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你走了部队怎么办?多年后他重新入党,从元帅跌至上将

文山聊武器 2024-05-24 00:00:44

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蒋介石反动集团的第一枪,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

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出了朱德,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等多位才能出众的将领。他们在这一年8月1日凌晨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击败了国民党军阀张发奎在南昌的驻守部队。这一天被后来的新中国定义为建军节,对中国革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但起义军的活动并非一帆风顺,起义军实际上只在南昌城里待了两三天,随后就在8月3日陆续撤离了南昌。这是因为张发奎和其它国民党军队很快就组织了反扑,试图将起义军消灭在南昌。

起义军为此不得不南下突围,向广东转移,途中经历了不少激烈战斗。彼时,担任25师师长的周士第却在激战后短暂离开了队伍,在前往香港期间不辞而别,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6年的联系。直到1933年才重新入党,新中国建立后又得到了上将军衔。

平心而论,作为当时参加最早一批参加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将领,周士第如果不在1927年南下途中离开,他完全有机会在解放后获得元帅军衔。毕竟,当年南昌起义时,林彪,陈毅二位元帅,以及粟裕,许光达二位大将当时都是他的下属。

那么,周士第将军当年为什么会离队?

他的传奇一生又究竟有何精彩之处?

1,从铁甲兵先驱到南昌起义

周士第将军原名周力行,1900年9月9日出生在广东省乐会县(今属海南省)。他的家庭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是书香门第,其父是清朝的贡生,支持他读了私塾,尔后还支持周士第上了新式学堂,一路读到了琼崖中学。

上中学期间,周士第的爱国热情非常高,他非常希望改变中国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为此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后来担任小学教师的时候,他又加入了“新琼崖评论社”,与共产党人有了接触。

当时正值孙中山先生与苏联合作,创建黄埔军校。周士第被广东区委的共产党人徐成章推荐,进入了黄埔军校学习,成为了这里的一期学员。

1924年11月,孙中山组建装甲列车部队时,很多人都不懂怎么使用装甲兵,在周恩来的帮助下,孙中山组建了一支主要由黄埔军校学员担任军官的装甲兵部队。而周士第则在其中担任了排长的职位,由此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而周士第的第一次入党,也是在这一年的12月。

值得注意的是,这支铁甲兵部队有很多人都是共产党人,某种意义上说,这支部队也是共产党人掌握的第一支军队。

1925年2月,周士第成为了铁甲兵的副队长,在此期间,他不仅履行保卫孙中山先生出行安全的责任,而且还参加了讨伐广州商团叛乱和平定陈炯明残部的战斗。

尤其是在与陈炯明残部的交战中,周士第率队在深圳被十倍与己的敌人三面包围,他自己身上也有七处负伤,但最终还是突出重围。以至于,当时正在广州活动的毛泽东听说此事后,也大力赞扬铁甲车队的英勇事迹。

1925年底,铁甲兵队和飞机掩护队等部一同整编为第四军独立团。叶挺是这个团的团长,而周士第则是该团第一营的营长,后来又成为了团参谋,甚至是代理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打响后,周士第第一营作为叶挺独立团的尖刀部队,在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中作战勇猛,屡次大破吴佩孚部队。后来北伐军控制武昌,也是周士第部率先攻破通湘门,占领蛇山,成为了第一支打入武昌城的部队。

解放武昌之后,周士第部很长一段时间都驻扎在江西九江的马回岭。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疯狂构害共产党人,意识到大革命已经失败的共产党人也决定在及时用武装起义回应蒋介石集团。

于是,这一年7月31日,共产党人在南昌一带集结了至少1.6万人的兵力。他们主要是第11军(叶挺当时是该军副军长)的第10师,24师,25师,贺龙担任军长指挥的第20军,时任南昌公安局长,兼第9军副军长的朱德,以及卢德铭率领的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张发奎任第二方面军指挥官)和其它工农武装。

南昌起义部队的主要骨干单位实际上是团,连级部队。这其中,叶挺任职过的11军是起义各部队中人最多的。

而11军之中,蔡廷锴的第10师并没有长期坚持。24师5500多人的力量分成了3个团,其它一些部队参与起事的也有些零散。甚至于,25师74团参与起义的只有七八百名士兵和1个重机枪连。11军里面,团一级兵力最多的,其实就是25师73团,而73团的团长就是周士第。由此可见,周士第当时在起义队伍中分量很足。

南昌起义打响后,起义部队很快就拿下了南昌,获得了胜利,周士第也升级为25师的师长。但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反扑,起义部队不得不撤离南昌,向广东的潮汕地区转移。

而在向广东转移途中,起义部队在大埔县三河坝一带做了分流,决定由朱德带领25师,教导团以及一些新编部队三千多人作为后卫抵御粤军和蒋军3个师的追击。结果,三河坝的战斗打得很激烈,周士第指挥部队打了三天三夜,等到退出三河坝时起义部队只剩了2000多人。

在这种危急时刻,有人提议解散部队,朱德没有同意,而是决定带队向广东方向转移,策应叶挺当时的广州起义部队。周士第也一度产生了不乐观的想法,便在与朱德的会谈中表示以后的路怎么走也没有什么想法,他想先去香港寻求党组织的意见。

朱德一听,便表示:“部队都是你们带出来的,你们都走了,部队怎么办?”

事情确实如朱德所说,这支部队当时的大多数战斗任务,都要由周士第,李硕勋指挥,朱德当时亲自指挥的情况没有他们多。而部队一旦没了主官,的确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

但最终,周士第和李硕勋还是以向党组织寻找党组织为由,一个去了香港,一个去了上海。

至于在三河坝分流后向潮汕地区转移的起义部队,也在揭阳,汕头等地遇到了困难,最后也有许多人赶回来向湘赣地区转移,他们最终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汇合,成为了后来井冈山红军的重要力量。

2,开国之路

周士第去了香港之后,找到组织并向李立三汇报了当时的起义情况,但后来周士第患了疟疾,在同乡的劝说下前往南洋治病。自此一度与党组织脱离了几年是联系。

其实,周士第在南洋治病的时间并不长,他在1928年1月出国,当年冬天就回了国,加入了一个名为“黄埔革命同学会”的组织,依然在暗中为革命贡献力量。

1930年,他还化名周平,前往西安联动杨虎城将军的革命活动,后来蔡廷锴的19路军在上海积极抵抗日本侵略时,周士第也曾积极支持,组建义勇军。

1933年,李济深和蔡廷锴策划组建福建人民政府,反蒋抗日时,周士第又渐渐与党组织恢复了关系,且被派到福建,负责与蔡廷锴接触,同时还担任了19路军49师的一个团长。等到19路军反蒋失败,周士第被陈济棠逮捕,要被广州时,周士第又及时逃离了看守,最终一路来到了中央苏区。

后来,周士第也和中央苏区的大多数人一样经历了长征,周士第也任劳任怨,重新从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干部团指挥科长,干队长等职务做起,一步步重新成为重要指挥官。1935年,在抵达陕北根据地前夕,经过董必武,罗贵波等人的介绍,他再次入了党。

抗战爆发后,周士第又在山西,河北等地转战,协助过贺龙,彭德怀等人抵抗日军,参加过雁门关战役,百团大战等活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而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周士第的表现也很出色,他先是在1945年的晋北战役中取得了歼灭阎锡山8000人的战绩,随后又在政务工作中发挥了作用,后来还参加了解放太原,消灭阎锡山部的战役。此后,他又转战西北和西南,参加了解放兰州和解放川北地区的战斗。

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之时,周士第又奉命成为了第一位防空部队司令,为解放军组建了一套防空班子,并让这套班子在朝鲜战争中接受了实战检验。1955年建国第一次授勋时,周士第得到了上将军衔。1959年,由于健康因素,周士第离职休养,此后直到1979年去世前依然以总参谋部顾问的形式为军队建设发光发热。

考虑到周士第的履历,如果他当年没有短暂离开,他的确有可能成为元帅,最低也可以在大将中收获荣誉。对此,周士第后来也在回忆中对此有过悔意。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1979年周士第去世后,党组织在有关他的悼词中,并没有以第二次入党的时间为准,而是重新确认了以1924年第一次入党为准,周士第上将如果泉下有知,恐怕也会倍感欣慰吧。

3 阅读:2001

文山聊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