教育,比如选购合格的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控孩子的行踪,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也可以适当利用互联网获取相关知识,了解最新的骗术套路;也要注册相关防拐APP,随时获取警示和求助等。

总之,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全方位保护好孩子的人身安全。

从社会层面来看,我们要呼吁全民共同参与到这场防止拐骗儿童的战役中。

首先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刻保持警惕;其次要鼓励大家积极举报。

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让执法部门能及时介入,制止犯罪分子的阴谋;再次要倡导社区互助理念,邻里之间应相互关照,共同呵护好社区儿童。

«——【·结语·】——»

可以说,只要全社会同舟共济,群策群力,必将为预防和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虽然前路漫漫,但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和骄傲,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有序的成长环境。

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祛除这一社会毒瘤,捍卫孩子们的幸福权利!

信息来源:

1.澎湃新闻 警惕这些都有可能是陷阱 2022-09-13

2.环球网 诱骗女孩自拍“绑架”视频发给父母,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太深 2022-09-07

0 阅读:0

徐华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