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四不烧,子孙代代富”?老人去世后,哪4样东西不能烧?

养护科普小陈 2024-05-19 11:13:44

随着葬礼文化的不断繁盛,我国的土葬却显现出了弊端,大部分人对亲人太过思念,于是将至亲的遗物烧给远在天边的亲人。因此大部分地区现在已经明令禁止土葬,更多人选择火葬。

可是在民间有着这样一句俗语:“遗物四不烧,子孙代代富”。所以在老人去世后,到底哪四样东西不能烧?

要知道烧掉老人的遗物是葬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寄托亲人的思念,还能够防止亲人睹物思人过度悲伤。

但大部分亲人会选择留下部分遗物,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一、去世老人的照片

虽然现在电子产品以及各种相机越来越流行,能够帮助大家更轻松高效的留下对方的相片记忆。

但是智能手机的发展不过百年,8090后的童年仍然是选择去照相馆照相,能有个高清的照片就算是小康家庭了。

所以,对于老人而言,他们留下来的相片更加珍贵,更加有意义。他们那个年代想要照一次像十分难得,除非遇上重大节日以及有人生重要时刻的时候,才会选择照相留念。

大多数老人的照片就等同于老人一生的履历,如果将他们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的话,想必就是老人经历过的一生。

若是老人在世时,必定能够说出照片背后的意义,甚至回想起当时那个年代中自己经历的人生转变。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老人照片都是与家庭有关的,孩子生日的合照、全家福、结婚旅游等等。这些照片与家庭成员息息相关,是亲人怀念去世老人的关键物件。

关于老人去世有一种说法,人的去世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医学死亡,就是已经证明人不能复活了;第二种就是葬礼死亡,认识的人知道此人死亡了,以后提及此人时,想的是可惜已经不在了;第三种则是真正的死亡,没有任何人记得,长相声音事迹等等全被遗忘。

这种遗忘是最恐怖的,因此将老人的照片留下来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后代知道,去世之人的长相外貌,不被人遗忘。

二、老人的收藏、奖状以及荣誉

老人的收藏品、留下的奖状以及不为人知的荣誉是最容易被亲人弄丢或烧掉的,原因是老人很少在其他人面前提起这些物品,但恰恰这些物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近几年鉴定宝物热潮的兴起,大多数人拿着自家已过世老人留下的物件去鉴宝。

原本以为老人随手一放的东西是破烂,但没想到在专家眼中,这是一件价值不菲的收藏品。

而且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大部分宝物都是来自于去世老人的收藏,子女拿去鉴定才让宝物公之于众。

专家对此等现象解释道:因为上世纪的时代正处于大变革与大机遇中,很多宝藏以及不知名的财物会落入寻常百姓家。

那时的人普遍缺少文化,不了解这是何物;但又由于那时人们普遍勤俭节约,资源匮乏,便将不知名的宝物给留了下来,用在家中当个物件,或者随手丢进杂物间不再过问。

因此,老人们的收藏品以及所谓的破烂,很可能是上世纪老天爷赏赐的宝藏,千万不要烧掉。

即便不是有价值的东西,也能通过其怀念已去世老人。

老人的奖状和荣誉就更不能扔了,这可全都是老人的财富,子女的保障。

若是将其扔掉,那就等同于扔掉了未来的财运。

奖状和荣誉蕴含着社会对老人满满的褒奖,是极具好运的,千万要保存好。

那些相信风水学的人,通常会带上各种金银珠宝以及玉石来保佑自己平安快乐或者财运亨通。

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老人留下的荣誉奖状远远要比所谓的珠宝旺的多。

可千万不要拿现在奖状的意义去衡量老一辈人的奖状含金量。

现在的奖状一抓一大把,随便就能拥有,可过去要是发一个奖状,基本上就能够认证这个人在此方面有所建树。

也就是说,奖状不单单代表荣誉,更代表了当时老人的努力与奋斗,是老人通过血与汗换来的。

这个奖状是老人通过奋斗得来,意义非凡,几乎可以代表老人的繁荣岁月。

所以说,奖状是老人奋斗意志的转化,家中保留老人的奖状,能够提升家庭整体的风向,让家庭蒸蒸日上。

三、老人被子以及床

很多人认为,老人去世以后,他的被褥以及床非常的不吉利,属于不能够留下的物品,很可能会给家庭带来霉运。但事实恰恰相反,老人睡过的被褥等物品留下来才是财运亨通的关键,是万万不能烧的。

首先,在大多数人发的家中,被子不是消耗品,通常一套被子能够使用二三十年甚至能更久。

其次,对于老人而言,被子具有家庭的温暖。在老一辈人中,家庭发生大喜事是要添被子的,例如双方结婚、孩子出生、孩子上学远走他乡、小一辈结婚。

在人生中的重大时刻,都有被子的出现,而且在老一辈人的心中,被子就等同于“辈子”,是人生中的一环,意义非凡。

就在十几年前,被子还是硬性条件,婚丧嫁娶都需要有被子的参与,没有被子则不完整。一般是女方家庭的老人细心挑选手工缝制,图案选择全都是大红色的美好寓意,寓意着新婚幸福美满,人生道路顺畅。

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被子想换就换,没有老一辈人的坚守与信仰,所以才会有着对被子无所谓的理念,会产生想要将已逝老者的被子给烧掉的想法。

但若是想要使用老人留下来的被子,还不能直接使用。老人去世前必定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床上或多或少的会有些细菌。可以在老人去世一段时间后,将老人的被子进行晾晒消毒等操作,让被子达到可以使用的程度。

四、老人的日记、笔记以及书籍

在上个年代中,大多数人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仍然是书籍,然而就算老人进入智能化时代,还是没有摒弃掉使用纸质书籍的阅读习惯。

最重要的是,手机更新迭代非常快,而书籍等作品能够保存数百年之久。因此,老一辈人留下的书籍非常有意义,并且不会过时。

书是常读常新的,不同的岁月或者不同的心境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感悟,老人通常还有写标注的习惯,会将自己时刻的感悟和见解记载在书上。

可以说,拥有一本老人经过批注的书,就相当于拥有了老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日记或笔记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世纪流行的日记文化让几乎所有人拥有写日记的习惯,所以这一世的老人去世后几乎都会有日记或笔记留下。

日记与笔记又有不同,日记几乎是每天都写,记录下今天最有趣的事、今天发生最大的改变、最近的心情等等。而笔记则是记录下人生节点或者某一项技能的学习过程,并不能够体现出心情的发展。

曾经爆火的一首歌“父亲写的散文诗”,讲述了父亲的一生,以去世父亲的口吻唱出了父爱如山。

虽然常常对孩子严厉,但日记中尽是柔情和温暖,让大众了解到原来铁骨铮铮的父亲还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唱哭了大部分人。

日记的作用同样如此,大部分父母亲的日记会将孩子的发展记录在日记中,并且会写下自己对孩子的看法以及期望。

因此日记记载了一个家庭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情,可以从中了解到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够更加怀念和理解他们。

但是话说回来,可能是年代不同,老人一般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会将生活中的重心转移到家庭中。

所以日记中大多都是家庭,很少有专属于自己的日记,与现在年轻人追求的自由理念不同。

保存日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从中吸取老人的人生智慧,学习他们生活的经验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

要知道亲人是我们最了解的人,老人的后半生经历会被子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被子女学习。

若是将老人的人生经历看作是武功秘籍,那么老人留下的日记则是秘籍心法。

此时结合老人一生的经历,再通过日记领悟老人当时的心境,就相当于过完了别人的一生,对自己受益无穷。也就是说,日记是老人留给子女的最大财富,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

可惜很多人想不到这一点,随便就把老人的日记给扔掉了。

结语:

生老病死在正常不过,每个人都会经历。在面对身边人离去时,能做的只有好好生活,学会坦然接受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对于老人去世后留下里的遗物,这四样物品是千万不能丢的,要好好保存下来。不仅对去世老人尊重,还能够保佑子孙后代富有。

这才叫家庭的传承,能够让后代快速的了解到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生的多样。一个好的老人带来的财富远远要比钱财重要。

内容来源:

遵化万佛园景区发展有限公司2024-03-08——《万佛园殡葬小百科--亲人去世后留下的遗物应该怎么处理呢?》

2022-04-03全国妇联女性之声——《90后遗物整理师:遗物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希望更尊重死亡》

2023-10-18乡村小水——《“遗物四不烧,留下子孙富”,长辈离世后,哪4件东西不能烧?》

0 阅读:0

养护科普小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