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差最大的两个省,一个遍地是山,一个基本都是平原

玉惜品诗 2025-04-28 14:36:43

文丨玉惜品诗

编辑丨玉惜品诗

前言

你有没有发现,江苏和福建,这两个省,地理位置相距不算遥远,但在地形图上,却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一个被大江大河滋养,平原如镜,孕育出温润细腻的江南文明;另一个被连绵山峦环绕,沟壑纵横,却塑造出坚韧刚毅的拼搏精神。

为什么同在华东区域,江苏和福建却呈现出天壤之别的自然面貌?山地与平原之间,真的是一种“谁也不懂谁”的割裂吗?

难道大自然在造物时,真的也有偏爱?为什么江苏人渴望看山,而福建人却一心想“走出大山”?

地理环境的不同,真能深刻影响一个地方的性格、发展,甚至民族的精神基因?

福建被大山环抱

福建人对山的理解,可能是全国最深刻的。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是对福建最真实的写照。一个福建孩子一睁眼看到的世界,不是蓝天白云,而是眼前那一座又一座连绵不绝的山头。

有人调侃说:福建人这一生,不是在上山的路上,就是在下山的路上。

这绝非夸张,而是现实的无奈。

从地形图来看,福建的山多得惊人。太姥山、戴云山、武夷山……几乎每一个方向都被高山包围,形成天然屏障。

福建不是不想发展,而是寸土寸金。哪怕有点平原,那也是围绕城市的一小块“插花地”,如福州平原、莆田平原、漳州平原……说是“平原”,但跟江苏那种千里沃野比起来,根本就是“洼地里的宽敞”。

这一点,也让福建的孩子从小就与“爬山”、“修路”、“走隧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你以为这只影响了交通和居住?不,它还深刻影响了福建人的性格和生存策略。闭塞的地理环境,逼得他们从小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向外闯荡。

于是,你看到的福建商人遍布全国、甚至东南亚,靠的不是资源,而是一种“破山而出”的韧劲。

有网友调侃:“福建人最怕两件事,一个是下山没路,一个是全家都在老家。”这既是调侃,也是心酸。

而与福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江苏。

江苏的平原

“江河交错,千里平原”,用“水做的省份”来形容江苏,一点也不过分。作为中国地势最低的省份,江苏的平均海拔只有50米。这里的地形,简直是一览无余,平到让人惊叹。

长江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南北穿行,再加上1000公里的海岸线,江苏简直就是被水包围的“泽国”。

从地形来看,江苏的平原比例高达九成,是全国之最。这些平原被庞大的水网切割成苏北平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滨海平原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沃土。

在江苏,孩子们从小就知道“水能载舟,亦能养田”,江南的富庶、江北的广阔,都是水的恩赐。

但你以为江苏就完美了吗?也未必。

没有山,成了江苏人心头一块“缺憾”。很多江苏的孩子第一次坐高铁,看到窗外连绵起伏的群山,惊叹连连。他们对山的向往,像是童话里的梦想一般,充满神秘感。

一位网友说:“在我们江苏,爬山就是公园里那点小坡,真正的山,只存在于课本和旅行照片中。”

这种“地理缺失”,也造就了江苏人温和、内敛的性格。他们不如福建人那样“拼命”,却多了几分“精致”和“润物无声”的智慧。

地形不只是山水的差别,更深刻地影响了文化和语言的形态。

福建因为山地阻隔,各地语言高度分裂。一个县一个腔,甚至一个村子就能形成独立语言体系。

闽南话、福州话、泉州话、莆仙话、潮州话……就连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福建话也发展出了自己的“分支”。

福建的语言像山一样复杂、封闭而顽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是历史留给他们的印记。

而江苏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则是“水带来的融合”。苏南的吴语温婉含蓄,苏北的江淮官话直接爽朗,还有从北方涌入的中原官话。江苏语言不是单一的本土演化,而是外来文化长期冲击的产物。

有人说:“江苏没有自己的官话”,其实这正好说明了江苏的“开放性”——水利万物而不争,它不去封闭自己,而是默默地融合一切。

但也正因为如此,江苏的文化始终带着一种“包容却不统一”的气质。不像福建那么鲜明强烈,却也更加温和中正。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福建人那么能吃苦?为什么江苏人那么擅长经营?

其实答案早就写在他们脚下的土地里了。

福建的山,给了他们强烈的生存压迫感,不走出去,就活不下去。所以福建人拼搏,闯荡,甚至在世界的缝隙里都能立足。

江苏的水,给了他们发展的沃土和空间。他们可以坐在田间思考、在运河边经商,不用去“翻山越岭”地谋生,但也少了那种被逼到绝境时的爆发力。

这就像两个家庭,一个家境清贫,孩子必须早早出去打拼;另一个温润富足,孩子有机会读书求学,慢慢成长。两者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人生剧本”。

结语

福建与江苏,一山一水,一刚一柔,一拼一稳。大自然就像一个手艺人,用高山塑造刚毅的福建,用平原雕刻温润的江苏。

看似地貌的差别,其实是命运的差别,是性格的差别,是文化的差别。

有人说,福建人身上有一股“山的倔强”;江苏人骨子里藏着“水的智慧”。这话不虚。

福建人为了生活,翻山越岭,漂洋过海;江苏人则用智慧和耐心,编织出属于江南的细水长流。

如果你出生在福建,你或许更懂得奋斗的意义;如果你来自江苏,你可能更懂得润物无声的美好。

大自然的安排从来不是公平的,它不会给每个人同样的地貌与条件。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不同的人生故事,不同的文化图腾。

所以问题来了:你更喜欢被山围困的生命力,还是被水滋养的从容感?你觉得福建人更拼,还是江苏人更稳?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继续这场关于山水与命运的探讨。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