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羽乌骨鸡产蛋调控,光照时长调整,阶梯式增亮法,产量增三成

小魏养殖 2025-02-23 13:48:33

丝羽乌骨鸡产蛋调控,光照时长调整,阶梯式增亮法,产量增三成

丝羽乌骨鸡可是一种很有特点的鸡呢。它全身乌黑,羽毛像丝线一样细密,这种鸡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且它还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它产的蛋也是品质优良。

在很多养殖丝羽乌骨鸡的场景中,存在不少痛点。就像我认识的老李,在南方一个山区的散养场养这种鸡。南方气候湿热,他对鸡的产蛋量一直不太满意。丝羽乌骨鸡本身比较娇弱,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像温度、湿度、光照这些因素稍微不注意就影响产蛋。很多养殖户都发愁,不知道怎么才能让鸡多产蛋。

我有个网友就分享过他的经历。他说他在北方的养殖场养丝羽乌骨鸡。北方干冷的环境对鸡的生长是个挑战,鸡容易冻着,而且产蛋量也不稳定。他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给鸡舍加厚垫料保暖,但是在产蛋调控上还是没找到好法子。其实很多养殖户都在找解决产蛋问题的办法,毕竟鸡蛋也是收益的一部分。

这时候光照时长调整就很重要了。光照可是影响鸡产蛋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像有一家北方的农场,那里的养殖户发现,不同的光照时长和强度能让丝羽乌骨鸡的产蛋情况有很大差别。比如说,有个叫王大哥的养殖户,他开始尝试用阶梯式增亮法来调整光照。他把鸡舍里的光照设备按照一定规律设置,开始的时候光照比较弱,然后慢慢变强,就像楼梯一样一步一步上升。

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来观察鸡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这种方法对鸡的产蛋影响很大。以前鸡一个星期平均产蛋量大概是200枚左右,用了这个方法之后,产蛋量慢慢增加。就像他说的:“刚开始还半信半疑,没想到后来真的有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鸡舍周围的环境也有影响。比如说,他在鸡舍周围种了一些绿植,像薄荷、薰衣草之类的。他在南方的养殖户朋友就种过薄荷,他说薄荷的清凉气息能让鸡舍里没那么闷热,鸡也舒服些。而像薰衣草这种有淡淡香味的绿植,在北方养殖场也很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鸡的紧张情绪。再比如说迷迭香,它在散养地的周围种上,能驱虫,而且鸡吃了它的叶子对身体也不错。和普通绿萝比起来,迷迭香的作用就很特殊,绿萝主要是美化环境。还有薄荷和吊兰比,吊兰主要是吸收室内有害气体,对养鸡场的鸡舍环境影响不大,而薄荷对鸡的健康有益。

光照时长的调整还得根据季节来定。在春天的时候,白天逐渐变长,这时候就可以慢慢增加光照时长。就像我在养殖场看到的情况,刚开始春天的时候每天光照可能10个小时左右,随着时间推移每天增加半小时到一小时。在夏天,日照时间很长,就需要适当遮光,不能让光照太强太久,不然鸡会热应激,产蛋量下降。我就见过一个南方的散养场,夏天没有做好遮光措施,很多鸡都中暑了,产蛋量一下子少了三成。到了秋天,日照时间又慢慢变短,这时候光照时长也要跟着调整。冬天比较特殊,在北方寒冷的养殖场,因为白天日照时间短,就要人工补充光照。我听说北方有个养殖户,冬天每天早上提前开灯,晚上延迟关灯,让鸡每天也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产蛋量也没有下降太多。

再说这个阶梯式增亮法。具体怎么操作呢?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上午8点到10点的光照强度比较弱,大概是正常光照强度的一半左右。然后从10点到12点,慢慢增加光照强度,每小时增加10%左右的光照强度。下午也是这样,逐步增加光照强度,到傍晚的时候,光照强度能达到最强。这样的方法就像给鸡的一种循序渐进的刺激,让鸡的生理机能慢慢适应,然后刺激它多产蛋。

还有个养殖场的例子,这个养殖场在大别山脚下,属于南方地区。他们的丝羽乌骨鸡养殖规模不小。原来鸡的产蛋量一直不温不火的。后来他们学习了光照时长调整和阶梯式增亮法。他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品种的鸡蛋品质也有差异。比如土鸡蛋,蛋黄颜色比较深,营养也很丰富。而丝羽乌骨鸡蛋的口感更细腻。他们在调整光照的同时,还注重饲料的搭配。他们发现南方的稻谷和北方的小麦,对鸡的产蛋也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北方的养殖场来说,在寒冷的冬天,鸡的生长速度会变慢,产蛋量也会下降。但是如果光照调整得好,再加上合适的饲料,还是能维持一定的产蛋量的。比如说在东北的某个养殖场,他们冬天给鸡喂的有玉米、豆粕和少量的昆虫饲料。同时调整光照时长和强度,采用阶梯式增亮法。到了春天,鸡就开始恢复活力,产蛋量也上升了。

从长期的养殖经验来看,大概两三年下来,如果一直能科学地用光照时长调整,特别是这个阶梯式增亮法,丝羽乌骨鸡的产蛋量能比以前提高三成左右。这对于养殖户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像我在一个养殖场的老朋友,他在广东养丝羽乌骨鸡。他说在潮湿的环境下,鸡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他就在做好通风的同时,用合适的光照来刺激鸡的免疫力。他发现,在鸡的小鸡阶段,光照时长每天12小时左右,小鸡长得特别好,到了育成期,每天光照时长15小时左右,鸡的体型和体质都很健康,到了产蛋期,采用阶梯式增亮法调整光照,产蛋量就上去了。

在丝羽乌骨鸡的养殖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养殖户养殖习惯也不一样。比如在江浙一带的养殖户,比较注重精细化养殖,对光照设备都选用比较好的,调节光照时长很精准。而在一些西部山区的养殖户,养殖规模相对小一点,养殖方式比较粗放,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利用天然的草地、树林资源,鸡可以散养,这样鸡的活动量充足,产蛋的质量也很好。

再说说这个阶梯式增亮法在不同地形养殖场的效果吧。在平原地区的养殖场,光照比较均匀,采用阶梯式增亮法比较容易实施。比如说在华北平原的一个养殖场,鸡舍的光照调节设备安装得很规范,按照阶梯式增亮法实施后,产蛋量稳步上升。而在丘陵地区的养殖场,光照可能会受到地势的影响,有的地方光照强,有的地方光照弱。那这个养殖场的养殖户就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调整光照设备的布局和光照时长,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还有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的养殖场,空气湿度大,盐分也高。这种环境下,丝羽乌骨鸡容易得一些皮肤病。养殖户除了要做好鸡舍的清洁和鸡的防疫工作,光照调整也很重要。他们用阶梯式增亮法调整光照的同时,也在鸡舍周围种了很多具有抗菌作用的绿植,比如薄荷和一些当地特有的草药。这样可以改善鸡舍的小环境,让鸡少生病,多产蛋。

从一年来看,丝羽乌骨鸡的生长和产蛋是分阶段的。在年初的时候,鸡刚刚经历冬天的低产期,养殖户就要开始精心调整光照。到了年中,天气炎热,光照时长和强度又要重新调整,防止鸡中暑产蛋量下降。到了年末,又要为下一个产蛋高峰做准备。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鸡的产蛋量。

我在一个养殖户群里看到一位养殖户分享他的经验。他说他的丝羽乌骨鸡养殖场在有山有水的山区。他觉得山区的气候多变,但是这种多变的环境也有好处。他利用山的坡度来建造不同光照条件的鸡舍。在山的阳面,日照时间长,他就用来养一些比较耐光的鸡。在山的阴面,日照时间短,就用阶梯式增亮法来补充光照,让鸡都能有合适的产蛋环境。他还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经常和其他养殖户交流经验,发现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有不同的养殖智慧,他也会借鉴别人的方法,改进自己的养殖方式。

从这三年的养殖经验来看,持续稳定的光照调整可以让丝羽乌骨鸡的产蛋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养殖户也要关注鸡的健康状态。我发现,那些注重鸡的健康护理,同时采用科学光照调控的养殖户,他们的鸡不管是产蛋量还是蛋的品质都比较好。比如说,定期给鸡做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再加上合适的光照调节,鸡就会茁壮成长。

在养鸡的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和搭配也很关键。我认识一个养殖户,他在北方有养殖场。他发现,用北方的特色饲料玉米和小麦,加上少量的豆粕,在配合合适的光照调节后,丝羽乌骨鸡的产蛋量很不错。但是他的一个朋友在南方,用南方的稻谷等饲料,产蛋情况就和北方有所不同。这说明饲料和光照是相互影响的。而且不同的饲料营养价值不一样,也能影响蛋的品质。

还有一个事情,我听说有个养殖场的丝羽乌骨鸡下了特大的蛋。他就分享说,除了光照调控得好,他还给鸡补充了一些特殊的营养剂。而且他对鸡的生活环境也很讲究,在鸡舍周围种了很多像银杏这样的绿植。银杏的叶子有抗菌的作用,在秋天落叶的时候还能打扫出来给鸡当饲料补充营养。

再看这个光照时长调整的精准性。在现代化的养殖场里,有专门的光照控制系统。但是在一些小型的养殖场或者散养户那里,可能就靠人工调节。我就见过一个小养殖户,他虽然没有高科技的设备,但是每天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鸡的反应来调整光照。他发现,鸡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光照的需求也不一样。就像刚刚孵化出来的小鸡,光照不能太强,不然会吓到它们。等小鸡长大一点,光照慢慢增加,这样鸡就会健康成长。

在丝羽乌骨鸡的产蛋调控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要考虑。比如说,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我曾经去一个养殖场参观,那里的养殖户在夏天为了降低温度,在鸡舍旁边种了很多高大的树木,像梧桐树。这些树木不仅能降低鸡舍的温度,还能给鸡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他也会根据天气情况和鸡的反应,调整光照时长和强度。

从这么多年的养殖情况来看,丝羽乌骨鸡的养殖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改进。光照时长调整和阶梯式增亮法是一种很好的提高产蛋量的方法。但是养殖户也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养殖场的规模、养殖环境等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而且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在养殖丝羽乌骨鸡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那我就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要提高丝羽乌骨鸡的产蛋量和蛋的品质,除了光照时长调整,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是我们还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充分利用的呢?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