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中二皇子李承泽:一个天生反派的悲剧命运,只是磨刀石?

阿三侃剧 2024-05-24 11:48:53

在《庆余年2》最新剧情中二皇子和叶灵儿在房顶约会谈心,自始至终,二皇子皆以风趣幽默、沉稳冷静之姿登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一次次阴谋诡计。他总是在品尝美味的水果,说话时不忘打趣岔题,在享受火锅美食的同时,欢快地歌唱舞蹈,却从未露出过一丝忧虑。

比如,范闲在牛栏街上遭遇了几近致命的刺杀,而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正是二皇子。

他不仅勾结敌对国家,进行秘密走私活动,从中获取巨额利润,更是通过贿赂朝廷官员,利用金钱来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意图参与到皇位争夺战之中。

没错,就是他,我们的二皇子李承泽!他的出场频率之高,几乎可以与主角范闲相媲美。

无论是策划谋杀范闲,还是从事非法走私,从结识重要大臣到涉嫌贪污腐败,二皇子的每一项行动,都像是在生死边缘游走,在危机四伏的雷区跳舞。

尽管二皇子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庆帝的注意,但只要庆帝一旦开始调查,二皇子必将面临无法逃避的命运,甚至可能会被斩首示众。

在范闲成功地杀人灭口,并将责任推卸给范无救之后,宰相林若甫曾经兴奋地表示,“范无救的这一招实在是太巧妙了,死士、诬告、真凶,所有的计划如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场较量中,李承泽已经显露出失败的迹象。”

那时的二皇子,既有杀人灭口的动机,也有贿赂百官的嫌疑,一方面是聪明机智、谋划周详的范闲,另一方面则是铁面无私、公正执法的赖御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似乎都注定要失败。

在朝廷之上,面对范闲与赖御史的联手攻击,庆帝最后竟然仅仅给出了查无实据、纯属猜测的结论。于是,在庆帝的庇护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皇子最终只是象征性地被禁足半年。

这个处罚结果,简直就像是喝了三杯酒,下次再也不敢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庆帝始终对二皇子的种种疑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

对于庆帝来说,二皇子虽然涉及走私、贪污等违法行为,但这些都并非是影响国家稳定的重大事件。

作为一国之君,庆帝真正关心的唯有自己手中的权力。

因此,单纯的经济犯罪并未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在李承泽的诸多罪行中,仍然有些行为会触动庆帝的敏感神经。

二皇子私下贿赂百官、收买人心,皇子与朝臣结交,这些都是历来皇帝最为忌惮之事。

帝王之心,犹如海底之针,难以捉摸。

自古以来,皇子拉拢权贵、笼络人心便是朝堂斗争的重要手段。

李承泽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战庆帝的底线,为何庆帝还能一再容忍、放任不管呢?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李承泽这一生中所走过的最长的道路,正是他父亲的套路。

在第16集里,二皇子曾对叶灵儿说出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我本想远离纷争,可陛下却不让我如愿。

他在群臣面前称赞我贤良淑德,十三岁便封我为王,十五岁就让我参与朝政,他不让我离开京城,给我机会结识群臣、扩大势力范围,你让太子如何看待此事?说我无意争夺皇位,太子会相信吗?我只能一步步地向前迈进。到了今天,如果想要回头,恐怕将会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

对于皇帝来说,掌握平衡才是生存之道。

因为有太子的存在,为了避免一家独大、心怀叵测,庆帝不得不采取主动防御、预先培养竞争对手的策略。

否则,一旦失去了夺嫡的压力,太子便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争夺皇位的斗争中去。

我们所熟知的二皇子,实际上是庆帝精心培养、专门用来对付太子的利器——一种凶残无比的蛊毒。每当庆帝对李承泽的重视和提携日益加重,太子所面临的危机便愈发逼近。

只有这样,庆帝自身的皇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和巩固。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琅琊榜》中的誉王,他犹如生来便是政治角力中的重要砝码,是为牵制太子而存在的一枚关键棋子。

对于任何一位君主来说,如何维持朝廷的均衡态势、维护政治的稳定平衡无疑都是他们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这种制衡的大背景之下,李承泽注定只能成为战术层面上的牺牲品。

正如二皇子本人所言,政治斗争如同一条无法回头的单行道,一旦迈出了第一步,便再无退路可寻。

自庆帝将李承泽推到前台的那一刻起,他的悲剧命运便已然注定。

二皇子与太子之间,是一种深度的相互依存关系。

太子的命运,直接决定着二皇子的未来走向。

二皇子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仅仅是因为太子尚未被废黜。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承泽同样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可怜人。

过去,他别无选择;未来,他更是生死难测。

原创不易,您的随手点赞、转发、收藏、在看,都是对阿三的鼓励和支持。

0 阅读:107

阿三侃剧

简介:欢迎您来到阿三领域 我将带您观看不一样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