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学毕业去上海工作,失业后父母跟着小心翼翼,还是小城市好

孜孜教语 2022-12-20 17:00:31

小城市好,还是大城市好?这个争论一直存在,各有各的好,同时各有各的难,如何选择,要看个人追求。

之前在某乎上看到过一个乎友自嘲:我一个重点大学博士毕业的人,在上海月薪超过4万,回到老家,竟然被月薪7000元的同学给安慰了,就觉得挺嘲讽的。

他同学在小县城体制内工作,一个月7000元,优越感爆棚,而他在国际大都市学习工作,努力了这么多年,竟然被同情了。

对比之下,在小县城有房有车,体制内工作,福利待遇好,确实容易有优越感,而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工作,月薪4万多,可奋斗10年不吃不喝,也买不起一个起居室,压力确实大,不过见过的世面确实大,大概也只有这样一个“优越感”了。

儿子在上海失业了,妈妈打电话都小心翼翼

一位母亲发文表示,儿子毕业以后在上海工作,第一份工作月薪6000元,房租1500元,工作一年,工资涨到12000元。

今年跳槽到一家新的公司,月薪20000元,工资翻倍了,房子也从月租1500元的,换成了月租3500元的,儿子开心,父母也开心,终于算是见到光了。

可是上个月公司裁员,儿子就被裁掉了,获得了几千元的赔偿,儿子一直忙着找工作,儿子心情不好,她打电话也小心翼翼的,一个月房租加吃喝要6000元才能下来,没有工作,真的撑不了多久。

跟朋友分享了这条信息,她说:还是小城市好,小城市失业了,没有那么大压力,消费水平也低,关键不用拿出几千元的房租。

本来以为儿子大学毕业了,父母就可以轻松了,谁能想到,孩子大学毕业到大城市工作,真正的焦虑才刚刚开始。

那些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不容易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看开了,大城市不一定好,也不一定要去大城市,如果在三四线小城市有不错的工作,在小城市工作才最舒心。

但是小城市工作机会少,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到体制内工作,而不仅如此到体制内工作,其他的小公司,根本养不住人,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小城市或者是农村的孩子,最后选择去大城市的原因,大城市眼界开阔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大城市机会多。

不过那些最终选择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确实会经历很多不容易的瞬间,但是坚持下来了,最后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格局会真的不一样,尤其是下一代的起点和小城市的孩子相比,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上。

可是开端的艰辛,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尚且能够在精神上支持孩子,就怕有的父母只看到了“大城市”的光,没有看到“大城市”的辛苦,给孩子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孩子总有自己的生活,父母要调整心态

父母完全不理解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困扰,过度担心孩子,也会给孩子造成困扰。

其实对我们来说,孩子们通常是能够理解父母的,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觉得安心,可是很多时候,只身一人在大城市,没有稳定的居所,没有体面的工作,过着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日子的时候,是不太想跟父母沟通的,因为父母通常会关心那些他最不想提及的问题:房子怎么样了?工作怎么样了?女友怎么样了?

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无形中增加孩子的厌恶感。

如果子女一段时间没有跟父母联系,通常会有两种情况:太忙了;或者是太差了。

孩子成年了,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愿意去大城市打拼,如果我们不能帮上实质上的忙,那就尽量别干涉,打电话做简单的问候,孩子不想提的事情,一句话也不要问,过好自己的生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孩子成年之前,亲子关系中,父母是主导一方,孩子成年以后,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主动退居二线,让孩子成为主导,这是最有利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

当然了,如果我们足够强大,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比如说,解决住房问题,比如说解决车子的问题,比如说解决工作的问题,那在和子女的关系中,当然可以一直站在主导的位置上。

0 阅读:12

孜孜教语

简介:孜孜学语,从娃娃抓起!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