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艰难求学颠沛流离;年迈后,记录岁月笔耕不辍。94岁退休教师崔万芳——忆艰难过往,寄予后辈希望

梅溪观察 2024-05-07 16:20:49

崔万芳撰写回忆录

战乱年间,14岁的崔万芳怀揣“读书救国”梦想,跟随学校徒步从河南西峡到陕西城固求学;94岁高龄,她笔耕不辍撰写回忆录,希望把那段艰辛岁月记录下来,让后辈不忘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忆。我记录下来的不仅仅是记忆,更是传承,让后辈了解前辈们在艰苦岁月里颠沛流离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珍惜当下,报效祖国。”5月5日,在姹紫嫣红的月季花丛中,94岁的崔万芳向记者讲起了过往的岁月。

艰难求学路 徒步从河南西峡到陕西城固

国立一中是“七七事变”后为接纳流亡青年成立的抗日流亡学校。

1937年,保定育德中学、保定第二女子中学、泊镇师范学校、邢台女子师范学校、大名女子师范学校等在河南联合成立“国立河南中学”。1938年,学校迁到淅川上集,更名为国立一中,在西峡设立一分校。1944年,日寇侵犯豫西南,国立一中校本部迁往陕西城固。1945年3月,一分校也迁往城固与校本部合并。

1945年3月,年仅14岁的崔万芳在国立一中一分校简师五班学习,因日寇入侵,就跟随学校到陕西城固的国立一中校本部学习。步行3天,脚上磨出了很多血泡,疲惫不堪的崔万芳在陕西商南吃过早饭,靠着村子里的麦秸垛睡着了。准备出发了,同行的同学叫醒她时,发现她的背包和大衣上爬满了虱子。看到那么多的虱子,崔万芳吓哭了,就把大衣和背包扔了。同行的于之璋老师一边安慰她,一边捡起她扔掉的大衣,仔细地帮忙清理;骆双、孙玉珍、白玉风、解兰斋几位大姐姐也来帮忙。“晚间休息时,她们把捉完虱子的大衣、背包送到我面前,骆双、孙玉珍帮我铺好地铺,白玉风给我端来洗脚水。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把大衣扔了穿什么,背包扔了晚上盖什么,以后做什么事要多动动脑子。”

“那一夜,我们在时常有土匪出没的秦岭过夜,老师和大一点的男同学编成小组,轮流值班守夜,一有动静就唤醒大家共同御敌。我们几个岁数小的女同学挤在饭铺里的一个土炕上,女生辅导员金老师一再嘱咐大家要把身上的钱藏好……”说到这里,崔万芳语带哽咽,因为紧张、害怕,那一夜她躺在铺上怎么也睡不着。后来不知何时睡着了,却被一个遭遇土匪抢劫的噩梦惊醒。

黑板挂树上 艰苦环境挡不住对知识的渴望

从西峡到城固,从老鹳河畔到汉水之滨,国立一中一分校全体同学自带干粮、自背行囊,翻山越岭徒步跋涉1000多公里,历时一个多月,于1945年4月底到达陕西汉中古草寺。

学生、老师都住在一个破旧的古庙里。没有教室,没有桌凳,老师把一个大钉子钉在树上,挂上小黑板,同学们坐在树下就开讲了。那时候,没有课本、没有任何材料,老师们凭一腔热情,传授文化知识。

古草寺四周是稻田,一到黄昏便蚊虫四起,好多同学患上了疥疮、疟疾。在古草寺学习两个多月后,一分校的全体师生搬到了城固校场坝,有了教室,也有了宿舍。在艰苦环境里,国立一中的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田埂上、树林里、油菜花丛中,到处都有同学们学习的身影。老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还经常教大家唱歌,那时候大家最喜欢唱的是《义勇军进行曲》《流亡三部曲》《吕梁大合唱》《我们在太行山上》等。

“校园内充满了轻松愉快、积极向上、追求真理的气氛,每逢元旦、五四青年节等节日,校园里的墙壁上就贴满了各种刊物:诗刊、画刊、文艺小说、理论文章等,真是应有尽有。”说起这些,满头白发的崔万芳嘴角含笑,眼里有光。她说,春节和校庆的日子,同学们还自发组织文艺会演,大家走上舞台,表演各种宣传抗日的节目,她就演出过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蜕变》《原野》、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宋之幼的《国家至上》等。

“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培育了国立一中师生及同学间的特殊情感,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无家可归的同学犹如兄弟姐妹,师生犹如父母子女。”崔万芳说,因为长途跋涉,到城固不久,来自开封的王泽凡同学患上了肺结核,缺医少药的年代,学校医生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挽救她的生命。在她患病期间,同学们轮流照顾,有人给她洗脸,有人给她端饭,不论谁有了好吃的,都给她送去。

撰写回忆录 让后辈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每天,老太太写回忆录累了,就打理会儿花草。我家院子里种的这几十盆花,都是老太太养的。”崔万芳的小儿媳妇陈丽华告诉记者。

在崔万芳家的小院里,摆满了她精心栽种的花花草草,有海棠、郁金香、南天竺、杜鹃、月季等,俨然一个小型花园。1983年,崔万芳搬到这里住的时候,就买了棵石榴树种下,当年指头粗的石榴树已经长成大树,每年都开花结果。

“尽管是战乱时期,我们国立一中始终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所有同学都会唱歌,都爱运动,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崔万芳说,学校利用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如在沙滩上进行投掷标枪、摔跤等运动,还经常组织师生爬山。她94岁依然身体健康,正得益于她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她关心国家大事,每天看报、看电视新闻。如果天气好,就到家附近的温凉河畔散步、打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从教的30多年里,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告诉他们,有爱好相伴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采访结束时,崔万芳笑着说。和煦的阳光下,鲜花和白发交相映衬,像是一片世外桃源,94岁的崔万芳身上,春意盎然。

全媒体记者 赵明禄 文/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