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阳虚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很怕冷,一用桂附地黄芄这类补阳药就上火,这到底是为什么?其实问题出在调理顺序上。长期阳虚的人,体内往往已经形成了痰湿瘀血这些"路障",直接补阳就像在堵车的路上猛踩油门,不仅过不去,还会引发更多问题。

阳虚久了,身体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阳气不足无法推动气血运行,血液就会像堵车一样停滞不前,形成瘀血;水湿也像积攒的雨水一样无法蒸发,变成痰湿。这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经常身体刺痛、莫名淤青、四肢沉重、头脑昏沉,舌苔白腻或者有瘀斑。这些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道路不通了!

如果忽视这些信号直接补阳,后果就是虚不受补。补进去的阳气被痰湿瘀血堵在半路,郁而化火,就会出现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就像往堵塞的下水道倒水,水不仅流不下去,还会反溢出来。

正确的调理应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清障"——用二陈芄化痰湿,血府逐瘀芄化瘀血,把体内的"路障"清除干净;第二步再"补气"——等道路畅通了,再用桂附地黄芄补阳气,这样补进去的阳气才能顺利到达全身。
记住这个调理口诀:阳虚日久,先通后补。盲目进补不仅浪费药材,还可能适得其反。每个人的"路障"情况不同,有的痰湿重,有的瘀血多,调理重点也要相应调整。可以先找专业中医师辨证,就像修路前要先勘测一样,了解清楚堵塞情况再施工,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