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李元吉的后代也一并被铲除干净?

人文之光 2024-05-24 13:55:34

唐朝武德九年(西元626年)夏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面对太子和齐王被杀,皇帝李渊也只能面对既定事实,并宣布册封李世民为新的太子。

很多人对玄武门之变的了解局限于文学版本:即李建成担心李世民会篡夺自己的太子地位,于是开始打压、暗算李世民,最终李世民奋起反击,杀死了李建成。但是,这并非历史版本。历史版本的玄武门之变则是:李渊支持下李建成才开始对李世民进行打压。要知道皇家没有亲情只有利益。李世民是皇子,但也是功臣集团的首领。所以李世民的存在不光威胁李建成,也威胁李渊。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对李建成发动的反击,但同时也是对李渊发动的反击。所以当李建成被杀以后,李渊知道,自己真的大势已去。于是表示:自己其实并不猜忌李世民,之前之所以存在皇帝压制李世民的情况,都是李建成挑唆。

在取得皇帝“谅解”以后,李世民于是又安排手下人,以朝廷的名义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几个儿子。因此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绝嗣的。

不过,很多人对于李世民铲除李建成的后代是表示理解的,但是对于李元吉的后代悉数被杀,却没意识到利害之处:李世民的这个手段,其实等于给自己的后代,开了“万世太平”。

1、权力分配问题

其实不论古今中外,政治也好,企业经营或者帮会管理也罢,都讲究一个权力分配的问题。甚至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属于黑社会,都需要考察这个组织的架构是否稳定,甚至是否具备纲领、帮规。

权力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历代君王在权力分配方面,都有对立面:即有人获得了大权的同时,就意味着有人失去了权力。所以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虽然也得到李渊的禅让成为了皇帝,但是对李世民不爽的豪杰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李渊时代的重臣,在李世民时代处于边缘化的,会痛恨李世民;此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以及其他和李建成、李元吉没有渊源,但是在李世民时代受冷落的豪杰,这些人都会对李世民产生不满。而这些势力想要上位,就需要考虑推翻李世民。

而想推翻李世民需要两个元素:第一是口实。口实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李世民是依靠军事政变手段上台的。第二个元素就是“正本清源”,即拥立一个有继位合法性的人来做首领。当然最好的人选是李建成的后代,其次就是李元吉的后代——因为李渊有三个嫡子,李建成被杀了,李世民是篡位者,所以即便是李元吉不是太子,但是在道义上,李元吉的儿子也可以取代李世民,得到李世民的反对者的拥立。

所以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个隐患他也必须考虑。所以,李建成的后代需要被杀,李元吉的后代也不能豁免。

李世民的手段,在古代史上被叫做“绝人望”。类似的例子之前也有:南朝刘宋的刘裕大帝称帝后,有感于晋朝可能会在自己去世后复辟,于是索性诛杀了司马懿的后代,杜绝了晋朝复辟的可能性——毕竟按照刘裕设想,即便是自己死后有野心家想推翻刘宋,但没有司马家的人做首领,也是师出无名。

2、清朝的幼稚

反倒是后世的清朝,在面对前朝皇位继承人问题比较幼稚。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关打击李自成。而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在混乱中走失。之后清朝一方面到处声称寻找崇祯帝的三个儿子,但每次遇到自称崇祯帝儿子的人,清朝都予以否认,而后借故诛杀。

其实这个时期的清朝就是吃了胡人没文化的亏。假设清朝当时假戏真做,即便是找三个冒牌货自称崇祯帝的三个儿子,而后加以控制,那么即便是崇祯帝的三个儿子在民间真的想搞事情,其权威性也会遭到严重对冲。

1 阅读:122

人文之光

简介:为文史爱好者提供一座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