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片的最高8.6分!今年前三的最佳华语片,值得一看

黑八娱乐说 2024-04-22 20:34:40

目前这部片的豆瓣评分是8.6,我去确认了一下,应该是今年大陆上映过的华语片的最高分,而且还在上涨,我们也提前看过,确实非常不错,今年前三的华语片。

社会现实题材、小成本港片《年少日记》终于在内地上映了。影片由新人导演卓亦谦编剧、执导,他凭借本片先后拿下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在去年众多港片中,《年少日记》更值得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影片聚焦原生家庭暴力、青少年成长、校园霸凌、现代人精神情绪等社会议题,叙事结构,整体节奏、镜头把控都很娴熟,完全看不出是出自新导演之手,也没有刻意渲染悲情和卖惨戏码。

《年少日记》

01“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

开片就是这个名叫小杰的男孩(黄梓乐 饰)走到天台上跳了下去,然后露出脑袋的他向着远方大喊“郑有杰,你要努力考上香港大学,”随后片名《年少日记》出现。

电影最初只是从一个大中产阶级家庭入手,父亲是香港资深大律师,体面的成功人士,家庭的日常活动就是酒会、慈善,结交各行各业的成功者。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感受可能是陌生的,所以紧接着电影用了两种方式让局限在这个家庭内的困境和情绪放大,成为更加普遍的共鸣。

一种是存在于这个家庭之内的阶级压迫,父亲是家庭内掌握经济命脉的人,是赚钱来维持家庭地位的人,所以他位于家庭这个阶级内的顶层,可以殴打母亲,强行规划两个孩子的成长路径。

而在经济层面处于完全弱势,尚且无法独立的孩子就成了家庭这个微观社会的底层,所以一个英文单词的用错、一次考试成绩的失败就让他沦为父亲口中的“垃圾”。家庭在这里,被放大成了一个更加异化的、泾渭分明的社会。

02年少日记

另一种则是让长大后成为老师的郑sir看到了一封学生写的遗书,他不知道这封遗书的作者是谁,所以导演在这里设计了一场戏,让台上的郑sir掠过台下每一个学生的脸,想象中让不同学生的声音一人一句共同念完了这封遗书。

这段设计非常巧妙,当老师们怀疑遗书的作者是否早恋、是否是成绩不好的差生时,这组镜头告诉我们,它可能写自每一个人,就像《阳光普照》里跳楼自杀的哥哥,没有人会预想到这样一个学业运动全优的人会决定去死。

这群学生一同组成了更广大群体的共同困境,而这种困境也借由这种群体性的诵读,延伸向了银幕内外的每个人。

当这种情绪成为一种弥漫在全港青少年头顶上的情绪时,我们或者说每一个人应该如何做?这是电影最重要的问题。

03“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

喜欢影片的英文名《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多年之后,原生家庭留下的血淋淋的伤,以为时间能抚愈的疤,只是悄无声息撕开,瞧了一眼,仍旧生疼。

它并没有随着年岁渐长消失,反而令郑Sir在面对婚姻和家庭时生出了怯懦,给另一半带来的伤害,恰恰是心上这块疤留下的,难以言喻的后遗症。拼命喊着“我没事,我没有被影响到”的人,往往才是放不低,要用一生去拉扯的那一个。

常有人言,因为自己淋过雨,会忍不住想帮别人打伞。也有一些人,因为上一次没能给人打伞而懊恼,决定今后一直给人打伞。片尾郑Sir的种种决定,也是对年少那本日记的回应。苦痛不一定会消弭,但止疼也是好的。

说到底,别人故事里的b角,又何尝不是自己故事里的a角呢?只有自己跨出那关键性的一步,才能给自己解套。这一点,旁人无法代劳,对a角来说如此,b角亦然。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大人”,这样的鸡汤虽暖,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些疤,留着也没关系的。它会让人长出警惕之心,时刻提醒自己,不再走回那条迷失的道上。

关注微信公众号:黑八说电影 查看更多内容

0 阅读:1

黑八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