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飞机太凶悍,能绕地球80圈,连美都不敢击落,为何被紧急叫停?

兵器视频 2024-05-24 14:16:05

俄军核演习正式启动,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核动力轰炸机,再次走进大众视线,可为何那么强的武器,美俄当初要强行下马?

前言:在军事和国防领域内,颠覆性技术不仅扮演着战场上“游戏改变者”的角色,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也是由战争本身孕育和催化出来的。因此,这种技术或技术群被视为塑造未来战争形态的关键因素。二战以后美国与苏联成为了军事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这一时期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图解:美国研制的NB-36H核动力轰炸机,成功试飞后,最终未能摆脱下马命运)

1、美国率先启动核动力飞机项目

20世纪50年代,洲际导弹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远程轰炸机因此成为了实现核威慑的关键工具。

虽然喷气式动力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速度和高度,为未来空中作战和战略轰炸打开新的可能性,但凭这还不足以解决冷战背景下一个最为迫切的战略需求:远程投送核武器的能力。

美国在二战中通过对德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深知空中优势对于制敌的重要性,因此在冷战初期,迅速推进远程轰炸机的开发,希望借此确保在对苏联潜在冲突中占据优势。

美国在1946年启动的“飞机核能推进计划”,及其继任者“航空核动力计划”,被视为开启核动力飞机研发的序幕。

从技术层面看,美国企图通过改装B-36H轰炸机来探索核动力飞行的可能性。该计划借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制的机载核反应堆,以及康维尔和洛克希德两大公司的机体设计,力图实现长时间空中滞留能力。

然而,核辐射屏蔽问题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即便采取了多重保护措施,包括大型水箱和厚重的铅钢圆形防护罩,飞行员安全仍然难以得到完全保障。

以上项目,虽然没能完全成功,但也为后来的技术进步奠定了基础。

(图解:据说能绕地球飞行80圈的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2、绕地球80圈,美国不敢击落

苏联并未对美国在核动力飞机研发上的挑战视而不见。

相反,自1955年起,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核动力飞机计划,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起有效的核威慑力量。

图-119的问世后,以理论上几乎无限的续航能力和惊人的速度,给美国带来巨大心理震撼。数据显示,图-119体型庞大,可一口气搭载9名飞行员,且在不加油的情况下绕地球80圈,时速则能达到800公里,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然而,与美国的项目相似,图-119同样面临诸多实际问题,特别是核安全和有效载荷的限制,这使得其在实际军事价值受到质疑。

需要强调的是,核动力飞机最大风险在于潜在的核泄漏甚至核爆炸的威胁。

换句话说,图-119若在战斗中被击落,可能会引发巨大的环境灾难与核泄露危机。因此,图-119在实际部署和使用中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就连美国都不敢轻易击落。

再加上洲际导弹技术成熟且开始普及后,核动力飞机在战略核力量中的地位迅速减弱,美苏两国最终都放弃核动力飞机,转而压倒性地投资一个更具威慑力且能远程精确打击的新时代武器——洲际导弹。

(图解:“布拉瓦”潜射战略导弹,具备跨洲际打击目标的能力)

3、俄转投洲际导弹,实力可见一斑

这一转变,无疑是双方基于对核动力飞机实践经验的反思,以及对新兴导弹技术潜力的认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洲际导弹再次成为了俄罗斯重要战略武器,这不仅是为了防御,更多的还是作为威慑手段。

俄罗斯媒体称,俄罗斯近期举行的非战略核力量演习,期间,俄罗斯南部军区的导弹部队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战化训练,包括接收“伊斯坎德尔”导弹专用弹药、装备发射车、隐蔽前进至指定位置并准备发射导弹等诸多环节,显示出俄罗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坚定决心和行动力。

除此之外,在最近一次公开声明中,俄罗斯还宣布“布拉瓦”洲际弹道导弹正式服役。

其最大射程高达9000公里,意味着从俄罗斯水域发射后,能够覆盖全球任何角落的目标,并同时打击多个战略目标,无疑大幅提升了其毁灭性和战术灵活性。

由此可见,不论过去还是21世纪的军事领域,颠覆性技术始终是各国竞相追求的目标。

1 阅读:748

兵器视频

简介:让我们一起畅聊国内外最新资讯、最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