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象新闻、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与中国的持续关税对抗是不可持续的,他预计中美贸易战将出现降级。他还提到,目前两国谈判尚未开始,预计这个过程将非常艰难。据美国《国会山报》报道,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对记者说,“145%是非常高的。不会有那么高的,它将大幅下降,但不会是零。”
特朗普还表示,“我们会表现得很友好,他们(中国)会很友好,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美没有就关税问题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有记者问:”近来美方不断有消息称,中美之间正在谈判,甚至将会达成协议。你能否证实双方有没有开始谈判?“郭嘉昆说,”这些都是假消息。据我了解,中美双方并没有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谈判,更谈不上达成协议。”郭嘉昆指出,这场关税战是由美方发起的,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对话谈判必须是平等、尊重、互惠的。
特朗普(资料图)
根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白宫高级官员的消息报道称,特朗普的确正在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关税,但是最多削减大半,而不是归零。其中针对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的调幅有可能下调至约50%至65%,远低于当前的145%。
另外,美方还存在另一种方案,那就是考虑采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去年提出的“分级征税方案”,把美国认为不构成国安威胁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征收至少100%的税。该项法案当时提议在5年内逐步调整税率。
加征关税后,美国出现罕见股债汇“三杀”局面:4月以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5%,标普500指数下跌6%,10年期美债利率上升11个基点。金融机构预测,2025年4月或将是1971年以来第7个单月美国股债汇都出现明显下跌的月份。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基本逻辑,是认为对中国造成的伤害会大于对美国自身的伤害。“但现在他一定意识到了,美国自身受损更重,而且在某些领域一旦造成伤害,可能是难以逆转的。”
特朗普抗议者(资料图)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调显示,特朗普全面加征关税后,只有42%的美国选民赞同他的政策,58%的人表示反对;75%的选民认为加征关税会在短期内导致物价提高,48%的选民认为物价提高会是长期的。65%的选民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在短期内损害经济,42%的人认为经济会受到长期影响;只有34%的人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长期有利于经济,8%的人相信其短期内对经济有利。
《金融时报》、凯投宏观、法国外贸银行等机构普遍认为:眼下受伤最重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本身。关税成了美国企业的自我绞索,消费市场的负担,选民的不满来源。而所谓“降税解套”,既是向市场认输,也是对特朗普政策失败的侧面注解。
而特朗普政府最怕的,是这场失败被中方“顺理成章”地定义成战略胜利。因此它必须拼命维持“主动调整”“出于善意”的政治姿态,哪怕明明是被打疼了,也要装出一副“我自愿收手”的模样。这种表演,说白了,是为了骗回谈判桌上的节奏感。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说计划下调对华关税,大概率只是为了挽救美国股市以及继续忽悠战略不稳的小国。至于找中方要台阶的说法不完全对,虽然现在美国确实是在做困兽之争,但是也不要低估特朗普想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决心。
而如果他真心想要下调对华关税的话,就不会只是说说而已,更会做出一些相应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