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姜昆不顾妻子反对收养6岁遗孤,如今养子成了他的骄傲

娱乐八卦机 2022-05-03 20:48:04

说起姜昆,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德云社”还未崛起的时候,姜昆在相声界就是一面旗帜。

这个虎年,72岁的姜昆已经第22次登场春晚的舞台,成为春晚舞台上最年长的相声演员。

但这不是让他感到最骄傲的,他最骄傲的事情,应该是20多年前收养了那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

01

主流与非主流

姜昆真正与相声结缘是在1973年,当时的著名相声演员李文华去建设兵团演出。

演出结束后他凭借记忆力将李文华大师的段子都写了下来,这份优秀的记忆力和勤恳的努力让李文华大为感动。

1976年,由于他出色的曲艺才能,即使没有什么根基,也被马季先生选入了中央广播说唱团,师承马季,系统地学习相声。

哪怕在婚后他也没有去度蜜月,而是选择了去湖南农村采风,一年后,凭借作品《迎春花开》,登上了中央电视台。

在那以后,他又创作了《如此照相》,这一相声让他一举成名,从此,他走上了主流相声之路。

他不仅多次担任央视春晚的主持人,还有无数作品在春晚的舞台上为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在郭德纲崛起前的年代,姜昆可以说是相声界的半边天,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世纪初,打开电视我们总能看见姜昆的身影,如今他还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主席。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郭德纲所带领的“德云社”就是姜昆口中的非主流。

这么多年来,他们两个人一直暗潮汹涌。

在姜昆这种师出名门的正统相声演员来说,郭德纲的作品是俗的,所以有次他在广东演讲的时候,就问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郭德纲?”

甚至公然宣称:郭德纲道德有问题。

他甚至联合许多同行发起了反三俗(庸俗、媚俗、低俗)运动,这三俗,指的就是郭德纲一派。

郭德纲自然也不甘示弱,他将反击用作品呈现出来,在有一次说《济公传》的时候,旁边有个太监说:“你道德有问题。”

郭德纲立马回呛:“这是哪个太监说的。”

其实二人的争斗,无非就是对相声的理解有所不同,姜昆主张相声要有文化、有内涵。

而郭德纲作为如今相声界的红人,他所走的路线是高调且多样的,他的徒弟也跟他一样,在台上有什么说什么,丝毫不避讳,这是老牌艺术家难以瞧得上的。

所以实际上二人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就是主流和非主流之间的学术分歧。

02

可怜天下父母心

姜昆年轻的时候曾经上山下乡,在这期间认识了十分有才华的李静民,一位曲艺说唱家。

二人互生情愫,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1977年,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他们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两年后,一个可爱的女孩出生了,这就是姜珊。

出生在艺术之家的小姜珊,完全遗传了父母的文艺细胞,从小就表现出超高的天赋。

1990年,11岁的姜珊在北京市中学生艺术节上凭借一首《春天颂歌》初露头角。

姜昆与妻子见状,决定因材施教,全力培养孩子的才华能力。

付出就会有回报,在与张雨生合作《我的未来不是梦》之后,姜珊一时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小明星。

思前想后,姜昆决定找女儿谈谈:“孩子,有成绩是好事,但爸爸希望你现阶段还是能够兼顾好学业,不要因为眼前的名利就迷失自己。”

姜珊口头上答应着,但实际上却没把爸爸的箴言听进去,还萌生了当职业歌手的念头。

眼看着孩子的学习就要荒废了,姜昆当机立断,决定把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去,让她沉淀内心的虚荣,重新回归念书的轨道。

“给我好好读书,只要有我在的一天,就别做不切实际的明星梦。”在女儿踏上留学之路的前夕,他又给女儿泼了一盆冷水。

胳膊拧不过大腿,姜珊最终背井离乡,去了大洋彼岸。

因为了解女儿的单纯和不谙世事,姜昆更希望女儿能够在花一样的年纪享受真正的生活,而不是过早地在娱乐圈里沉沦。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真的是为子计之深远了。

03

48岁“老来得子”

1998年,姜昆与冯巩、戴志成等人,代表中国广播团去看望福利院的孩子。

此次活动还需要接一个孩子回家生活一周。

姜珊出国后,父女俩之间一直有隔阂,而李静民担心女儿背井离乡,没多久也飞往澳大利亚照顾女儿去了。

只身一人的姜昆此时此刻十分需要一个人可以融化他的孤独。

而他带回家的孩子,6岁的谢谭,就是那个人。

孩子接回家以后,他把对女儿的思念和内疚仿佛全部寄托到了谢谭的身上,每天给孩子洗衣服做饭,睡觉前讲故事,有时间就带孩子去游乐场,真的是当爹又当妈。

而这个初来乍到的孩子,也慢慢适应了这份突如其来的父爱,对姜昆依赖得不行,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这俩人是亲父子。

但幸福的时光总会结束,一周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两个互相温暖的人却习惯了彼此的存在,谁都舍不得对方。

回福利院之前,姜昆提议拍一张两人的合照留作纪念,小谢谭却哭了起来。

他眼泪汪汪地对“姜爸爸”说:“我不想离开您,我想留在这里,永远和您在一起。”

看着这个瘦小得让人心疼的小男孩,姜昆也红了眼眶,他内心涌出一个念头:领养这个孩子。

他立刻拨通了妻子的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妻子则认为夫妻两个人已经快五十了,再养一个孩子怕是力不从心,而且终究不是亲生的,养大了也不会亲。

被妻子说得动摇了的姜昆决定放弃领养,但转念一想到小谢谭楚楚可怜的样子,他又于心不忍了。

思忖了许久,他决定不顾妻子的反对,领养这个孩子,并改名为姜河。

于是,48岁的姜昆,又一次当了爸爸。

04

妻子态度的转变

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姜昆立刻打电话向妻子承认错误,坦言自己已经办好了领养手续,孩子现在叫姜河,是他们的小儿子,希望妻子能够有所转变。

妻子李静民听到这个消息,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家里凭空多了一个儿子,她是一定要回家看看的。

于是半个月以后,她回到了北京。

面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儿子,她心中充满了怨言,即使姜河哭喊着“妈妈我很乖,你别赶我走”,她也无动于衷。

而看到这个严肃的妈妈,本来活泼好动的姜河也变得拘谨起来,生怕自己会再被送回那个冰冷的福利院。

在这种微妙的的家庭氛围里,早就在福利院学会察言观色的姜河选择主动出击,一场微妙的破冰行动在家中悄然展开。

只要李静民在家,姜河就会在他身边转悠,帮妈妈做家务。

李静民有关节炎,腿会经常疼,姜河就帮她按摩,有时候一揉就是两个小时,嘴上从来不说累。

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养子的百般讨好,她也意识到自己对一个孩子有点过分了,孩子是无辜的,更何况还是一个可怜的遗孤。

她对姜河说到:“妈妈错了,不应该那样对你,以后我会比爸爸更疼爱你的。”

有次姜河哮喘发作,脸都憋紫了,夫妻俩马不停蹄地把孩子送到医院。

由于姜昆工作繁忙,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李静民这个养母身上,她夜以继日地照顾这个苦命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累了就趴在床边休息一下。

姜河看着疲惫的养母,感动地流着泪叫妈妈,那一刻他知道,他彻底融进了姜家,得到了养母的爱。

05

当一个负责任的养父

既然决定了养这个孩子,就要负责到底,不只是让他感觉到温暖,还要对他的人生负责。

由于养父母的爱足够真诚热烈,姜河逐渐放飞自我,甚至有些调皮。

有次姜昆与牛群交谈,说起来这个小儿子不爱学习,调皮得让他有些头疼,牛群便提议可以让姜河去练杂技。

于是1999年,听从了牛群建议,姜昆把儿子送到了沈阳民族艺术学校,让儿子好动的特点可以不遗余力地发挥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入学的时候,学的都是一些基本功,对于姜河来说这都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练着练着他就尝到了苦头。

他哭着想要退学,但是姜昆严苛地拒绝了他,并且告诉他,为了他的前途,坚决不可以半途而废。

不满十岁的孩子哪听得进去,在姜河生日的时候,姜昆夫妻俩去沈阳看了孩子。

回家的时候,他俩前脚刚进门,姜河后脚就跟进来了,一问才知道,儿子是扒火车回来的。

二人又气又心疼,但他们没有责备孩子,而是选择了言传身教。

姜昆告诉儿子自己学习相声的时候也是吃了很多苦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懂得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儿子回到学校,再也没逃过,不久后,他又在沈阳买了套房子,时不时地跟妻子去小住几日,陪一陪儿子。

有了爸妈的陪伴,姜河潜心练功,也有了不菲的成绩,后来还登上了春晚。

姜昆真的做到了不光对这个养子的生活负责,也对他的人生负责。

06

为儿子寻找亲生父母

可能是亲身经历过被帮助的幸福,所以平时得空的时候,姜河总爱去福利院送温暖。

去得多了也就越来越容易联想到自己的身世。

直到2007年,姜河听闻福利院的几个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觉得又高兴又心酸。

别人都能找到亲生父母,那自己的亲生父母究竟在哪里?

又为何将自己抛弃?

看到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姜昆特别矛盾,但随即也想明白了。

当初领养姜河,初衷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既然儿子现在大了,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做父母的应该帮孩子完成心愿,于是决定帮姜河寻亲。

说干就干,姜昆夫妻俩立马就联系了有关部门,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消息:河北有一家谢氏夫妇可能是姜河的亲生父母。

不顾大雪纷飞,他们开车去了河北把那对夫妇接回北京做亲子鉴定,希望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但事与愿违,报告出来,他们并不是姜河的亲生父母。

不过姜昆夫妇没有放弃,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辗转多地,就为了能解开养子的心结,

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让儿子看到了他们的大爱。

姜河感动的告诉他们:“你们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

07

“我改变了他的命运”

2004年,姜河在北京电视台表演杂技《空中转盘》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儿子的优秀让姜昆十分自豪,在幕后,他带着儿子逢人就说:“这是我儿子!”

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养子的成功同样让他骄傲!

如今的姜河十分争气,成为广州军区杂技团的骨干,那个曾经稚嫩的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姜河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姜昆当年的帮助,他可能会有跟现在不一样的人生。

他的养父如同亲生父亲一样,教会了他宽容、感恩和责任,把他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姜昆曾说:“我改变了他(姜河)的命运。”

语气里没有半点高人一等的姿态,全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一个善良的人的责任感。

除了姜河,他还帮助过很多的人,这么多年一直默默做着公益,却很少宣传。

他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

0 阅读:689
评论列表
  • 2022-05-04 12:04

    永远支持姜昆!

娱乐八卦机

简介:分享更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