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岑参第一次去边塞,竟然写下两首著名的诗篇

每天都想进步啊 2024-03-12 14:47:54

茫茫大漠,重重戈壁,走入边塞就好像去了另一个世界。看不见水草和人烟,气候又是不一般的极端多变。

第一次去那里的人会有怎样的感触?是新奇超越了艰苦,在苦中作乐,还是路途遥遥无尽,口干舌燥中牵挂着归期。

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第一次去边塞就留下两首诗流传至今,浓缩途中的所见所感。

其中一首是脍炙人口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还没走多久呢,路上就碰到了回京的使者。两人骑着马互相招呼,能聊的其实很多。

岑参甚至可以打听打听使者在路上是否有经验相授,毕竟第一次就要踏入大漠瀚海,前路凶险,茫茫未知,实在令人胆怯。

不过他最终还是将心思放在了家人身上:

遥望东方,故乡在那数重山岭之后,这一路走来已领略过长路的漫漫。而如今使者你就要东去入京,我的家就在那里,无论多么繁忙,请你务必帮我捎一声口信:

我一路来相安无事,此番西行而去,为的是同边塞将士一起战斗,建功立业。

岑参是太宗功臣之后,不过传了几代,到他已经衰落不少。他一生没做什么大官。

此时正年轻,往边塞而行。人生第一次,当然想的是功成名就。如果还在路上就畏首畏尾,哪还有男子气概的样子。更不可能写出如此有气魄的作品了。

哪怕瀚海阑干百丈冰,风掣红旗冻不翻,也要恪尽职守,不吭一声。

可是说起来轻松,大漠远没有那么容易征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白天极度干燥,天上挂个澡盆大的太阳,地上又晒得滚烫;可晚上又是极冻天气,不仅冷得发抖,还不一定找得到地方睡觉。

于是孤寂迢递两个月后,又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另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碛中作》:

碛中作

[唐]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自离京出发,一直在往西走。现在,看不见大漠孤烟直,也听不见燕山胡骑鸣啾啾,只有自己身旁传来谁梦中的驼铃声。

现在又是满月,出门来已看见两回月圆。只能同想念的人千里共婵娟了。

路途是黑的,身上冷飕飕的。这莽莽大漠上除了黑暗就是沙子,连块休息的地方都找不到。

天与地不懂人情冷暖,干看着也不早点明亮起来。这注定是个不眠的夜晚了。

岑参年轻气盛,欲带吴钩,收取河洲,与他相似的男子不知多少。谁不想“若个书生万户侯”?

背景不够强大,腰板太硬弯不下来,那就只能靠实力。要么当个书生求取功名,要么冲上战场立功杀敌。要靠自己成功,势必不会顺风顺水。

无数个悬梁刺股的日夜,无数次枕戈待旦的戍守,都为了有一朝一夕能闻名天下,功成名就。

看不清身前路,那就想方设法拨开云雾,踏上坦途。至少你方向是明确的。

流沙,迷路,寒冻,酷暑,多么瘆人。如果已经决定要跨越这片沙漠,那就挑几匹上好的骆驼,找最好的向导,和他一起上路。

这样你会很幸运,因为只需要经受来自天地的困扰。

1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