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西藏军区政委张少松接到一信,表扬来信人敢于批评的作风

冰点历史 2024-04-10 09:09:35
前言

1986年3月,西藏军区政委张少松,接到了边防第二区通讯总站余文金等几位同志联名书写的信件。

里面的内容,对军区领导提出了批评。

作为军区的主要负责人,张少松看过信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夸赞来信人敢于批评的作风。

张少松和边防战士心贴心

张少松,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他的祖父张克振,年轻时是个挑煤工,后来参加过太平天国起义。

张少松的父亲张秉义,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5年参加了国民党,曾在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任政治部宣传科长。

解放后,张秉义一直在民革工作,负责湖南省的相关事宜。1955年,张秉义因病去世。

在这种革命家庭的熏陶下,张少松在家乡酃县刚刚解放,他就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了解放军。

那一年,张少松17岁。

往后的数十年,张少松一直为守护祖国的边疆而奋战,从广西剿匪,西·藏平·叛,到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还击战,他都立过功。

随着战功不断加身,张少松的职务也在连连晋升。从连指导员,营指导员,到团政委,师政委,后来是军政委。

一步一个脚印,张少松在实战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5年8月,张少松被任命为西藏军区政委。

值得一提的是,在30多年前,张少松的同乡张经武老前辈,同样肩负着党的重托进驻西藏,在世界屋脊战斗了15个春秋。

虽说张少松不是张经武的本家,但他有心继承张经武的遗志,在世界屋脊上撰写新的篇章。

张少松走马上任后,他关心、爱护干部战士,被誉为“边防战士的贴心人”。

话说,边防团管理员沙际宽,家属随军在高原。不幸的是,爱人身患骨髓炎。

为了病人着想,组织批准沙际宽护送爱人到内地就医。

当沙际宽和妻子赶到拉萨时,因飞机票特别紧张,故未能出藏。他们便只能呆在招待所,这一住就是20多天。

可眼瞅着妻子的病情在加重,机票却仍无着落。这种情况下,沙际宽就壮着胆子,直接跑到了军区政委办公室。

而此时,张少松到职还不足一个月。

张少松见到沙际宽后,亲自给他倒茶递烟,询问他有什么事?见到张政委的亲切态度,沙际宽把自己的苦衷全盘托出。

张少松说:“我们对边防来的同志关心不够,请你原谅,你的困难,我一定想法解决。”

当即,张少松打电话给办公室主任,让他在最近一次军航安排沙际宽夫妇尽快飞赴内地。

考虑到沙际宽的妻子在内地就医的困难,张少松又写信给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部,请主任医师为其治疗。

次日,沙际宽扶着妻子登上飞机,他对妻子说:“多好的领导啊,为我们想得如此周到!”

抵达成都后,沙际宽夫妇怀着激动的心情,给张少松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事后,张少松想到,决不能再让第二个,第三个沙际宽为了同样的问题而烦忧。

他马上找来有关同志开会,要求今后机关工作要为边防一线的同志着想,要为基层服务。宁可扣下机关的票,也要让给他们。

张少松被藏胞称为“金珠玛米”

张少松平日里很忙,偶尔会陪着老战友到西藏的一些地方参观转悠。有一次,张少松陪同成都军区司令员侯书军等人,到布达拉宫参观。

那天,游人络绎不绝。一位40岁左右的男藏胞,手里抱着一个4岁左右的孩童。一大一小顺着阶梯向下走着,突然小孩被拥挤的人群,甩到了十多米深的大佛殿下面。

眼看着小孩顺着70多度的陡壁往下滚,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发现情况的张少松不顾一切地猛冲上去,一下子抱住了下坠的小孩。小孩得救了,可张少松由于被砸伤,直接倒了下去。

同行的人员见状,赶紧把张少松送进了医院。在场的人看着这位年过半百的军人,有的不禁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得救的藏胞紧紧地搂着孩子,激动地说,是金珠玛米给我你第二次生命!

张少松接到一封不寻常的信

1986年3月5日,张少松政委的案头,放着一封不寻常的来信。信中说,他们就餐的饭堂,经过军区有关部门的鉴定,属于危险建筑。

原来,从3年前到现在,炊事班的同志一直冒着危险在伙房做饭。

一到雨季,由于房子漏雨,炊事班的人员只能穿着雨衣在锅台边操作。若是碰到大风天气,饭堂里就会变得尘土飞扬。

后来,担心饭堂过于破旧,容易出事故,所以战士们打完饭就拿回宿舍去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边防第二区通讯总站曾多次向有关同志汇报,并以传真电报等方式,向军区告急,可问题却始终得不到解决。

眼看有到了雨季,站领导看着摇摇欲坠的危房,心里着实着急啊。

于是,余文金等领导就想着直接给张少松政委汇报此事。他们表示,上级机关能拿出钱修建一些并不急需的堂皇设施,难道不可以拿出一点钱来,解决一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堂?

张少松看过信后,当即在上面作了批示:

“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做领导的不能不闻不问,基层反映的问题三年了,我看即使军区的家底都光了,也得立即着手解决。不然出了事,我们这些官僚主义者,不好向党和战士们的亲属交待。”

当天下午,张少松召开了相关会议,参会的人员非常多。在会上,张少松当场拍板,决定批给第二通讯总站600平方米的建筑计划。

会后,张少松给余文金等同志写了一封回信,在信上,张少松表扬他们敢于对军区领导提出批评的好作风。

话说,张少松接到信的同时,《解放军报》编辑部也接到了余文金等同志的信,报社的同志和张少松取得联系。

张少松在电话中,告诉了报社的同志军区党委对于此事的处理意见,并作了自我检查。

从张少松将军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老革命家,爱兵,爱民。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并对一些过错,勇于承担起来。

张少松在西藏的数年中,为当地的军区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0 阅读:20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