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被超,阿里“急了”?其公司宣布将对“大公司病”开刀

尔東陈谭 2024-05-24 17:46:37

今天,看到一个热点,说“阿里宣布对大公司病开刀”,具体内容大概是这个:昨晚,阿里发布新财报的同时,集团主席和CEO联名发了一封股东信,表示阿里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并将要积极对该“病”开刀。意思不言而喻,就是阿里公司内部生了“毛病”,需要“刮骨疗伤”,就是大刀阔斧地整改(改革)。

这个话题下有很多人参与讨论,不少人偏向于是人员调整,有人还说,“大公司病”是其他大厂玩剩下,目的是为裁员做准备。不过,老陈看到此话提,第一反应是在想:阿里是不是着急了?

为什么这么想?别急,我们先回顾阿里过往的经历、辉煌,以及后面的变化。

在国内互联网兴起的时候,阿里巴巴从初始资金50万人民币,一路打拼完成多次蜕变。简单例举几个关键点:2003年成立淘宝,开始带全民挣钱;2004推出支付宝,推动了国内电子支付发展;2009年创立了双十一,让光棍节变成购物节;2013年成立国际站,走向全球市场;等等。

随后,阿里还不断进行衍生,拓展到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电商巨头。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阿里曾是无可争议的领导者,但近年来,它似乎“变了”,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了。

而引起这一变化的根因,不外乎来自内外部的两方面挑战:一是来自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二是源于公司内部管理和战略方向的调整。

先说说外部竞争压力

随着某多多、某东等新兴电商平台的崛起,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市场份额受到了不少挑战。某东是阿里老竞争对手了,如今,在某些地方两者都有自己的优势,相互掣肘。而某多多原本还是他们眼中“不起眼”的小弟,也是诟病较多的一个平台,但谁曾想它也一下子成长起来,还领先了?

某多多凭借其独特的社交电商模式和对下沉市场的深入挖掘,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其市值一度领先阿里。2023年12月1日,某多多以市值1954亿美元,首次反超了当天阿里的市值1907亿美元。虽然后面阿里超回来了,但在前几日,某多多发布一季度报后,市值涨至2129亿美元,超过阿里70亿美元,重夺国内电商领域“一哥”宝座。

阿里市值被反超,是其面临困境的一个明显信号,说明投资者更看好新兴电商平台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策略,而对老牌平台持保守态度。同时也充分说明了,阿里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并且还是前赴后继地有不同的新竞争者成长起来,甚至威胁到了他的市场地位。

再来说说阿里内部管理和大方向问题

就内部而言,阿里也面临着“大公司病”的挑战。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可能会出现决策缓慢、创新能力下降、对市场变化反应不够灵敏等问题。这些问题,确实会常在大型集团公司里面能看到,而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事实上,在马云退位之后,阿里在管理和战略方向上多少还是有点问题。比如,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和内部挑战,阿里进行了多次组织结构的调整,包括“1+6+N”的组织变革,这些变革在提高组织灵活性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管理复杂性。

另外,阿里在核心业务的增长方面也有所懈怠,回看近两年的业绩,它核心业务的挣钱能力,只有以前的一半,并且持续3年时间都是稳定在以前的一半业绩。很明显,它的核心业务增长策略是有问题的。另外,如何保持在基础技术和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也是其内部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导致阿里走下坡路,甚至是“一哥”宝座被抢的根本原因。所以,老陈认为,阿里现在要“刮骨疗伤”去治“大公司病”,应该是着急了,急着想有所变之后,重新走向辉煌时刻。

当然,阿里能公开表示将对“大公司病”开刀,表明领导层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蔡崇信和吴泳铭在股东信中强调,阿里将再次视自己为一家初创企业,坚守“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初心,并以创业精神持续创新。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要找回当初的自己,从头再来过。

不过,想要变不仅需要公司领导层有远见,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于拼搏。面向未来,阿里需要在两个方向上努力:一是如何去加速核心业务的增长,二是如何去保持基础技术的领先和包括AI在内的创新。这都需要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并需要全体员工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摒弃大公司病,找回初心。

那么,就请阿里加油吧,相信你会越来越好!

0 阅读:3

尔東陈谭

简介:科技众神更名:尔東陈谭,80后老陈,与你一起聊新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