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越南杀疯了!年轻人:不会中文,饭碗都难找?

小旭阅览趣事 2025-04-30 18:12:53

文丨四月

编辑丨四月

前言

谁能想到?曾经一提到“外国人了解中国”,大家脑海里还是长城、功夫这些经典画面。

可现在,在越南的街头巷尾,一群00后小年轻们,正一边用流利的中文聊天,一边穿着汉服拍照打卡!

从热剧追到汉语学习班,从小红书刷到飞到中国旅游,越南的年轻人,已经彻底被中国文化“拿捏”了!

他们甚至笑着说:“不会中文,以后连饭碗都不好找!”

到底,中国文化在越南有多火?今天就带你一探究竟!

越南年轻人:追着中国剧,学着汉语,爱得义无反顾

在河内的大街小巷,在大学的自习室里,在咖啡馆的角落中,你能看到无数戴着耳机、盯着手机屏幕津津有味追剧的越南年轻人。他们的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光。

数据显示,高达76%的越南年轻人正在通过追中国剧来学习汉语,字幕更新得飞快,讨论热度更是碾压了本土剧集。甚至《陈情令》这样的国产剧集,已经在越南掀起一阵阵追剧狂潮。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场文化热潮不止停留在屏幕前。

越来越多的越南小伙伴开始穿起汉服,混搭越南传统服饰奥黛,晒穿搭、秀汉字,连春节期间的汉字书法展区也挤满了人潮,俨然成了一场中国元素的小型嘉年华。

根据河内大学的调研,高达76%的越南00后正在通过追中国剧来学习汉语。这不是一股简单的潮流,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向往。

从《延禧攻略》到《庆余年》,从《陈情令》到《苍兰诀》,每一部大热剧集在越南都掀起了惊人的热度。

越南的字幕组更新得飞快,快得甚至比英文字幕还及时,足见越南观众对中国剧的追捧到了什么程度。

更疯狂的是,有粉丝为了打卡剧中取景地,不远万里跑到横店,穿着剧中同款汉服,拍照打卡,晒朋友圈,一派梦回古代的气息。

有网友直言:“现在不懂点汉语,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资深剧迷!”

在这种浓烈氛围的带动下,汉语学习热潮也在越南悄然蔓延开来。河内、胡志明市等地的汉语培训班人满为患,报名人数三年翻了一番。

有人说,追剧学汉语,成了越南00后们最酷的生活方式。

这场文化热潮,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年轻人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把兴趣变成学习,把热爱变成动力,这种力量,任何人都无法小觑。

穿在身上的是时尚,也是文化认同

如果说追剧和学汉语,是精神世界的靠近,那么穿上汉服,则是越南年轻人对中国文化更加直观的拥抱。

在越南,汉服早已不仅仅是“外国服饰”,而成为一种潮流符号。春节期间,河内文庙前的汉字书法展,吸引了无数穿着汉服、奥黛混搭的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

这种独特的穿搭方式,既传承了越南的民族特色,又融入了浓浓的中国风。

比如,越南设计师们在汉服元素上大胆创新,把龙纹、云纹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国图腾,与越南的传统纹样结合,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越式中国风”服饰,赢得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淘宝、拼多多上的汉服销量在越南蹭蹭上涨,越南本土也涌现了一批专门做汉服改良设计的小众品牌。这不仅是一场时尚潮流,更是一种文化认同的体现。

正如一位越南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穿上汉服的那一刻,我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的回响。”

文化,从来不是空洞无物的口号,而是藏在每一寸布料,每一笔字迹,每一次自拍中的真实存在。

文化交融背后

然而,文化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度的狂欢。越南社会在享受中国文化带来的丰富体验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绪。

比如,一方面,越南允许外语考试中增加中文选项,鼓励学生学汉语;另一方面,却限制电视台播放外国剧集,以防止外来文化冲击本土价值观。

电商平台上,一边是“中国爆款”卖到断货,一边是偶尔蹦出的“抵制中国货”标签。

河内大学一位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就好像同时踩着文化的油门和刹车。”

文化交融,给年轻人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机会,但同时也让一些传统守护者感到焦虑——害怕在奔腾不息的全球化洪流中,失去自我。

但历史告诉我们,文化是流动的,是相互滋养的。

在18世纪的阮朝,越南官方文书就使用汉字,柬埔寨甚至一度被要求“用夏变夷”,这段历史本就证明了文化的交融是深深镌刻在东南亚骨血里的。

今天,中越铁路通车了,中越留学生互访的人数也不断增长。2024年,5万名越南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中国已成为越南留学的首选国。

这种流动与碰撞,虽然伴随着摩擦和争议,但大势所趋,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年轻人追剧、学汉语、穿汉服、留学……他们在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一条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之路。

回望这一切,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越南年轻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拥抱,更是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大潮。

通过追剧,他们认识了汉语;通过学习,他们亲近了中华文化;通过穿汉服,他们把古老的符号穿进了自己的生活。

有人担心这种文化交融会稀释本土文化,但如果仔细想想,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何惧交融?文化从不是固守在高墙内的孤岛,而是流动在每一次交流、每一次相遇、每一次欣赏之中的生命之河。

正如那位教授所言,我们踩着油门,也踩着刹车。但重要的是,我们依然在前进。

结语

未来,中越两国的交流只会更加频繁而深入。或许会有摩擦,或许会有争议,但正是这种真实而复杂的互动,才让两国的民间情感更为厚重而真挚。

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人用热情点燃文化的火种,是民间交往跨越国界的美好图景,是文化自信的悄然生长。

让我们相信,未来的中越关系,将在这种真诚的文化交融中,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如果你也被这种跨越国界的文化奇缘打动,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感想。你是怎么看待越南年轻人疯狂追逐中国文化的呢?你的身边又有没有类似的文化故事?期待你的分享!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光明网、环球网、中国网文化

0 阅读:0

小旭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