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高转发长文:人活着,只是为了和自己较劲儿?(读完清醒)

郭的日记本 2024-04-09 17:25:31

昨天文章的读者群里一个哥们发了条信息——人生最终都是跟自己较劲。觉得这句话挺有意思,就给他说,明天文章的标题就用这个好了。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都在试图证明是对的。现实中,大部分人都要打脸的。

因为大家的精力都用在了证明自己对不对的问题上了。大家的目标不是辨真伪,而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岂不悲哉?

这和老郭前一段时间提到关于竞争的话题有点像,竞争的终极目标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不是盯着对手,以干掉对手为目的。

对照一下接下来这个案例,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滴。

汉宣帝当年派赵充国平叛匈奴,每遇战事,无论皇上怎么考虑,赵充国都会拿出来自己的意见,并且坚持自己的意见。

而皇上每次都会把赵充国的意见拿到朝堂上,让公卿大臣们“议一议”。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赵充国的保守思路有问题,一致反对赵充国的做法。

本质上讲,大家的反对没有任何的“依据”,既不了解一线实际情况,又不懂军事。提意见只是因为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而且,还必须是不同的观点。要不然,又怎么能在皇上面前显示出来自己的存在价值呢?

这跟懂不懂、对不对的关系并不大,纯纯的就是为了观点而观点。这是人性“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同时,因为大家的能力、见识、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于是,朝堂上类似的观点也就多了。

这样的情景下,大家就会越发相信自己的观点就是最正确的。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趋同性”。

进而,就会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护自己的观点。

这时候,观点对不对已经不重要了。让观点“显得”很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后来,赵充国在自己的坚持下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景象。

于是,王公大臣们又开始认同赵充国的意见了。而且,大家的意见还是出奇的一致。

后来的赞同和之前的反对,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大家在军事方面不专业,也并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习惯性地认同更多人的意见也就成了主流。

不仅仅是过去,现在亦是如此。这也充分地说明了一点——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由一个个的草台班子组成的大型草台班子。

一百多年前法国作家勒庞写的《乌合之众》上就讲过,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表现来三个特征:无主张、情绪化、低智商。

从汉朝到一百多年前,再到今天,人性并没有什么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支持也不对、反对也不行,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姿势呢?

赵充国坚持自己专业意见的做法,《孙子兵法》里的“将道”已经说的非常明确了。即: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利合于主。

进不求名利、退不避罪责,只站在有利人民的、利于皇上的那个立场上做事情。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就是站在那些千百年流传的道理常识那一面就对了。

再举一个例子,做子女的总是试图去否定上一代的意见和建议。这个做法也是没有什么道理或依据,就是为了做而做,不做就显得自己不够有能耐。

事实上,大部分时候,都是要打脸的。老一辈的生活经验也是经过“血淋淋”教训之后才获得的,那就是纯纯的人生智慧。

作为后来者,为什么要抵触、抗拒?为什么非要自己疼一把之后才接受?

今天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因为最近写文章收获了大量的类似的“痛苦经验”。特别是前几天看到赵充国的案例,特别有共鸣。今天算是有感而发吧。

还以写文章为例,取标题这个事情,网上到处都在说标题很重要,但老郭就是我行我素。

因为流量一直没有起来,就去看了一些关于自媒体写作的书籍。看到了很多的经验、方法、技巧,之后,也就“臣服”了。

于是,现在拿出来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标题。除了练习之外,还专门找一些优秀的案例来研究。

不仅仅看,还把那些好的标题抄了下来。主要是身体不方便,要不然就用手写的方式把那些牛掰的标题抄一遍。

一开始是知错认错、死不改过,这就是在较劲儿。后来醒悟之后迅速行动,也还是在较劲儿。

看看前面的赵充国,也在跟皇上、跟自己较劲儿。

而皇上和那些公卿大臣们,又何尝不是在跟他们自己较劲儿呢?

很庆幸遇到骨折,有机会静下来思考很多的东西。特别是这次重新开始自媒体写作,改变还是非常大的。

看起来最近都是在修正写作的心态、方法、技巧,本质上,这就是修正自己的大脑。

算是知疼而后勇吧!

关于小作文,改变还是比较多的,但这一切都需要练习、磨合、验证的。

这就好像知道了怎么射击,但能不能射准还是有待练习的。

最近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读者群。当时做读者群的心态非常简单,就是单纯地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地方,方便大家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现在看来,这个群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只要老郭能够坚持下来,读者群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很快,群里就会出现不少的“名人”。圈子成功了、出名了,群里的名人也就价值最大化了。

至于老郭的变现,暂时还没有考虑。只要读者能够有所收获了,老郭的收益自然不会太差的。

就目前的病情来看,至少还有一个月的安心研究自媒体的时间。尽快在这段时间里能够做出来一些突破吧。

写在最后的,大家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意、工作,或者是平台的流量枯竭,抑或是整个社会的经济下行等等。

这和汉宣帝的群臣讨论战争决策一样,不过是人云亦云的呻吟罢了。

无论是工作、生意、平台流量,还是经济形势,只是玩法、逻辑变了。就好像房地产,过去都是高负债、高速发展,今天这样的玩法行不通了。

公众号不行了吗?跟十年前顶峰的时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今天的公众号依然还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平台。

抖音、微博这些平台也是一样的。

接下来,调整好心态,认真学习自媒体相关的知识点,争取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

0 阅读:0

郭的日记本

简介:聊销售侃生活!用文字记录经历,让内容温暖在路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