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患者在医院看病后,不拿药就直接离开,这是为啥?

亮亮评养护 2024-05-09 05:58:39

【本文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35岁的李强是一名IT工程师。近来,他常感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起初,他并未在意,只当是工作压力导致。

直到一天,他在上班途中突然晕倒,同事急忙将他送往医院。

医生为李强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血糖和血脂都超出了正常范围,有糖尿病和脂肪肝的征兆。

医生语重心长地说:"李先生,您这个年纪就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的。

平时饮食油腻,缺乏运动,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熬夜通宵,身体哪能受得了?再这样下去,小心严重的并发症找上门啊。"

李强一脸茫然:"医生,那我该怎么办?是不是要吃很多药?"

医生摇摇头:"单纯吃药治标不治本。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我给您开的处方,有降糖药和调脂药,您回去按时服用。

但更重要的是,要合理膳食,清淡少油;适度运动,保证睡眠;学会减压,保持好心情。"

李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很多朋友其实都有类似的毛病。

但他们大多选择"三分治七分养",认为年纪轻轻的不必过于依赖药物。于是,很多人虽然看了病,开了方,最后却将药束之高阁,直接离开医院。

李强的经历,折射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医疗困境:越来越多的患者看病后不拿药,甚至干脆弃医。

在他们看来,服药无异于对残缺身体的妥协,是对病痛的屈服。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担心长期服药会损害肝肾功能,产生抗药性,甚至引发新的并发症。他们宁可靠节食、运动等"自然疗法"来抗衡疾病,也不愿意"服毒"。

还有些患者则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病"没那么严重",休养两天就能恢复。他们对自身的抵抗力盲目自信,低估了疾病的风险,错失了及时治疗的良机。

结果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轻症演变成重症,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更长的时间来治疗。

除此之外,昂贵的医疗费用也让许多患者望而却步。尽管医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个人负担比例不断降低,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动辄上千上万的药费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有限的家底本就难以支撑全家的生计,再拿出一部分来买药,无疑雪上加霜。面对疾病和贫穷的双重压力,他们只能忍痛割爱,放弃治疗。

其实,患者不拿药背后反映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困境。

在"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医院过度依赖药品加成,滥用药物,使得患者承担了更多的药费负担。

而新农合、城镇医保等制度在药品报销比例、药品目录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所需要的药。

同时,我们也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

告诉患者,该吃药时要按时吃药,但盲目服药、超剂量服药反而会适得其反。教会患者学会向医生咨询,而不是盲从"中医养生"等似是而非的养生法则。

写在最后

李强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都提了个醒: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宝贵。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呵护好这副身体,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和后悔。

面对病痛,积极配合医生,遵医嘱按时服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医患携手,在政府、社会的支持下,共建一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大健康格局。

唯有如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真正破解,百姓的健康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参考文献]

[1] 徐珂,汪天艳,邹丹.医患信任研究:内涵、测量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进展,2018,26(7):1207-1218.

[2] 李玲.医改背景下如何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国医疗保险,2019(8):20-23.



0 阅读:0

亮亮评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