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麾下四大谋士有哪些?他们的结局如何?

顺化军节度使 2024-05-23 09:12:36

闯王李自成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对于闯王李自成来说是绝处逢生的一年。原本蛰伏于商洛山中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率千余部众进入河南。正逢河南大旱,遍地都是灾民。地方官吏此时又不顾百姓死活。所以待到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打出闯王大旗。一时之间“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旦夕之间李自成军队便发展到数万,在李岩的建议下李自成又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由此,李自成的声势更甚。不仅远近灾民扶老携幼去投奔闯王。极少数对明朝失望透顶的小知识分子也由此加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中。他们的到来使农民军如虎添翼,也代表着明朝在地方政权的崩溃,李自成和农民军也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开始了建立地方政权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日后大顺政权第一文官牛金星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的农民军中。

牛金星,字聚明,河南省宝丰县人。他的父亲名叫牛垧,是鲁王府纪善。史载其祖辈“先世由岁贡仕至县博士与王府官者数人”。所以牛金星从小便学习四书五经,待到他二十余岁中了秀才,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又中举人。传闻他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官、风角及孙、吴兵法。牛金星平日里靠设馆授徒来维持生计,他的家族在地方也有不少良田。因此这一阶段牛金星的生活条件是十分殷实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左右,牛金星因与王姓亲戚起衅(亦云“以事忤同邑之巨绅”),被诬以抗欠赋税、强占妇女18人,而遭“盆冤”,被革去举人功名,充军卢氏当差服役。这一打击对牛金星不可谓不巨大。家产被充公、被诬入狱以及举人功名的丢失,使他不仅痛恨包庇同邑巨绅的地方官吏,也深恨腐败的明朝朝廷。于是牛金星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在闯王李自成率部进入河南时毅然决然加入了农民起义军(一说李岩举荐,但是李岩是否有其人,一直存在争议)。

牛金星在担任李自成幕僚后,很快就显示了其过人的才干。如他建议李自成“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为李自成的政权建设和收揽人心做出了重大贡献。例如李自成视若左右手的军师宋献策就是牛金星推荐给闯王。此后牛金星为闯营在制定规章制度、招揽人才和建立政权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大明崇祯十六年(公元 1643年)李自成襄阳建制时,任用其为丞相,为奉天倡义营政权文官之首。大明崇祯十七年(公元 1644年)闯王李自成在西安建元称帝之时,改内阁为天佑殿,设大学士为平章军国事,仍然以牛金星任之作为文官之首。

大顺永昌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渡河东征时,牛金星也随军行动。大顺军攻入北京以后,牛金星和刘宗敏二人负责替大顺政权甄选明朝降官,收取人才。据说这一时期的牛金星利用手中权势大肆收受明朝降官的贿赂。在北京期间牛金星还负责率领文武百官劝进李自成登基以及筹备李自成的登基大典。还负责制定了《永昌仪注》,刊刻成为一卷。“前载伪令,禁奏疏冗长。条记官制、补服、朝见仪节,以及各官往来礼束之类皆具。”

李自成东征山海关之时,牛金星替吴襄写家书给吴三桂做挽回工作,还奉命率万余老弱守备北京。

大顺永昌元年(大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自山海关败退回北京后,于二十九日在北京武英殿登基即位,并派牛金星代行郊天礼。

等到大顺军撤回到西安之后,因为一连串的失败,牛金星对前途感到悲观,暗中与其子襄阳府尹牛铨准备后路。永昌二年(大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败退至富池口前后,牛金星和其子突然不告而别。而后在别处降清。其子牛铨降清后任清朝黄州知府,后来升任湖广粮储道;牛金星因为在大顺政权中地位极高,在明朝官绅中名声又极坏,清廷不便安排其职务,老死于牛佺官署中,死后葬于香山之阳。值得一提的是据有些史料记载,大顺军的大将李岩,就是被牛金星进谗言而导致李岩被李自成所杀。

李自成军师宋献策

宋献策,又名宋康年,外号宋矮子”或“宋孩儿”,河南永城人。传闻他苦读书,学识渊博,熟悉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尤精通“术数”,以“术士”为生,长期云游四方,占卜吉凶祸福。

大约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左右,宋献策为牛金星所举荐,加入李自成营中。传闻宋献策与李自成刚见面的时候,便向李自成献上了“十八子主神器”的谶语,利用白莲教在民间散布的李氏当兴的舆论,说李自成上膺天命。李自成很高兴,尊他为军师。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句童谣,也是宋献策所编。这句童谣在百姓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献策还据明王朝政治腐败,借术数指出其“国运将终”。所以李自成对他一直十分信任,常常带在身边征询意见。大顺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在西安李自成称帝建国时,封宋献策为“开国大军师”。此后宋献策跟随李自成参与了东征北京、山海关大战、华北撤退,潼关之战等一系列大战。西安失陷后,宋献策又随李自成退往湖广、河南一带。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四月下旬,在江西九江四十里处被清军攻入老营,大顺军汝侯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和襄南侯以及大批随军将领的家属被清军俘获。刘宗敏和李自成的两位叔父当时就被杀害,宋献策却凭借江湖占卜骗术取悦于清廷官员,得以保全了性命。谈迁在《北游录》《纪闻》下《宋献策》条记载他在顺治十年到北京后得知“满洲人重其术,隶旗下,出入骑从甚众”。

影视剧中的李自成和顾君恩

顾君恩,一名顾炎,湖北钟祥人,明朝县学生员。史载其多谋略,颇为李自成所倚重。

有史料记载早在大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李自成、高迎祥等起义军被围车厢峡时,李自成就是采用顾君恩之计,贿赂陈奇瑜左右人士,向官兵诈降,这才逃出生天。根据本人分析这一条史料应该记载有错,首先如果崇祯七年顾君恩就出现在闯营之中,那么不可能直至八年之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才又出战在史料之中,期间一点都不记录于史籍。因为崇祯七年的农民军还是属于转战各地的流寇,组成者大多是逃兵和底层百姓,倘若有读书人加入其中不可能这么默默无闻,一点都不留存于典籍。还有就是顾君恩籍贯是湖北钟祥人,那么他应该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之后,李自成南下荆襄时,所招揽的读书人,这也和他大概在这时间段频繁出现在史籍之中相呼应。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五月李自成略定湖广以后,同牛金星、杨永裕、顾君恩等商讨进兵方略,牛金星主张直取河北,攻占北京。杨永裕建议东下南京,塞东南半壁。顾君恩认为牛金星的方略太过着急,杨永裕的策略太过缓慢。他主张先取陕西,收取三边兵力,然后东取山西、河北。李自成听到顾君恩的方案十分高兴,决定采取他的方案,后来在夺取了西安之后,还特别赏给顾君恩女乐一部作为奖励。

在李自成称帝后,顾君恩相继被任为吏政府侍郎,文谕院院长,封齐侯。

此后顾君恩也跟随李自成参与了东征北京、山海关大战、华北撤退,潼关之战等一系列大战。李自成在退出西安撤往河南、湖广之时,曾有意直趋南京,抢在清军之前占领东南财赋之区,由于顾君恩的竭力劝阻,才决定南下襄阳、承天。等到李自成牺牲于九宫山之后,顾君恩却再也不见于典籍。有说他在李自成通城殉难后,跟随李过进入湖南平江县,后隐姓埋名于平江县龙门土龙寺出家。也有说顾君恩牺牲在大顺军撤退的路上。

影视中的李岩

传说中李自成的谋士还有一位李岩,在大顺军政权属于文武双全的人物。为大顺军建立政权和攻占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因为被丞相牛金星嫉恨,所以向李自成进谗言,所以导致李岩为李自成所杀。但是是否有李岩这个人一直存在争议,后来经研究南明史的泰斗顾城先生考究,李岩属于虚构人物。

0 阅读:5

顺化军节度使

简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