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光年外的“超级地球”:平均温度22度,人类移民能实现吗?

星空承载梦想 2024-03-08 09:45:0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我们的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太阳系起源于一团气体和尘埃,可能是由于附近的超新星爆发,云层自行坍塌,这种坍缩形成了一个太阳星云,一个宇宙物质的圆盘,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圆盘开始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物体,圆盘中心的强烈引力将大部分物质拉进来,创造了我们的太阳,剩下的百分之1的物质聚集成了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物质,我们的地球就是在太阳 诞生以后形成的,太阳诞生时,吸收了周围大量的物质,所以太阳的质量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99.86,剩下的八大行星和其它物质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百分之0.14,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太阳的质量非常大。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其中一些关键因素包括:适宜的距离和气候条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上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此外,地球的气候条件也相对稳定,适宜生命的繁衍和生存。适宜的化学组合和水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基于碳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在地球的早期,化学元素和有机化合物从地球本身或外部空间进入地球,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的表面覆盖了大量水,这为生命起源和生存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地壳活动和地热能:地球具有活跃的地壳活动,如火山喷发和板块运动,这不仅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矿物质和元素,还为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机会。

在距今25亿到5.4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两次大氧化事件,是地球的氧气含量大幅度增加,这两次事件对于地球生命的进化来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新的生命形式开始出现,比如说多细胞生物、无脊椎动物等等,到了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大爆发,大量的新物质开始出现,这是地球生命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生物,到了2.5亿年期的中生代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大型脊椎动物,比如说恐龙等,新生代时期距今6600万年前,是哺乳动物的时期,而且也出现了很多灵长类动物。人类就是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大约在数百万年前,这些类人猿开始直立行走,其中一些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这被认为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里程碑。

不过也有研究显示,直立行走的类人猿可能出现在1200万年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直立行走的类人猿逐渐演化出了更大的大脑、更加复杂的工具和使用能力,大约在200万年前,出现了更早的人类,比如说能人、直立人,能人出现之后迅速扩散到非洲、亚洲和欧洲等地,人类出现以后,开始不断的研究世界的奥秘,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科技,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当人类走出地球之后才知道,地球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在宇宙中,类似于地球的行星有很多,其中有一些行星上面可能已经诞生了生命,比如说开普勒22b。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就提出了第二地球的概念,到今天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几十颗类似地球的行星。

而开普勒22b是美欧宇航局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009年的时候发现的超级地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于2009年3月发射升空,以德国著名科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命名,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它围绕太阳飞行,运动轨道基本和地球轨道重合,通过观测行星凌日现象,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10万个恒星系中寻找类地行星,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主体大致呈圆筒状,直径2.7米,长4.7米。用于检测亮度变化的光度计由光圈为95厘米的望远镜、直径1.4米的主反射镜以及9500万像素的焦平面阵列传感器组成。所以开普勒望远镜能够看到遥远的星球,通过开普勒望远镜的观察,科学家发现,开普勒22b距离地球大约有642光年,位于其母恒星——开普勒22星系的宜居地带内。

开普勒22b的体积是地球的两倍大,上面的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最低气温在零下11摄氏度左右,还没有我国的东北地区冷。在这样的温度下,碳基生物是可以生存的。开普勒22b的公转周期比地球小,只有200多天。它围绕一颗融合氢矮星公转,什么是融合氢矮星呢?该恒星主要由氢组成,内部不断的发生核聚变,向外发光放热,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融合氢矮星。巧合的是,开普勒22b围绕的这颗恒星质量大约为太阳的0.97倍,发出的光芒比太阳还要柔和一些。虽然开普勒22b的轨道半径比地球近,但是因为它的主恒星辐射出的能量不高,所以上面的气温与地球差不多。如果按照科学家的推测,那么这颗行星上面可能已经诞生了生命,毕竟这颗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实在是太高了。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开普勒22b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2.4倍,属于超级地球,而且也位于所处恒星系的宜居地带,也就是说开普勒22b很可能是一个和 地球一样拥有海洋的星球,科学家认为任何一颗拥有水资源的星球,都可能诞生出生命来,因为地球生命就是从海洋中诞生的。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38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诞生于海底火山口附近,而其它星球上的生命也可能诞生于海洋,而不是陆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生命起源于海洋”这一说法最具支持力的证据就是一块1997年发现的古老岩石。这块岩石是在格陵兰的伊塔地区发现的,科学家通过对这块岩石进行分析,基本判定了它的年龄约为38.5亿岁,一般认为地球生命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即使生命确实是诞生于水中,那么它们到底是如何诞生的?毕竟从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好比我们将一堆零件放置一个箱子里,然后一直摇,最终这对零件自行组成一台计算机,而生命诞生的难度比这个还要大,为了解开这个奥秘,科学家们也做了很多研究,最终在1979年的时候,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科学家在太平洋中一处深达2000米的海底发现了很多冒着黑色溶液的喷发口,由于深海的海水非常冰冷,所以这些黑色溶液在喷出之后不久就冷却成了一种黑色的柱状体,在这些柱状体的附近,科研人员发现了大量原始微生物群落,科学家通过研究之后发现,这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从海底热液口喷发而出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小分子。

而盘踞在热液口附近的这些微生物恰好能够通过氧化这些物质来获得能量,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液口附近的环境和原始地球的环境非常类似,由于海洋中有着丰富的还原性物质,所以微生物能够通过氧化这些还原性物质来获取能量,并逐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之后从小分子合并成大分子,然后一步一步孕育出生命来,按照生命起源的特点来看,其它行星中的生命也可能是这样形成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开普勒22b处于恒星系的宜居地带,表面温度要比地球高一点,达到了47摄氏度,而且这颗行星的大气层非常稠密,表面的氧气含量应该是地球的两倍,在这颗星球上面,可能存在巨星昆虫。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开普勒22b的公转周期大约是90天,相当于比地球公转一圈少了几十天,这对于人类来说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在宇宙中能够找到和地球如此类似的行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在银河系中大约存在400亿到1000亿颗行星,在这么多的行星当中,只有少数行星和地球类似,所以科学家发现这颗类似地球的行星非常高兴,除了开普勒22b之外,科学家也发现了其它类似于地球的行星,比如说格利泽581g,这颗行星也和地球非常类似,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2倍,而质量几乎和地球差不多,无论从直径还是质量上来说,这颗星球和地球都是非常像的,除此之外,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左右,而格利泽581g和它的母恒星距离只有900万公里。

如果单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颗行星距离恒星太近了,不过这颗行星围绕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相比于太阳来说,红矮星的体积要小很多,所以它的质量和光照也自然要比太阳弱,就是因为这样,使得它的光热对周围的行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格利泽581g上面的温度大约在零下31到12度之间,虽然比较冷,但是这个温度也在生命的承受范围之内,由于这颗行星的质量比地球大一些,所以它的大气层也应该比地球厚,这样一来,它的地表就会产生强大的温室效应,人类体感不会有那么冷,而且格利泽581g的地表主要组成部分是岩石,非常可能存在大气层和水。

有了这些条件,那么格利泽581g上面诞生生命的可能性就会变得非常大,除了这些条件之外,科学家还发现格利泽581g上面的引力和地球类似,并且存在潮汐锁定现象,潮汐锁定是指当空间中的某个物体绕着另一个物体旋转,该物体的年和日在时间长度上相等。这意味着这个物体自转一周的同时绕着另一个空间中的特定物体旋转一周。由于有着相等的年和日,另一个特定物体总是看到该物体的同一面,或者说这个物体被旋转环绕。我们的地球和月球就存在潮汐锁定现象,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从未从地球上瞥见它的另一面。这是因为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月球每28天绕地球旋转一周,而月球每28天自转一周。

潮汐锁定对于双方都有作用,在之前的例子中可知月球和地球对彼此产生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总在彼此相对的那侧更强,也就是说这种作用力在月球和地球相对的那侧更强。这种作用力导致物体之间产生拉伸和扭曲,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也正是这样产生的。通过种种分析得出,这颗行星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除了这两颗类似地球的行星之外,科学家还发现了其它类似地球的行星,不过对于人类现在来说,想要移民到这些行星上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些行星都不在太阳系内,距离地球都是以光年计算的,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一光年就相当于光速飞行一年的时间,像开普勒22b距离地球有600光年,这就意味着光速飞行还需要600年的时间。

而目前人类发射的最快飞行器是帕克探测器,它在近日点的速度最高已经达到了192千米每秒,但是这个速度连光速的千分之一都达不到,光速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人类现在的探测器即使一直飞行,也不可能到达开普勒22b上面,曾经科学家发射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已经在宇宙中飞行了47年的时间,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两个探测器依然没有飞出太阳系,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如果按照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飞行速度来看,想要完全飞出太阳系至少需要上万年的时间,但是旅行者1号探测器的电池电量即将耗尽,所以它永远都不可能飞出太阳系,更别说是600光年之外的开普勒22b上面,既然如此,那么是不是人类永远都无法移民到其它星球上面?

目前科学家正在积极的研究超光速飞行技术,比如说目前已知的虫洞穿梭、量子纠缠、曲速引擎,虫洞穿梭还处于理论状态,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在宇宙中发现虫洞的存在,而量子纠缠还无法实现实体传递,所以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曲速引擎,曲速引擎的工作方式是通过改变空间的形状,让两点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就像是把一张纸对折一样,这样宇宙飞船就不需要真的移动,而是让空间自己移动,为了保护宇宙飞船和乘员,曲速引擎会在飞船周围形成一个特殊的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是曲速泡,在曲速泡的内部,时空是正常的,没有任何异常或者是变化,曲速引擎技术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实现的技术,目前有一些科学家已经提出了理论模型。

科学家认为,我们能够用一种叫做负能量的密度东西来扭曲空间,负能量密度是指一种比真空还要低的能量状态,它可以使得时空产生反向的弯曲效果,目前科学家在量子力学当中,已经发现了一种被称为是虚粒子的现象,就是在真空中会不断的产生和湮灭一对正负粒子,这些粒子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但是却可以产生负能量密度,简单来说就是曲速引擎的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在宇宙中构建了一个快速的通道,飞船在被压缩和膨胀的空间里面穿行,但是这并不违反爱因斯坦的理论,科学家认为,空间不可能被无限扭曲,所以当空间被扭曲到9.99 的时候,就是曲速飞行的极限。这个速度是光速的2140倍,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么快的速度在宇宙中遨游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虽然曲速引擎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行的,但是目前人类想要真正的实现曲速引擎技术还是非常困难的,毕竟我们还不知道曲速引擎会不会对空间造成影响,比如说可能会产生时空裂缝、因果率等异常情况,小编认为,虽然现在人类还无法实现,但是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实现这些技术,并且成功的移民到其它星球上,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1 阅读:336
评论列表
  • 2024-03-08 16:18

    要实现曲速引擎需要突破常温超导体和核聚变小型化以及空间扭曲技术。

  • 2024-06-13 00:39

    可以的,明天我带你去

星空承载梦想

简介: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