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北大著名才女,1968年被秘密处死,曾高呼:历史将证明我无罪

有史杂谈 2025-04-21 14:53:26

1968年5月1号那天,林昭的爸妈碰到了一个从上海过来的法警。他板着脸,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林昭在三天前就已经按法律给枪毙了。他这次来,是为了找林昭家里人要5分钱,说是子弹的费用。

林昭,36岁那年离世,她曾是1954年江苏省高考文科的魁首。这么多年来,家里人天天盼着,夜夜等着,总想着哪天能听到她沉冤得雪的好消息,可谁成想,最后等到的却是这么个让人心碎透顶的结果。林昭究竟是个啥样的人?为啥年纪轻轻的就走上了被判死刑这条路?

【江南才女的名气】

1932年,林昭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充满革命热情的家庭中诞生了。她有个舅舅,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牺牲的英雄。而她妈妈呢,一直在家乡悄悄做着地下工作。

林昭家里条件挺好的,她小时候就上了不错的学校。另外,林昭特别喜欢文学,一有空就读好多历史书、文学书和讲革命的书。

新中国马上成立那会儿,林昭考进了苏南新闻专科学校。那时候的林昭,已经显现出了爱国年轻人那股子固执和强硬,她妈不同意她去上这所被誉为“革命者发源地”的学校,可这根本没能打动林昭,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新中国成立后,林昭跟着工作小组跑到乡下,亲自参与并亲眼目睹了南方乡村的土地改革。

农民拿到土地后,心里头那个感激啊,真的让林昭感动得不行。这下子,她算是彻底明白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咱们中国,那真的是好。回到城里,林昭就在常州的文化单位上了阵子班。

1954年那会儿,林昭的高考分数出来了。

她凭借全省头名的优秀成绩,成功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在北大深造期间,林昭的理论知识大涨,政治视野也宽广了许多。刚入学没多久,她就被校内的诗歌社团看中,邀请去当编辑了。

1956年那会儿,林昭加入了学校杂志《红楼》的编辑团队。林昭特别有才华,说话文绉绉的,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林姑娘”。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红楼》杂志做事,另一方面,她身体确实不太好,经常跟人说话时就像林黛玉那样,轻轻咳几声。

林昭刚到北大那会儿,北大的氛围弥漫着自由的气息,未名湖边蝴蝶满天飞。她记录下了在苏南土改时的所见所闻,还写了阿炳《二泉映月》里的悲欢离合。大学可不是啥避世的好地方,她自然也见到了到处都是的大字报。

1957年,开始大力推行“整风活动”,北京大学也没能幸免,同样受到了影响。

【香消玉殒在疯狂的年代里】

在那个乱糟糟的时代,她越来越多的事儿整不明白了。

一夜之间,那些她深知且信赖的同学朋友,都成了被批判的对象。林昭想要站出来为他们说话,其实也就是想表达自己对这事儿的不满。她觉得现在的社会出了大问题,得有人站出来提醒大家,不然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不出所料,林昭被打上了右派的标签,遭遇了人生中最猛烈的批评和指责。

林昭因为想不开,钻了牛角尖,就吃了好多安眠药。还好救得及时,命是保住了,但人们对她的指责和批评还是一直没停。

因为关心她的情况,新闻系的头头帮她说了好话,让她有机会去资料室“工作学习”。说起来是“工作学习”,其实就是找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先让她避避风头。

1959年冬天,林昭的身体状况突然变得很差,外界对她的也慢慢少了。这时,她妈妈就把她接回上海来亲自照料。

在上海修养身体的林昭根本闲不下来,她碰到了几位兰州大学读研究生的朋友。大家都是学新闻的,特别聊得来。过了好几个月,《星火》杂志推出了第一期,林昭特意给《星火》写了《海鸥之歌》和《普罗米修斯苦难日》两首诗。

《星火》因为聊了些政治上的敏感事儿,很快就被叫停了。林昭也因此被扯进去,被抓了起来。

林昭身体很差,按理说可以出去治病,但她说话太直,老是一出狱不久就又被抓回来。就算在牢里,她也倔得很,常拿血在白床单上写字,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还大声喊:总有一天,历史会还我清白!

进入那个特殊年代后,林昭的处境迅速恶化,成了那时候最难缠的“反动分子”。

她被关了很久,家里人对她快不行那会儿的情况其实不太清楚。直到法警找上门,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林昭的有期徒刑已经改成了死刑。

1980年,上海法院认定林昭是“冤死”的,为她恢复了名誉。林昭的亲朋好友为了纪念她,在苏州城外找了块地方,给她立了个坟。但那个坟里头,放的只是林昭的一缕头发和些随身物品。如今,有关林昭的那些事儿,似乎都随着时光流逝,慢慢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4 阅读:69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