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之名,向四海英才发出时代之约——2024“南京人才日”开幕

新华红 2024-05-21 16:41:25

5月18日上午,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东南大学联合主办的2024“南京人才日”正式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出席并致辞,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用广纳贤才的满满诚意、倾力惠才的务实举措,让南京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城、追逐梦想的启航之地。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校长黄如,“两院”院士马余强、邢定钰、王建国、崔铁军、陈光、刘加平,南京市政协主席王立平、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季振华出席。

今年“南京人才日”重点聚焦“两院”院士和青年人才等人才群体,从开幕式到6月的近一个月时间内,持续举办5场重点专项活动和10场系列特色活动,涵盖人才招引、产才融合、人才金融、人才服务等主题,向海内外人才发出携手发展的时代邀约。

以城市之名礼敬人才

人才荟萃、创新兴盛,是南京城市发展的鲜明特色。南京现有“两院”院士96人、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125人,在校大学生100.76万人。近年来,南京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以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为牵引,出台“人才强市25条”,不断优化紫金山英才计划,支持重点产业、高校院所人才发展,形成科技领军人才加速集聚、高技能人才数量领先、青年人才近悦远来的生动局面。

韩立明出席并致辞。她表示,南京将着力建设更具归属感的人才友好型城市,努力做到“四个友好”。一是政策友好,深入实施“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从人才计划、创新载体、产才融合、合作开发、服务生态等5个方面,全面优化提升人才政策环境;二是创业友好,积极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布局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基地、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0家高水平研发机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不断强化对人才创新创业的全周期支持;三是服务友好,持续优化“紫金山英才卡”服务模式,定制一批税收、医疗、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个性化服务清单,打造“宁聚贤”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人才落户、通关便利、社会保障、公证认证等“一件事”服务,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牌;四是环境友好,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行人才长周期评价,厚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从人才需求出发,加强高品质居住社区、人才公寓、文旅消费、应用场景等供给,不断营造“最南京、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左惟表示,东南大学将人才培养列为“一号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不懈打造人才集聚和培养战略要地。期待与南京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共建人才高地、实现共赢发展。东大将一如既往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积极为南京引才、育才、留才贡献东大力量。

季振华在讲话中表示,南京近年来主动融入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大局,构建支撑江苏人才平台建设的“南京板块”,为全省人才发展作出了南京贡献。希望南京与东大等在宁高校院所紧密携手,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好更快地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政策有力、扶持精准,是南京礼敬人才的集中体现。去年以来,南京以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制定出台“人才强市25条”。细则一出台,第一时间就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兑现到位”。开幕式上,首批市级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峰项目、U35强基项目入选者代表,分别领取了1000万元、100万元扶持资金。徐教授从事前沿技术研究,此次获得100万元U35强基项目资助,让他十分惊喜。“科技探索是一趟‘未知的旅程’,南京不求回报为青年人才提供长周期科研支持,体现了对科研规律的尊重,在其他城市都没有看到这么好的政策。”

“青年人才嘉年华”火热开场

人才日当天,“青年人才嘉年华活动”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内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近40家企业在校园内开展专项招聘,各家企业明确标注了岗位名称、薪资范围、招聘人数,吸引大批在校生、应届生、社招求职者带着简历前来咨询。活动现场还同时向活动参与者开放政策咨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复兴书市、咖啡市集、健康体检等服务。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二学生张旭在此次活动收获满满,她告诉记者,自己即将在2025年毕业,正在准备暑期即将到来的秋招提前批,“我的求职方向主要是硬件开发、电路开发等领域的研发岗位,毕业后希望还能留在南京或江浙沪其他城市。”张旭说,她看中工作的个人成长空间和发展前景,在今天的活动中提前了解了许多意向公司的岗位情况。

现场,南京人才驿站校园服务部展台的职业规划服务,也吸引了广大学生前来排队咨询。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市场发展部副部长陈伟告诉记者,南京人才驿站在全国已有10个站点城市,在海外有5个站点城市,致力于为南京招引海内外英才,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择业、创业以及职业发展规划等一揽子服务项目,搭建高校人才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平台。“我们抓住春招、秋招等求职旺季,组织本地企业参与全国重点高校招聘会,向青年才俊宣传南京人才政策,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简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服务。”

活动现场的“简历诊断”展台前排起了长队,该展台邀请到了两位第三届南京市十佳HR经理人,为求职者提供简历修改咨询。“听完专家的分析,我才意识到简历要最大程度匹配申请岗位,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参加今年春招的应届生小李告诉记者。

“评价一份简历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和求职岗位的匹配。如果求职者的技能、经验能够满足岗位的需求,那么通过简历筛选的概率就会非常高。”参与“简历诊断”活动的苏交科集团人才发展总监吉莉莉告诉记者。一上午,她为近30名求职者提供了简历辅导,吉莉莉表示,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发现,还是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的求职方向表示迷茫,但也有不少同学能够在毕业前一两年就确定求职方向,进行提早规划,在求职市场上占据先机。

作为此次参与活动的“南京市十佳HR经理人”,同时也是苏交科集团人才招聘方面的负责人,吉莉莉告诉记者,今年苏交科对于应届生招聘的方向也有新的变化。“以往我们的招聘更倾向土木、交通等专业的人才,今年则增加数字化、智能设计方向的应届生。低空经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是我们的新发展方向,也需要许多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人才来赋能传统产业。”吉莉莉介绍,为响应南京市人才政策,苏交科也持续制定配套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如为科研创新人才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平台,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在文化和生活关怀上,也通过提供人才公寓、住房补助等举措,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构建人才生态新高地

去年以来,南京以国家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总牵引,制定出台“人才强市25条”。在此基础上,“南京i才政策礼包”聚焦人才事业发展,系统梳理整合南京市区各类人才政策,帮助实现政策一键获取、直达申报,任何在南京,或有志于来南京的人才,都能精准匹配、应享尽享适合自己的政策服务,现已筛选摘录38项市级政策和45项区级政策。比如,重点人才可对应查看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峰项目、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相关人才奖励补贴内容也已逐条列出。

南京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针对院士、高层次人才和来宁留宁青年人才进行“量身定制”。今年,紫金山院士卡、紫金山英才卡内涵进一步丰富,还将针对青年人才群体发布紫金山青柠卡。

其中,紫金山院士卡针对每位院士“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不仅为院士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障以及便捷交通等全方位生活服务,更积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跨越到生产线;今年以来,紫金山英才卡已经发出了4000多张,现在不仅有服务“优享八条”,还有近300名服务专员的坚强保障;即将上线的紫金山青柠卡,聚焦35岁以下在宁新就(创)业本科以上大学生、短期来宁交流求职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交通、文旅等多项服务。

开幕式当日,南京市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和17个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启用,首届南京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南京新一批“科技之星”闪亮登场,10名人才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据了解,自1995年起,已成功组织15届“科技之星”评选,评选出的150名“科技之星”中,已有22名当选为“两院”院士。南京市与东南大学签署全面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一批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金融机构和人才基金投资授信项目签约,南京市数据要素企业孵化中心、大模型产业赋能中心和南京市人才创新双向赋能母基金落地玄武。

此外,南京市人才创新双向赋能母基金正式设立,玄武区与东南集团共同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南京人才创新双向赋能母基金。基金将通过市区联动,以金融赋能南京紫金山英才计划入选项目,全力支持初创人才企业发展。并将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合作伙伴和耐心资本,共同聚焦尖端科技赛道,吸引更多集聚南京,共同成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张宣 蔡姝雯

摄影 邵丹

责任编辑:段世静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