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人欣慰的信号

小余聊一级市场 2024-04-09 09:40:01

说在前面的话:

在开始拟定标题的时候,笔者本想用积极二字,但是出于谨慎考虑,还有后期的走向尚不确定,但是这件事本身还是有一定鼓舞寓意,所以用欣慰恐怕更恰如其分!

以下为正文:

4月5日,经济观察报刊登了一篇著名文章,作者是南京大学法学院缪因知教授,标题为《正面回应监管机构是合法权利,慎勿炒作“硬刚”概念》,笔者于4月7日晚才看到,阅读之后,欣慰的同时又有些遗憾。先说遗憾,主要是指文章两天后才被笔者看到,这个时间周期不免有些冗长,毕竟笔者的好友也是以千为单位,且多在一级市场圈内,如此之久才被发现,阅读量不过区区五千多点,多少有些遗憾,也深感不应该,但是遗憾之余,也有些开心,毕竟还是有学者能够发声,且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敢于直言,而且是通过经济观察报刊登,为此笔者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该报的背景,据介绍,《经济观察报》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商业资讯平台,经济观察网冷静理智的报道风格,并糅合网络技术,拥有专业的采编力量以及独家的新闻报道,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信息服务。据此,同样也是遗憾中带有一丝欣慰,遗憾是国家级别的报刊尚未看到类似观点(如有请告知),欣慰的是,一个省级报社敢于发声。

文章内容在此不一一赘述,可自行查阅,简单而言,一个法学院教授以联纲光电为例讨论监管机构和作为监管对象的企业、中介之间的交互关系,文中也感受到法学背景的严谨、客观和公立,文中几句观点笔者十分赞同,(监管机构虽然有“部级单位”“厅级单位”这样的权威身份,但具体操作事务的只是一个个工作人员。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提出问题、发出质疑甚至提出处罚意见,均非“一言九鼎”、不可动摇的天宪教条。监管对象虽然在权力架构中处于被动地位,但在法治国家,他们不是只能俯首帖耳的臣民,“领导”说什么都要随声应和。中介机构做出有理有据的回应,既是对自身专业性的尊重,也是对客户委托人权益的维护,也有助于防止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滥权。从客体层面看,我国已经进入证券发行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的新阶段,信息的双向互动对市场尤其具有意义。)同时对于内部人高比例持股也进行了非常专业中立的剖析,文章篇幅大不,但是没有废话,句句真知灼见,当然有持异议者我也不反驳,脑力有限,耗费不起精力。

在此笔者并不想针对缪教授的观点进行讨论,也不敢班门弄斧,在此只是想针对这篇文章的出现聊聊个人观点:

首先,虽然经济观察报作为省报,但是也位列三大财经报刊之内,在这个节点能够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毕竟刊发一些不同的声音这本身就需要魄力和勇气。在当前舆论一窝蜂的口诛笔伐的背景下,能够坚持发表自己的观点,令人钦佩!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拥有冷静理智的媒体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其次,能够独立发表不同见解,延伸来看,是否还存在有另外的意义呢?3.15新政颁布,一些措施和政策,对舆情的关注和考虑权重明显过大,虽然具体实操中监管机构有自身的判断和认知,但是其确立的标尺未免会给一些网络抄手和键盘侠带来浮想联翩的空间和可乘之机。如果不加以约束和管理,反而可能成为发酵网络不法行为的诱因,许多网民指责中信证券是吸血鬼、资本家、逐利,但是这些人的行为举止又何尝不是在追求利益和诉求?

没有偏袒的意思,而且笔者也认可近年来资本市场存在的许多问题,钻空子,投机、不法牟利,所有的中介机构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和瑕疵,但是这些问题要全部归咎于中介机构么?资本市场是逐利的,是需要依靠制度、规则和强有力的监管来维持秩序的,而非自觉和道德,有句话说的好,大多数痛恨贪污腐败的人,不是真的痛恨腐败,而是痛恨自己没机会腐败而已。

所以文章的发声,也希望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能够映射出监管层开始正视和反思针对舆情把握的尺度,无独有偶,3月底,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专项行动聚焦侵犯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网络信息内容乱象,通过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规范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信息举报工作,重点整治无事实依据凭空抹黑诋毁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和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问题。

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各地网信办要指导督促属地网站平台对照专项行动目标任务,加强信息管理,深入清理存量涉企侵权信息,强化热搜榜单等重点环节管理,严格要求相关账号、MCN机构不得炒作营销涉企侵权信息。中央网信办鼓励支持企业和企业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对“顶风作案”、情节严重的网站平台和账号严格依法处罚,对各类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切实营造良好的营商网络环境。

最近能够看到最近网络上关于联纲光电的嘈杂之音日渐消淡,相信这背后也有监管层和网络平台的干预,否则任由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整个秩序都会遭到伤害,这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家企业和券商的问题,而是对整个生态体系的肆意破坏,试想一下,如果本次联纲光电事件由于舆情压力带来的现场督导,最终导致过会失败,恐怕没有一方是胜利者。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真的目光如炬么?这个群众又是哪一类群众?如果都依靠群众监督,那么要监管机构做什么?要规矩和制度做什么?都靠群众决定就好了,但是群众的认知和高度、个人利益诉求甚至情绪化的影响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公众客观?抛开本质谈问题是耍流氓,而抛开问题谈本质同样也是耍流氓。

舆情是把双刃剑,利用的好,会出现积极的一面,利用不好,也容易遭致反噬,同时留下长期隐患,本次文章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值得欣慰,但相比较而言,仍然略显人微言轻,还需要有更多的意见和声音出来,形成有效的交互方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至于这个令人欣慰的信号最终能否转化为积极的信号,决定权不在一级市场。毕竟,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平等的对话环境。

0 阅读:0

小余聊一级市场

简介:关注一级市场,募投项目、细分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