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港台小朋友:你们和大陆的孩子,将来不仅要做同胞,更要做同志

孤烟暮蝉 2023-11-28 18:28:05

这阵子我在香港文汇网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根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早前发布的2023年度的施政报告,香港小学的常识科将会被分拆为两大科:科学科和人文科。

拆分之后的科学科课程将从2025学年开始推行,人文科则稍微晚一些,预计要从2026学年起才会推行。

而就在最近,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公布了最新的《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拟定稿)》。这份拟定稿涵盖了6大范畴,包括:《健康与生活》《环境与生活》《理财与经济》《社会与公民》《国家与我》以及《世界与我》。

据介绍,单独拆分出来的人文科当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仍然基于原有常识科,并且会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一些有助于香港小朋友构建健康三观的积极成分。比如增加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以及国家地理等元素。对于香港教育局此举,我觉得《文汇报》有个词用得特别好——“重组增润”。

据了解,重组增润之后人文科课程的深度,将会随着小朋友们的年级增长逐步深化。比如,从小学一年级起,人文科将初步帮助孩子们培养起家国观念;从小学三年级起,初步认识让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国家版图、祖国的大好河山、香港国安法,以及咱们的解放军驻港部队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要开始引导孩子们逐步学习有关“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发展的相关知识;而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则要让学生们了解到,在过去这些年来,国家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最新的发展成果,比如扶贫攻坚、基础建设、生态环保以及航天科技等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比较笼统的人文科内容之外,我还在浏览相关资讯时了解到了有关此次香港小学课改的其他具体情况。

比如,按照课改之后的新课纲,小朋友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会认识自己的籍贯(省、市、自治区),要认识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认清楚香港在中国地图上的定位,也要知道五星红旗、中国国徽、紫荆区旗和香港区徽是神圣不容污损的。

又比如,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小朋友们要开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包括岳飞在内的民族英雄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要懂得“精忠报国”这个典故背后所蕴涵的家国情怀。

对于此次香港小学常识科课改,《文汇报》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可以更加系统地从小培养起学生们的国家观念、民族感情和国民身份认同,从而将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说实话,看完这条新闻之后我的内心是相当感慨的。在过去这20多年来,香港教育,尤其是香港通识教育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的。正义虽然迟到了,但好在没有缺席。香港教育局如今能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香港教育界在过去这些年来交的学费就不算白交。

有关注香港教育新闻的同志和朋友可能还记得,2012年,因为尝试推动国民教育课纲改革,特区政府曾经一度沦为了许多阴暗生物的集火对象。它们怒喷香港国民教育课改是对香港学生的“洗脑”,并以此为由,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极具针对性的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并将它们的极端行为美化成所谓的“反洗脑”之举。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香港当时法制未全,特区政府的手中缺乏诸如今天国安法这样的正义利剑,来捍卫自身和香港学生们的合理权益,所以当年的国民教育课改最终还是没能坚持推行下去。而这也为日后香港教育界的一再作妖埋下了隐患。

2014年7月,香港立法会遭到暴徒冲击,前特首董建华在事后召开记者会时痛心疾首地表示,他要为此次悲剧承担责任,这是他任内开始推行的香港通识教育的失败。因为通识教育的失败,香港的年轻一代已经开始普遍出现了问题。

同年10月的国庆假期前后,香港爆发了轰动一时的非法“占中”运动,以黄之锋、林朗彦、钟晓晴、周庭和罗冠聪等香港学生为代表的“占中”主力开始粉墨登场,一时间搅得香港各界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尤其是香港的教育界,这一年竟然还曝出过这种离谱的新闻:

“当时距离下课还有五分钟,香港某学校讲台上的班主任忽然向台下发问:‘哪位同学的爸爸妈妈是做警察的?站出来!’四位同学闻声起立。怎料班主任却当着他们的面向全班来了一句:‘大家认清楚这四个敌人!’”

这桩新闻的当事人/受害者正是那四个学生当中的一个,她事后向自己的爸爸,一位香港警察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后来港警爸爸又和自己的媒体人朋友谈起了这件事情,对此,对方也只能无奈地表示,遭遇的经历在香港的校园里绝非个例。因为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大学,香港教育界从来不乏这样的“老师”。

针对香港教育界当时出现的种种乱象,观察者网的专栏专家,一位中港青联委员当年还曾撰文发出过这样的感慨:这并不是“占中”才开始的事情,香港教育界素有亲西方的恋殖传统,“香港教协”就是这股势力的马前卒。在那几年里,香港中学课程也新增了所谓的“通识科”,而这无疑又给香港各种政治思想撕开了一个“占领课室”的缺口。

为了表达自己对当时香港校园里那所谓的通识教育的不满,这位专栏作家还给她的吐槽文章拟了这样一个标题——《香港的通识教育为什么变成了公知教育?》

香港的通识教育是怎么沦为公知教育的?要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从香港通识教育的前世今生说起。通识教育在香港教育界流行的时间不算短,但它2009年起才正式成为香港高中的必修科,从2012年起才被列入到香港的高考科目。

香港学校推行通识教育的本意,原本是提倡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些从本意上来说都是好的。然而香港通识教育却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它只有一个课纲,没有固定的教学范围,也没有统一的课本。只要上课的老师们愿意,他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参考任何出版社所推出的所谓教材,甚至还可以自行编写课本,并决定要教授给学生们的内容。如此巨大的操作空间,自然就给了许多别有用心之徒在课堂上夹带私货的机会。

在2019年的黑色夏天席卷香港之前,香港就曾有很多学生家长向教育局提出过举报,抱怨香港教协编写的所谓通识教材有失偏颇,带有明显恶意倾向性,抹黑攻击“一国两制”,挑起陆港矛盾,甚至还煽动学生们的激进违法行为。

事实上,在编写教材这块,香港教协的底子一直以来都可谓是劣迹斑斑。据《大公报》此前报道,早在2009年,香港教协就曾炮制过一系列抹黑国家的短片,供香港学校当做毒教材使用。

2013年,时任香港教协理事、香港通识科老师方景乐制作了以“占中”为主题的所谓通识教材,其中的内容明显偏袒“占中”的一方。

2015年,香港教协更是打着“推广阅读”的幌子,将宣扬有毒思想的违禁书籍公然列入到“香港中学生好书龙虎榜”60本候选书目之中,使其有机会鱼目混珠,成为香港中学出版社的推荐书本。

虽然美其名曰“教协”,但是香港这个教协和我们内地老百姓认识中的教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香港教协由香港前市政局议员钱世年于1973年倡议创立,同年,时任葛量洪校友会观塘学校校长司徒华获选为首任主席。司徒华从1970年代起就在参加各种社会运动,还在1985年晋升成为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组别议员。

司徒华的上位开启了香港教协对这一议席的垄断,此后不管香港政界如何人事变迁,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组别议员的席位始终都被香港教协的人把持着。

有了这柄政治保护伞,香港教协参加起各种社会运动来就更加肆无忌惮了。久而久之,这个机构俨然已经成为了反中乱港的“政治碉堡”。

2012年,香港教协连同黄之锋发起非法游行活动。香港教协为非法游行提供了交通补贴,并积极煽动香港师生参与到游行人群中去。

2014年,香港教协又制作了大量黄丝巾,派发给香港校园内的师生,趁着“占中”的黑色浪潮,宣传“港独”思想。

2019年,香港教协宣布发动“全港教师罢课罢教”,纵容并怂恿乱港团体煽动学生罢课。香港教协副会长叶建源煽动香港学界,应该通过“强力手段”来表达政治诉求。香港教协理事张锐辉更是给骚动人群洗脑,说“他们有表达政见的权利”,还说参加示威游行是“老师要让他们实践的”。

如果大家也和我一样,对这一系列令人作呕的变故有所了解,那么我相信大家应该就能理解,我现在在看到香港教育局积极推进小学爱国教育人文课改这条新闻时的心情了。

从1997年到现在,整整26年了,50年不变的承诺都已经过半了,我们才终于把迟来的一课给补上。给香港教育界正本清源,说说容易,要不是因为如今有国安法的保驾护航,恐怕2023年又将沦为一个2012年。

虽说迟是迟了点,但是晚到总好过不到。已经结出来的烂果、恶果可能是不太好挽回了,但至少我们现在还有机会去呵护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孩子是香港和国家的未来,将他们引上人间正道不仅仅是香港老师们职责,同时也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责任。

清本正源当然好,但是固本培元也很重要。千呼万唤的人文教育指导大纲终于出来了,但是光有统一的大纲还不够,香港的孩子们还需要靠谱扎实的通识教材,更需要三观正直的指导老师。而这些东西是不可能依靠香港教协那群妖魔鬼怪来提供的,我觉得这一块光靠香港教育界的自觉也没什么谱,最后要确保新课纲的贯彻落实,我觉得我们大陆这边到时候也得出一把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香港小学通识课改不算是什么大事,对此我则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这个课改很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会体现在香港的教育上,而且将来还有可能会体现在台湾的教育上。陆港两地同胞在香港回归这些地方吃过的亏,我们将来不该在台湾再吃一次了。

过去我们总是会把很多事情给想复杂了,总担心把大陆这边教给孩子们的东西教给香港小朋友,会引发那边一些人的反感。但是要我说,和两岸三地亿万人民日后的福祉比起来,这一小撮人的反感算得了什么?只要认定是正确的事情,那就应该积极地去做、光明正大地做,不要藏着掖着,不要投鼠忌器。因为我们越是畏手畏脚,那一小撮人就越是肆无忌惮。

我们常说,舆论阵地这个东西,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其实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不仅仅是我们大陆的教育,香港和台湾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

想要清除一片原野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不是刀割火烧,而是在土地上种上庄稼。同样的道理,要想将各种邪魔外道赶出港台学生们的校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爱国主义课程光明正大地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中。

此次香港小学人文通识课改算是开了个好头,但我希望这仅仅是开始,而不是全部。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和党的领导,这些内容在孩子们接受的教育过程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想要两岸三地的教育界真正实现长治久安,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就是让那一株株健康饱满、由中国人民的汗水所浇灌出来的稻穗,种满中华大地上的每一座校园。

我们应该明确无误地向包括香港和台湾学生在内的中国学子们传递这样一个声音:能够成为同胞固然是我们的心愿,但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够成为同志。

子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

君子相交,必交之以心。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何谓以心相交?志同道合是也。志既同,道既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将来香港和台湾的年轻人,不应该再给大陆人民留下“不承担义务,只享受好处”的超国民的刻板印象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消防员、人民警察以及基层公务人员的队伍里头,将来也应该出现港台年轻人的身影。我们应当大大方方地将那些优秀的港台年轻人吸纳到我们的组织中来,这才是我所理解的,真正从根子上解决港台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

这事肯定不会好做,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别太在乎那些蝲蝲蛄的想法,在亿万株健康饱满的庄稼面前,它们的叫声什么也不是。

1 阅读:19

孤烟暮蝉

简介:观察世界,大国崛起之际;反省自身,小国博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