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〇师惨败,彭德怀责问军长韦杰,不料陈赓来了一句:该吃饭了

谈八卦沸羊羊 2025-04-12 11:11:32

【前言:】

陈赓大将军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在部队里,他因为腿部受过伤,走起路来有点一拐一拐的,所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拐子”,但他还有个挺响亮的外号,叫开心果。因为他性格特别幽默风趣,只要有他在的地方,气氛总是格外活跃。

陈赓因为这样的个性,在部队里头特别得人缘,他特别会逗乐子,把幽默玩得转。在朝鲜战场上,他不仅巧妙地处理了好多敌我间的棘手问题,还总能把队伍里那些紧张得要命的气氛,给搅和成一片欢声笑语。就连平时挺严肃的彭德怀元帅,拿他也没办法。

【入朝前机智“罢跳”】

聊到陈赓那逗趣又聪明的劲儿,就不得不说说他赴朝作战前的一些事儿。那时候的陈赓,真是满肚子妙计,一身的幽默细胞。他在国内的时候,就经常能用几句俏皮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机智应对各种场面也是他的拿手好戏。记得有次任务前,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可陈赓一开口,就像一阵清风拂过,把大家的紧张劲儿都给吹散了。他用轻松幽默的方式给大家打气,让大家在笑声中放松了下来,信心也足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陈赓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用他的幽默和机智给大家带来惊喜和力量。所以,一说起他的这些经历,大家都竖大拇指,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950年11月份,陈赓跟胡志明说了声再见,就踏上了回国的路。当他听说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时,心里那股爱打仗的劲儿就开始翻腾了。陈赓平时有个爱写日记的习惯,这次回国路上,他兴奋得根本睡不着,干脆爬起来,在日记本上吐露心声:我真是激动坏了,昨晚因为这事儿都没睡着。

陈赓从越南战场回来后,第一站落脚南宁,接着一路经过梧州、广州,再到武汉,最后一路北上,在11月的尾巴上回到了北京城。到了北京,他立马去找毛主席和中央的其他领导,把在越南那边的工作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个遍。刚汇报完,他就急吼吼地提出要上朝鲜战场打仗的请求。领导们一答应,他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沈阳,忙活着准备出征的事情。

后来,毛主席跟金日成聊天时,聊到了陈赓,他笑着调侃道:“陈赓一回来就吵嚷着要去朝鲜。我跟他说,你这家伙就是爱打仗,一听要跟美国佬干架,立马就来劲了,病都好像轻了不少。”

1951年1月份,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完第三次大战役后,彭德怀就召集大家开了个总结会议,陈赓也到场参加了。会议结束后,陈赓没歇着,直接跑到朝鲜前线去探望了几个部队,然后在朝鲜的后方绕了一大圈,最后坐火车回了东北。

回国路上经过的铁路线上,敌人布满了炸弹,更糟糕的是,其中不少炸弹还设了定时。所以,陈赓坐的那趟火车不得不一次次停下来,清除这些危险玩意儿。一路坎坎坷坷,好不容易,陈赓总算是安全抵达了东北。

陈赓一路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他觉得累得不行。可巧的是,东北局书记这时候偏要拉他去参加一个为他接风的大舞会。

陈赓在打仗时两条腿受了伤,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好,结果他的腿就留下了毛病,所以,他从来都不跳舞。但有时候实在推辞不掉,陈赓也只能咬着牙去参加舞会了。

五彩斑斓的灯光照耀下,大伙儿都陶醉在动听的音乐里翩翩起舞,突然间,不知道哪个角落传来一声大喊。大家赶紧停下舞步,顺着声音瞧过去,发现陈赓正搞笑地对着一个姑娘大呼“救我啊”。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而原本跟陈赓跳舞的那位姑娘,一看这情形,立马像风一样逃走了。

结果,这位女士其实是东北局书记特意安排来和陈赓共舞的。陈赓指了指自己的双腿,笑着对她说:“你看看我这腿,哪能跳舞呢?咱就算了吧。”但那女士就是不肯相信,坚持要和他一起跳几下,还说如果她不跟陈赓跳,回头会被责怪的。

紧急关头,陈赓大声呼救,这才摆脱了眼前的难题。说实话,陈赓跳舞不在行,但扭秧歌还是凑合能来两下的。1944年那会儿,延安总部在王家坪办了个舞会,陈赓被热情邀请参加,他便踮起脚尖,简单扭动身子跳了两下秧歌,给大家添点乐子。

不过这回,陈赓压根儿没跳一下秧歌,原因是他特别反感在朝鲜战争尚未平息时就搞这些活动。

没多久,朝鲜战场上有了新动静,志愿军在第四次战役的头一仗里,虽然干掉了敌人两万两千多人,可因为砥平里那场仗没打好,咱们没能继续扩大优势。再加上第二批兵团和新兵还没到,部队里物资也不够用。过了几天,彭德怀将军就回国去请求帮忙了。

彭德怀盼着中央军委赶紧让陈赓带着三兵团去朝鲜,同时,他也强调杨成武和董其武的兵团也得赶紧准备出国打仗。毛主席听了彭德怀的请求后,点头答应了。就这样,陈赓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领头人。

接到任务,陈赓二话不说就直飞昆明。按照规矩,第三兵团得管着第十二军、十五军、第六十军这三个军。他这次去昆明,主要是想从自己的老队伍第四兵团里挑些有经验的老干部,来搭建第三兵团的领导班子。所以,陈赓还专门跑到南京,请王蕴瑞来当他的参谋长。

那时候,第四兵团里头的部分老同志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岗位,可好多人还是心心念念着要去朝鲜打仗。一听说陈赓将军到了昆明,大家都乐坏了。原来陈赓的老部下,那个负责通讯的处长戴其萼,也被调到了第三兵团继续干他的老本行,当通讯处长去了。

陈赓特别关照手下的每一个人,他清楚记得戴其萼在1937年那会儿,扔下怀孕的老婆去战场上拼杀,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两人才好不容易重逢。这次呢,戴其萼的老婆刚给他生了个闺女,他又得走。陈赓心里头不是滋味,就对戴其萼说:“你回去跟你老婆讲,别提去朝鲜的事,就说你去办个公差,省得她心里头难受。”

戴其萼应了声,心里本就盘算着不跟老婆说这事儿。

所有事情都已安排妥当,不过就在陈赓打算启程去朝鲜的头两天,因为之前在越南那边工作太拼了,身体没抗住,加上回国后又跑了一趟朝鲜,结果他小腿的老毛病又犯了,走路都一瘸一拐的。大夫劝陈赓先别急着去朝鲜,还是先歇一阵,养养身子要紧。

结果,陈赓没能去朝鲜,但他的第三兵团还是按时赶到了战场。不过,第六十军一到朝鲜就碰上个棘手问题,一八〇师的3000多名战士全都被敌人抓住了,这让陈赓急得要命。

【陈赓机智解围】

1951年4月初到5月21号那会儿,中朝部队动手打了第五次战役的两波反击,赢了几场。可仗打这么久,咱们的战士们都累得不轻,粮食子弹也快用完了。更糟的是,眼看雨季就要到了,偏偏这时候,后方的补给还没能跟上。

在那样的绝境里头,一八〇师被敌人围了个水泄不通。可真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整整一个师,三千多号人,怎么就全被抓了,难道所有的突围尝试都没戏了吗?

陈赓在北京养病时,得知一八〇师打了场憋屈仗,心里那叫一个焦急上火。他哪顾得上腿伤还没好利索,硬是一瘸一拐地往朝鲜赶。陈赓这一路,从沈阳穿过丹东,直奔朝鲜。路上那敌机跟不要命似的,狂轰滥炸,危险重重。但陈赓愣是闯过来了,终于在8月22号那天,到了三兵团司令部的大本营大水洞。

到的那天,陈赓立马让人把兵团和各军的头头脑脑都叫来开会,他得把一八〇师的事儿搞个明明白白。

在会议上,军长详细讲述了一八〇师那会儿碰上的棘手难题,还有敌我两边的形势。其他同志都全神贯注地听着,一句话不落。

听说咱们三兵团在转移路上,电台挨了空袭,三天没法指挥,结果整个师跟外界断了联系,被美军骑兵团给围了,3000多号人全都被缴了械,大家脸上那表情啊,啥样的都有。屋里静悄悄的,没人吭声,心里都明白,这次栽了大跟头,对咱们兵团来说,简直是丢脸丢大了。

陈赓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他听着汇报的同时,心里在琢磨为啥这次会搞成这样,损失这么大。

汇报结束后,陈赓开口问道:“大伙儿觉得,这次为啥会输呢?”有人答道:“因为两边实力差太多了。”另一个干部接着说道:“关键是通信联系上出了问题。”陈赓没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问:“还有没有其他看法?”大家纷纷摇头,表示没了。

看到没人再说话,陈赓拎起手边那根拐杖,双手一撑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走了好几趟,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你们都觉得是因为力量差距太大,电台又被毁了,所以才失败。但我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原因肯定不止这些。”

这时候,陈赓瞧向正在做报告的那位军长,直接点出了部队损失严重的另一个要害:“说白了,就是他们那个师的指挥官没能果断带着全师冲出去,到了关键时刻犹犹豫豫,结果错失了逃跑的好机会,其实本来是有机会突出重围的。”

陈赓这话一出,整个屋子的军官都愣了神,压根儿没想到他会把矛头指向一八〇师的师长。这时候,有个人跳出来不服气地说:“陈司令,您可别马后炮啊。那时候敌人围得紧,他们没了指挥,哪儿能轻易冲出敌人的圈子。要是咱有架直升机,那该多好啊。”

陈赓瞅着那位心有不甘的干部,直接告诉他:“说起突围,我可是有理有据的。”没错,咱们军队的打仗经历里,突围的事儿多了去了。

陈赓说起过,之前他们兄弟部队有个团,不小心被敌人困在了三巨里那片地方。那个团的团长,是个有魄力的家伙,他铁了心要带着大伙儿冲出去。没有上级的命令,也没有谁指挥,就是靠着一股子狠劲,全团的人都拼了命地往外冲。再说另一个事儿,有次转移的时候,有个军不小心落在了最后,结果被敌人给围上了。但那个军长,真是个汉子,他一直跟士兵们呆在一起,不离不弃。最后,他们还是瞅准机会,逃了出来。

说到这儿,陈赓转头问大家:“咱师长那会儿到底在哪儿呢?”接着,他脸色一沉:“这事儿可太大了,是个严重的疏忽,军部和兵团怎么到现在都没动静,也没给个说法?”

有个领导站出来讲:“彭老总已经在大会上认了错,所以我们琢磨着,还是得多体谅体谅干部。”平时性格挺好的陈赓急了:“这哪是体谅啊,这是纵容。彭老总替你们扛了雷,你们心里过得去吗?”

陈赓真正恼火的不是那巨大的损失,而是竟然有3000多人被敌人俘虏,这实在是原则性太差了。会议收尾时,陈赓提出,得给这个师的领导干部一点党纪上的惩罚。

过了几天,陈赓抵达了志愿军司令部藏身的空寺洞,彭德怀随即召集了一场有军长和政委参加的会议。各路兵团的头头和军长们都陆续到场了,可奇怪的是,三兵团的副司令员王近山却没见人影。

开会那天,彭德怀一到会场就问:“咋没见近山同志呢?”有人赶紧回应:“一八〇师那仗没打好,他不好意思来见你。”彭德怀摆了摆手:“叫大家来开会,不是追究谁对谁错,是想从这里面吸取点教训,让咱们以后都长点心。”

大家一听彭老总的话,心里都放松了些,但谁都知道,彭老总严厉得很,工作上一点差错都不容。说到一八〇师的事儿,彭德华直接点名六十军军长韦杰,直截了当地问:“咋就没想着突围呢?敌人其实是绕到他们后面去了,根本没包围。还有,为啥要把电台砸了,密码也给烧了?”

韦杰沉默着低下了头,这一下子就把彭德怀给惹急了,他直接就问:“你身为军长,到底是怎么管理的?”说实话,一八〇师自身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可话说回来,三兵团和六十军也没拿出啥好办法来帮忙解决,所以韦杰这会儿真的是没啥好说的了。

看到会议氛围变得越来越紧张,洪学智心里直打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这时,他瞄到坐在门口的陈赓,心里顿时有了招儿。他瞅准时机,趁着大家都憋着气的时候,大声朝陈赓喊道:“陈司令,你来谈谈看法!”洪学智心里明镜似的,陈赓资历深,他发言的话,彭老总肯定不会动怒。

陈赓这人脑子转得快,他眼珠子一转悠,立马说道:“头儿,到饭点了,肚子都开始抗议啦……”

彭德怀被陈赓那么一逗,心里的火一下子就灭了,他低头瞅了眼手表:“行,咱们开饭吧。”就这样,陈赓聪明地帮大家摆脱了尴尬。这种时候,也就只有陈赓有这个胆子。

【把志愿军交给陈赓】

在志愿军里头,彭德怀最看重的就是陈赓,他老挂在嘴边:“陈赓同志1922年就入了党,比我这老骨头还早呢。”而且啊,关键的一点是,陈赓那脾气秉性,跟彭德怀特别合得来。

忙完打仗的事情后,陈赓爱找人闲聊,而彭德怀则喜欢琢磨棋局。有时候彭德怀和人下棋,陈赓也喜欢凑过去看,他自己不动手,就喜欢给人出出主意。

这天会议拖得特别久,陈赓心想彭德怀肯定累得不轻,便拉着甘泗淇一块儿去找彭老总,打算陪他下下棋,当然啦,这次他自己又没下场动手。跟在彭德怀身边这么多年,陈赓对他的性格了如指掌,深知彭老总下棋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输了非得再杀一盘,赢了也还想再比过。

因此,每当有人跟彭总一起下棋,陈赓就会悄悄提醒对方,得“输两盘赢一盘”,这样彭总才会心里乐呵。

这天,彭德怀下棋下得挺顺溜,第二局眼看就要拿下胜利了,这时候,参谋陈赓跳了出来要挑战。他趁着彭总不注意,悄悄顺走了一个“卒”,这下可好,彭德怀眼看就要赢的棋局瞬间翻盘了。彭德怀眉头拧成了麻花,一眼瞥见少了个“卒”,转头盯着陈赓就嚷:“陈赓,你这手可真够快的!”说着,一把就从陈赓手里把棋子给夺了回来。

陈赓就算被人逮到搞小动作,也一点不怕挨批评,反倒乐呵呵地说,彭老总战场上那是号令三军的大人物,结果下起棋来,连个小卒子都不肯松手,真是抠门。彭德怀全神贯注地盯着棋盘,压根儿没理会陈赓的捣乱,可陈赓脑筋一转,又琢磨出个能让彭老总急得直跳脚的妙招。

他猛地吼了一嗓子:“快上马!”甘泗淇一听就明白了。彭德怀这下可急了:“陈赓啊陈赓,你这个出馊主意的家伙,给我闭嘴!”说着,他硬是把陈赓拽到甘泗淇的座位上,冲他喊道:“来来来,咱俩来一盘!”

虽说陈赓是个参谋,但他下棋的技术真不怎么样,没多久就被对方将军了。陈赓赶紧求饶,彭德怀瞧着他那模样,忍不住乐开了花。这就是陈赓的能耐,他总有办法让平时板着脸的彭德怀笑出声。有陈赓这么个活宝在身边,就连彭德怀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心里头也能觉得暖洋洋的。

1951年冬天,陈赓因为身体不好,就回国看病了。过了好几个月,他又第三次去了朝鲜。这回,他是去接替彭德怀的,让彭德怀可以回国。

朝鲜战争一打响,彭德怀除了回北京做汇报,基本上就扎根在朝鲜战场了。那战场环境,可不是一般的差,对他的身体影响可不小。本来他就有慢性肠炎的老毛病,结果在战场上,头上还长了个瘤子。这样一来,他的身体是越来越瘦了。

大家一个劲儿地劝他赶紧回家国看病,可他总觉得没啥大问题,硬是在那边撑着继续干活。直到后来,周总理专门安排了人去接他,他才答应回来接受治疗。

陈赓一到志愿军司令部那晚,立马找彭德怀聊了起来:“彭总,您得顾好自个儿的身子,这儿有我们顶着,您就别操心了。”彭德怀回道:“战斗还没结束,硬骨头还得啃几块,我现在走不是时候,五月再说吧。”陈赓心里头对彭总的那股子敬业劲儿,真是由衷地感到佩服。

彭德怀向周恩来提出了个请求,周恩来转头就去问毛主席的意思。毛主席一听,马上拍板决定:“得在4月头里就回来,绝对不能拖到5月份去。”

陈赓手里拿着中央的命令,笑着跟彭德怀打趣:“老彭,中央来电了,催着你赶紧回国瞧病呢,这回你还敢不听中央的话吗?”彭德怀一脸苦笑,心里头其实万分不舍这里的一切。

回国之前,彭德怀特别嘱咐说:“等我回国后,我在志愿军里的所有职位,就暂时交给陈赓同志来管。他可是老资格党员了,比我还要早入党,你们都得全力支持他,好好跟他配合。”陈赓这时候插科打诨起来:“说到资格,我在志愿军里可没洪学智那么老,我是后面才加入的。”

大家笑成一片,洪学智拍着胸脯跟彭德怀保证:“彭老总,你安心吧,我肯定听他的指挥。”

彭德怀离开后,陈赓接过了指挥志愿军的重任。他马不停蹄地召集了各军长开会,决定在整个志愿军中推广坑道防御工事。在他的指导下,坑道系统变得特别给力,不仅硬得跟石头一样,能抵挡各种武器的攻击,而且里面设施还挺齐全,有吃饭的地方、存东西的地方,还有厕所。

在抗美援朝的全过程中,中国志愿军挖的坑道加起来有1290公里那么长,真是让人惊叹不已。要是再算上战壕和交通壕,那长度都超过长城了。这一仗,让美国佬真真切切地领教了中国志愿军的能力和聪明才智。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