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一对一”在线服务涉黄新类型,建议观看涉黄表演要问责

清谈怪侃 2024-01-16 22:18:24

本文素材来源:红星新闻

近日,内蒙古通辽警方破获一起特大网络组织淫秽表演案,涉黄APP3个,注册用户超过十万人,涉及女主播约4000人,涉案资金流水近亿元,抓获有关人员13人,其中核心犯罪嫌疑人11名。

据分析,此案的显著特点是采取“一对一在线服务”方式。即涉黄平台的主播,向用户提供6元至16元钱每分钟的在线视频表演,并按照平台制定的规则,在线充值兑换虚拟金币,涉黄主播根据在线客户赠送礼物的多少,以及打赏金币的数额,进行裸露程度深浅不一、尺度内容大小不同的淫秽表演。

该案件不管是在涉案人员数量上,还是在涉案金额方面,在近年来实属罕见。尤其是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和点对点的服务模式,与传统贩卖淫秽影片、从事色情服务等形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

众所周知,从事淫秽色情表演等是违法犯罪行为。警方对此也是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采取高压态势,成功端掉一个又一个涉黄窝点,拯救了不少失足妇女。

可是令人感到痛心和惋惜的是,在打掉某个涉黄犯罪团伙后。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往往又会有人重操旧业或新的人员加入其中,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涉黄行业的存在,不仅直接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萎靡堕怠、不思进取,沾染骄奢淫逸的不良习气;而且还容易滋生出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不仅破坏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而且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危害性极大。

然而,涉黄行业为何屡禁不止?又为何像割韭菜一般,割完一茬又生一茬。除了要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外,重拳打击从事涉黄行业的人员,提高社会公德和人的美德及自身修养外,更要从供求关系方面重新审视和考量。只有解决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摸透彼此之间的规律,才能彻底拔除黄毒、切掉黄瘤。

如果将“一对一”的在线淫秽服务,比拟为一般的商品交易,显然这就可以抽象出供给方和需求方。即供给方是主播和相关涉案人员,需求方是观看淫秽表演的人。

一般的商品交易规律告诉我们,只要有需求,且能够保证足够的“利润”,则某个行业必然会诞生供给方,市场也必然会兴旺发达。

而在现今的涉黄行业中,正是因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且有巨额的利润可以赚取,导致不断有人冒险尝试,不惜铤而走险,甚至明知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也要飞蛾扑火般的从事色情行业。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和钥匙,其实应该聚焦在如何解决掉“需求方”。

需求方的生理需求,是人的本性,如果直接采取物理和化学等方式处理人的某些部位,显然有悖人伦,不合常理,过于激进,更不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而如果采取间接抑制“需求方”的方式,即一旦有涉黄的行为,就要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显然会有不错的效果,也能有效祛除“黄毒”。

如果以该案为例,则正是因为观看淫秽表演的人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才导致主播等涉黄“供给方”,绞尽脑汁,废寝忘食,也要为深夜里的“男士”提供视觉盛宴。

如果法律将注册和观看淫秽表演的举动,列入违法犯罪行为的名单。试问,有几个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赌上自己一生的清白,背上一生的污点,去为一时且毫无意义的快乐付出惨重的代价?孰轻孰重,恐怕常人基本都能精准判断,给出合格答案。

只有通过让观看淫秽表演的人,付出惨重违法成本的代价,才能间接抑制“需求方”的需求。虽然这种被法律抑制的需求,没有起到,也无法起到抑制生理需求的作用,但是依然可以起到斩断“需求方”需求的作用。

只要没有人敢尝试去观看淫秽色情表演,即使有从事淫秽色情表演的人员,努力生产他们所谓的“产品”。可是因为没有“市场需求”,没有人愿意为他们的产品付费,他们无法赚到巨额的利润,加之还有雇养主播等成本。假以时日,制造“黄毒产品”的人,因为入不敷出,终究会破产。自然也就没了黄毒行业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和土壤环境。

当然,这里还会存在有人“守株待兔”,通过制作有色网站等途径,诱发人的本能欲望。而目前,我们针对此类情况,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只是通过网络在线巡查检索、群众举报等方式来对待和处理问题。

可是在海量的信息面前,现在的处理方式和能力,显然有点捉襟见肘。我们应该调动“群众的力量”,发动“人民战争”,依靠群众合力,斩断毒瘤。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调动?除了精神奖励,加大物质奖励的力度,才是重中之重。比如,只要有人举报有色网站,一经查实,可以奖励100块钱,或者可以积累积分,兑换扶贫的农副产品,实现双赢甚至多赢。自然就会有大批的有色网站被挖出被关掉。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净化网络空间,掐灭涉黄行业,弘扬正能量,必将指日可待。

0 阅读:492

清谈怪侃

简介:有温度,慢节奏,观百态,笑品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