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和他的团队最近一直在讨论一个棘手的问题。
DeepSeek的迅速崛起改变了市场格局,很多同行都在急切地接入这款新的开源模型,希望能够抓住这波流量。
但字节跳动却有所不同,他们选择了一条更为谨慎的道路。
字节跳动虽然接入了DeepSeek,但却仅限于旗下非核心的产品。
悄悄开通了悟空浏览器和即梦等应用,B端则是飞书和火山引擎。
这些应用的体量相对较小,接入DeepSeek后表现也不错。
例如,飞书在接入DeepSeek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苹果App Store免费榜的排名一度跃升至前100位。
看起来,字节跳动在这波流量中分到了不小的一杯羹。
字节跳动并没有将其最核心的应用抖音和豆包接入DeepSeek。
他们的态度十分克制,表现出一副“既要又要”的战略考量。
这意味着什么?
对他们来说,核心应用依然保持高度自主研发,不轻易依赖外部的开源模型。
豆包在字节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不得不说,豆包在字节体系内的地位十分特殊。
最近字节不仅让豆包的AI能力接入抖音,还为其开放了重要的入口。
这两个入口一个是在短视频播放界面,与点赞、评论、转发等基本功能并列;另一个则是在抖音App的消息列表中,类似于华为小艺的首页。
豆包的功能不仅限于短视频领域。
3月初,字节宣布豆包大模型推理模式上线,覆盖了问答、搜索、写作和阅读的多个场景。
用户只需在输入框上开启“深度思考”开关,就能体验豆包提供的丰富功能。
DeepSeek的一个重要价值是证明了推理能力是未来大模型的核心,而豆包显然也看准了这条赛道。
在这点上,豆包没有掉队。
腾讯与字节的不同策略腾讯也在拼命加码AI领域。
他们快速推进旗下To C应用接入DeepSeek,而典型代表就是微信和AI助手元宝。
腾讯的策略明显不同于字节,他们似乎更急于在这波AI浪潮中占据先机。
2024年5月,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元宝的出现似乎要打破腾讯原本的“克制”态度,在推出后也并没有太多推广。
但很快,腾讯意识到风口来了,他们迅速调整,豪掷千金通过各种途径买量,接入DeepSeek,实现流量的爆发。
结果是,元宝在短短20天内就超越DeepSeek,登顶下载榜单。
这样的操作,不得不让人感叹腾讯的敏锐和快速反应。
未来挑战:字节自研的持久力豆包在字节跳动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问题在于,豆包能坚持多久?
自研的优势和瓶颈同样明显。
自研模型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持续投入,而DeepSeek这类开源模型的进步速度也是不容小视。
DeepSeek的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接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对于“自研+平台”的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据字节内部透露,他们并未忽视推理模型的价值,只是反应速度相对较慢。
不仅如此,字节的CEO梁汝波在公司的年度全员会上连续两年提到公司在AI大模型上的反应迟缓。
他指出,字节需要在机会来临时迅速调整策略,提高敏感度。
这次DeepSeek的爆火,似乎再一次提醒字节,追求智能上限和追赶风口需要并行不悖。
结尾从字节跳动和腾讯的不同策略可以看出,两家公司对待AI技术有着不同的态度和做法。
字节选择了克制,核心应用保持自研,而腾讯选择了快速接入,借助外部模型的力量实现爆发。
从长期来看,字节跳动的克制能否在技术和市场中生存,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尤其是当DeepSeek和其他大模型迅速迭代时,字节如何保持竞争力将至关重要。
张一鸣和他的团队需要不断平衡自研与开源模型的关系,找到既能确保核心技术优势,又不落后市场潮流的最佳路径。
在这场AI技术的马拉松中,谁能最终脱颖而出,或许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资源,更是一种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持续的战略定力。
未来的局势,将由时间和市场来最终验证。
这也许正是AI时代的一种新常态:你不能只追求速度,还需要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积累和突破。
而豆包,能否在字节跳动的策略中继续稳坐C位,将持续引发我们的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