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建筑工人眼中的AI“洗牌”:哪些职业将大变天?

智汇科技潮 2025-03-14 14:53:52

我刚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去年夏天那一幕。

工地的气温像个巨大的烤箱,我正拿着一捆钢筋准备固定,却听到了“工地要裁员”的消息。

那一瞬间,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好像被这块烧烫的钢筋击中。

失业的阴影像不散的阴云一样,蒙在我们每一个工人的头顶。

从工地到键盘:一个建筑工人的AI转型之路

裁员后的日子,我开始思索转行的可能性。

建筑这碗饭似乎吃不下去了,但写作这东西,谁说老实人不行呢?

于是我拿起了笔,开始在网络上发表文章。

很快就发现,和我抢饭碗的,竟然还有些“看不见的对手”——AI写稿!

它们写得又快又准,倒是把我震得不轻。

再后来,绘图、剪辑视频等工作,也都能靠AI完成。

这股浪潮,让原本以为可以靠写作养家的我,再次站到了悬崖边。

不过,再怎么说,我也算是在学习中站稳了脚跟,摸索出点写作的门道。

机器换人:制造业与运输业的无声淘汰

比起我那转行的小岗,机械化的冲击,在制造业与运输业里更为明显。

这些年,工厂里的流水线开始被AI驱动的机械臂替代,它们焊接、组装,甚至质检都不在话下。

有个老哥在车企工作,他告诉我,所在工厂裁员了30%,原因是机器换人更高效也更节省成本。

同样的,货运司机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动驾驶卡车正在试运行,某物流公司已经忍不住裁掉了半数司机,开始用无人车队。

难捱的日子,就如同这自动化仓库中的机械臂,冷冰冰地分拣着未来。

高智商岗位也难幸免:AI在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影响

你以为只有搬砖的日子不好过?

别的行业也未能幸免。

教育与培训行业,AI的渗透可谓深刻。

有个县城的创业者引入了智能学习机,学生自习时由AI定制刷题计划。

可是机器无法监督学习,这让同样是教书的朋友感到担忧。

在线教育平台,利用AI讲解数学题、批改作文,裁掉了50%初级讲师,现场只保留资深教师设计课程。

内容创作方面,更多的书写者开始用AI工具写稿、生成标题,某自媒体团队仅留少数几位主编审核AI内容。

艺术设计领域也是如此,AI绘画工具能在短短10秒内生成海报,大大压缩了传统设计师的工作空间,有些设计师被逼转行成AI构图师。

不过薪酬倒是涨了30%。

再看看法律与翻译行业。

那些原本需要高专业技能的工作也受到AI挤压。

律所带实习生们只做基础性的翻译和文书审核工作,而这些已大多被AI替代。

所以也难怪律所裁掉部分实习生,资深律师们转向策略咨询这种更高端的业务。

同样,基础翻译也渐渐被AI系统包揽。

抓住AI红利:新兴机会与普通人的出路

即便在这样的洪流中,也并非每一个岗位都悲观。

我的一个朋友叫刘悦,原本在县城做点小本生意,但她机灵,看到红娘机构正需AI客服系统,主动去学了些技术,定制了一套全新的AI客服系统,每月竟能赚上万元。

她说得好:“不会用AI,就被AI用。”这些话听来不无道理。

AI好似洪水猛兽,淹没了一些,却成全了另一些。

在情感服务业,AI尽管无处不在,但人们依然离不开“人”。

瑜伽馆引入了AI疗愈师,听着是新颖,顾客却完全不买账,觉得太冰冷。

无奈之下,主打“真人疗愈+AI环境营造”,反而还增加了顾客,客单价也翻倍了。

当然,也不止情感服务行业。

AI自习室也是一个全新机会。

某创业者用10万加盟费在县城开了个AI自习室,虽然一路磕磕绊绊,但最终摸索出不同的运营之道,也算不枉那10万的投入。

时代从不等人,但我们可以追赶甚至引领时代。

结尾:升华主题

作为曾经的建筑工人,我深知转型的痛苦。

在这AI大潮中,我们看见了许多传统行业的动荡。

这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

不管是工地、工厂,还是写作、教育,只要明白背后的变革逻辑,我们尽可以通过学习新技能、调整心态来应对。

“洗牌”不可怕,怕的是固守旧观念,不知变化的是自己的未来。

正如我的朋友刘悦所说,不会用AI,就可能被AI淘汰。

在注重AI带来新机会的同时,我们也要寻找AI不擅长的心理、创意和亲身服务等领域。

这一切,都能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和方向。

时代还在不停前进,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被淘汰,迎接新的机遇。

0 阅读:1

智汇科技潮

简介:汇聚智慧,紧跟科技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