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738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把豌豆,半斤油?”春夏交替,鲜嫩的豌豆大量上市,很多人忍不住大快朵颐。但医生提醒:豌豆虽好,可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吃的,尤其是这三类疾病的患者,吃错了,小心加重病情!

痛风是因为体内尿酸过高,尿酸一多,关节就跟着遭殃。豌豆虽然看着清新可人,但实际上嘌呤含量并不低。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食物嘌呤含量表》指出,豌豆属于中等嘌呤食物。每100克豌豆的嘌呤含量约在50~150毫克之间。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摄入过多中高嘌呤食物,可能会导致尿酸水平飙升,诱发急性痛风发作。

特别是刚出锅的炒豌豆,香气扑鼻,很多人一不小心就多吃了,结果痛风发作,关节肿得像馒头,痛得彻夜难眠。
医生建议:痛风发作期要严格限制豌豆摄入,缓解期也要适量控制。偶尔吃一点点没问题,但绝不能放开肚子猛吃。

豌豆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虽然比白米饭、白面包健康,但升糖效应仍然不可小觑。
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每100克新鲜豌豆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约为13.4克。虽然豌豆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但如果一次吃得太多,血糖一样会拉响警报。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吃到烹饪方式油腻、加糖的豌豆菜肴,比如豌豆炒肉、豌豆焖饭,血糖波动更厉害。更糟糕的是,血糖反复波动,会加速并发症,比如眼底病变、肾功能受损。
医生建议:糖友可以适量吃豌豆,但要掌握“适量、清淡、搭配好”的原则,最好和粗粮、蔬菜一起吃,避免单独大量摄入。

豌豆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含约5.1克,确实能帮助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但纤维多了,对于本身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却是灾难。
比如有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的人,吃了过多豌豆,容易出现腹胀、腹痛、放屁增多,严重时甚至拉肚子。因为豌豆里的纤维和不易消化的糖类,在肠道里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尤其是炒豌豆、豌豆泥这类菜肴,制作过程中如果没有煮熟透,豌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比如胰蛋白酶抑制剂,可能还会影响蛋白质消化,加重胃肠负担。
医生建议:肠胃不好的人吃豌豆,一定要少量、煮熟、慢慢吃,不能贪多,更不要空腹吃。

很多人觉得,豌豆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怎么还会有问题?其实,再健康的食物,也有适合和不适合的人群。
豌豆属于豆科植物,自然带有一定的天然抗营养成分,比如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这些物质在正常人群中影响不大,但对于有特定疾病的人,就可能成为隐患。
而且,豌豆虽然含糖量不算极高,但烹饪方式一旦不当,比如高油高糖,整体热量就飙上去了,血糖、血脂、体重,统统跟着出问题。
健康吃豌豆,关键在“适量”和“对症”。

健康人当然可以吃豌豆,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几个简单的原则,帮你吃得安心:
煮熟再吃:煮透可以破坏抗营养成分,保护肠胃。清淡烹饪:少油少盐,避免高糖高脂搭配。搭配合理:配合粗粮、蔬菜、蛋白质食物,营养更均衡。控制量:每次食用控制在半碗(约100克以内)为宜,不要餐餐吃、大量吃。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明确指出:不同健康状态的人群,饮食结构应有所调整。
简单说,饮食不是千篇一律的。健康人可以多样化饮食,病人则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限制某些食物。这种“有区别”的饮食观念,才是科学又负责任的。
豌豆虽小,背后却有大学问。吃对了,是一场美味的享受;吃错了,可能就是一场健康的灾难。

春天的豌豆,确实香甜诱人。但别忘了,身体状况不同,豌豆也可能是甜蜜陷阱。痛风、糖尿病、肠胃不好的人群,吃豌豆前,务必三思。健康,不是靠嘴巴任性,而是靠科学选择。记住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资料来源: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物嘌呤含量表》[EB/OL].2020.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