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的解药是爱,普通人的解药是钱。
一个人逐渐废掉的本质,是思想散漫,放任自己做消耗性的事情。
可如果总是习惯慢走,就会逐渐失去奔跑的能力,不再进步。
当你发现自己出现以下几种迹象,就要赶紧做出改变了。
01安于现状,不愿走出舒适区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惯性中。
习惯,是一个动作或者行为反复练习的结果,久而久之我们对这个行为很熟练,甚至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花费精力,就能自动反应,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比如,从小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一天不刷牙你就觉得特难受;
比如,你习惯了天天打车上下班,让你挤公交地铁你就不适应;
比如,你从业某项工作得心应手,换个岗位你的思路就转不过来;
比如,你在某公司待了很长时间,跳槽新公司你得花费一段时间适应;
......
我们喜欢在习惯里待着,因为它足够熟悉,足够省时省力,足够有安全感。
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工作,熟悉的环境,当一切足够熟悉,舒适,我们就不愿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要打破这一切。
打破之后的新重组是“痛苦的”,尤其对于成年人来说,即使结果无趣无聊一眼看到头,95%以上的人也不会选择离开。
熟悉的场域里待得越久,改变自我的勇气就越小。
这就是人的本性,人类天生是爱躲避“风险”的,这是自我保护和防御的机制。
但改变却不会因为你不想就不来。
行业不景气、公司不发薪、乙方不好做,KPI背不动,当压力接踵而至的时候,你就不得不面临改变的局面。
有时候,勇气不是天生的,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02、停止学习新事物,与世界脱节
在学校读书,是接受新的知识,是记住、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进入社会,接触新的事物,比如新环境,新思维,新技能,新心态等,也是学习。
我们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时刻保持学习。不要盲目抗拒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抱着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很多时候,拒绝的不仅仅是一件事,更是通往新生活的一扇门。新事物,会带来更多的人生可能。
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逐步的应用于工作中。而你的颓废体现在不愿意在思想上接受,只要看到新事物的一点缺点,就能吹毛求疵一阵子。
在行动上不支持新事物,尽管新事物能够让你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但你还是宁愿用老办法,旧办法,而你的工作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反而引得领导不满。
03接受碎片化信息拒绝深度思考
比勤奋更能拉开人生距离的是“深度思考”。
如果说什么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创业最重要,那可能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思考的质量,甚至会决定人生的质量。
深度思考模式就像是一个“超级大脑”,当你遇到复杂问题时,它会帮你仔细分析、多角度思考,给出更详细、更有用的答案。
它不仅仅是简单回答“是什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做”。
这一点大家在使用时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强大。
但是深度思考模式也有缺点:幻觉增加,基于已有知识库中的信息进行推测或联想,而这些推测有时可能缺乏足够的依据,导致生成不准确或虚构的内容。
04娱乐至上,沉迷虚幻的愉悦感
大家拿着手机,刷着短视频,人生不至于从前那么枯燥。
缺乏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或许少了很多痛苦和感伤,新型的娱乐方式也成了一种解脱。
娱乐过度,会消耗人的体力精力,使人更容易疲劳甚至萎靡不振,沉迷于表象的世界中,等同于一种瘾。
现代文明下新的娱乐方式或许有很多用途,会带给人感官上的享受,但是人们也不能完全失去深度意识层次的思考,丧失真正自愈的能力。
娱乐至死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人。就像玩抖音刷短视频会上瘾的人,如果没有抖音,他就不会娱乐至死吗?他照样会在其他的方面娱乐至死,就像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05不愿意付出,一味追求捷径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看起来金光闪闪的‘成功捷径’,可能正悄悄把你推向深渊?”
这话听起来有点吓人,对吧?但现实可能比你想的更扎心。我们活在一个什么都讲究“快”的时代:刷个短视频就能学到“人生真理”,报个速成班就能“月入十万”,甚至有人告诉你,只要跟对人,一夜暴富不是梦。
每个人都想抄近道,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近道的尽头,可能是个大坑。
深耕自己,才是最好的破圈捷径。想增长知识,就去博览群书;想拥有健康体魄,就去锻炼体能。
有些路看似山高水长,越过险阻就是康庄大道。
06喜欢形式主义陷入低水平勤奋
何才能做到战略上不偏离正确航向,让思而有做、做而有为。
反思开来,首先要确定方向、规划人生,既不好高骛远,更不能陷入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的事务主义,就像那些先进模范,在平凡岗位上仍然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靠的不仅是能干,还有会干;
其次要校正方向、解决问题,避开敷衍的思考,直面思想僵化、机械做事的根源,找到刀刃向内的改正办法,通过每个小阶段量的进步推动长远目标质的飞跃;
最后要瞄定方向、借力借智,自己看不清、看不远的,要善于请教高人指点,不怕被高人拒绝的尴尬,只怕自己诚心正意不够,方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由此看来,“战术上的勤奋”必不可少,而“战略上的懒惰”则一定要清除。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从战术上去努力、去实践,方为正道。
07行动力差,持续性拖延
在执行中理解,在理解中执行。
一个粗糙的开始,胜过100个完美的计划。
坚决地去执行自己找到的途径和方法。
及时开始克服拖延症;必须保持专注,且持续。
早起花10分钟做好每日计划,做事的过程中保持高度专注力
你可以用番茄钟训练方法,45分钟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这样子。
45分钟拍摄3-5条短视频;
这样可以让自己专注时有更好的精力。
事物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线性增长,而是在跨过了某个临界点之后,呈现指数级增长。
想要获得成长,需要长时间、系统性不断地学习,一旦跨过某个临界点,人的成长才会突飞猛进。
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
学会从更长的时间维度上看待问题,就会让我明白:
人生路上,有些目标不能一蹴而就,有些成果不能短期内达成,它们就像“种子”一样,需要长时间地生长,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点亮【赞和在看】,让钱和爱都流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