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大国善谋?中国花1亿买回155毫米火炮技术,多年后赚回200亿

天下有警 2024-02-21 21:28:32

苏联火炮口径主要为152毫米,北约的火炮口径主要为155毫米。

中国的火炮技术沿袭自苏联,本来我国火炮口径应该也是152毫米。

但现在的中国同时装备着152毫米和155毫米口径的大口径火炮,且后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正越来越明显的取代前者。

中国155毫米口径的火炮——PLZ-45自行榴弹炮

GC-45型火炮

改变了中国火炮口径发展的事情,是上世纪80年代的GC-45型155毫米口径牵引加农炮的进口。

GC-45型火炮是加拿大著名火炮专家杰拉德·布尔的作品。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美关系破冰,我国和西方的军事技术交流也活跃起来,杰拉德·布尔博士由此在1981年时访问并参观了我国以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多家军工院校和企业。

杰拉德·布尔博士访问中国

在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流后,杰拉德·布尔博士表示愿意出口GC-45型火炮给中国。

不过这让中国犯了难,因为中国也不确定是否要进口这款火炮。

当时国内对于是否进口GC-45的争论非常激烈,支持和反对的人都不少。

支持进口GC-45的人认为,这款火炮作为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进口进行研究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80年代,GC-45可以说是同领域大口径火炮中最先进的一款。当时的主流火炮射程都不到30公里,但GC-45能打39公里。

并且GC-45还支持使用多种炮弹,做到某种程度的通用化。

GC-45

可以说GC-45直到今天都可堪一用,它除了是一门牵引式火炮而不是今天主流的自行炮外,几乎没有缺点。

因此在中国可以买到GC-45型火炮时,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去这么做。

但不支持买GC-45型火炮的论点也很充足。

其一,中国买了GC-45后,要进行仿制的话技术要求达不到。

GC-45是西方先进技术的产物,这背后是当时走在了世界前列的材料学、金属加工工艺、焊接工艺等等技术。以当时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进口GC-45后很难快速仿制并形成战斗力。

加拿大产GC-45

其二,GC-45型火炮和当时中国用的主流火炮是两个体系的产物。

当时中国的火炮还基本沿袭的“苏系”,这背后不单单是火炮口径的差距,还有一系列的火炮生产、运输、操作等领域的差距。

如果中国进口GC-45型火炮并进行生产,单单是炮兵的操作手册就要花好几年的时间改。

事实上在这一点上,美国也因为体系的问题而放弃了GC-45型火炮。

虽然GC-45足够优秀,但它使用的炮弹是45倍径的24升药室,而北语当时制定的标准是23升药室。

基于标准的限制,北约方面也并没有使用GC-45型火炮。

北约炮兵

其三,进口武器是要花钱的。

当时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到处都要钱,军队方面更是连年削减军费。

而火炮这东西,在中国军事系统中的优先度还比较靠后,排在军舰战机后面,申请经费更不容易。

进口GC-45之后

所以购买GC-45看起来前途光明,但实际上困难重重。最后经过研讨,我国对GC-45火炮采取了不反对、不列装、不出钱的态度。

即中央不反对进口GC-45的生产线和技术,但不会出钱,且就算成功仿制该款火炮,解放军也不会列装。

结合GC-45技术生产的试验型火炮——FGT-203

当时的兵器部决定自费进口GC-45的技术和生产线,于1982年通过奥地利方面拿到了相关技术授权和设备。

我们上边提到,我国购买GC-45的主要目的是吸取西方设计火炮的先进经验,因此在引进GC-45火炮的时候兵器部还派出了400多人的工作小组去和杰拉德·布尔博士对接相关工作。

而我国对于GC-45的仿制工作也并不顺利,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非常多的难题。

比如说GC-45使用的“枣核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舵片焊接上去。

枣核弹

这个舵片是保证炮弹稳定性和射程的关键部件,GC-45的性能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这个枣核弹。

但我国当时的炮弹生产工艺不达标,只能生产非常光滑的普通炮弹。我国仿制的枣核弹的舵片,会在击发过程中因为各种外力导致脱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想了很多办法改进工艺却始终无果,后续我国只能继续花钱引进相关焊接设备和工艺才解决这个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因为这个舵片问题,我国仿制GC-45火炮的首批炮弹生产了约3000枚就停产了。

再加上当时中央说的不列装,我国兵器部甚至都做好了彻底停产的准备。

一直到1989年国庆40周年我国搞“8910工程展”时,准备让国产GC-45型火炮上场,解放军这才决定采购20门GC-45型火炮,该火炮以及炮弹才复产。

奥地利将GC-45称之为GHN-45型火炮

可以说引进GC-45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波折的过程,为了引进这门火炮我国前前后后花了大约1亿人民币,却差点让这门炮泯然众人。

进口GC-45的收获

不过现在中国解放军大量装备的155毫米口径的火炮,我们就不难看出当初引进的GC-45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初去和西方对接GC-45引进工作的400人工作小组,现在已经在中国的火炮领域开枝散叶,有很多人成为了中国火炮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

中国火炮

并且中国引进GC-45型火炮也不是纯亏,中国后续以GC-45为基础研发的155毫米口径火炮在第三世界很受欢迎。

有10多个国家都进口过中国的155毫米火炮和炮弹,累计炮弹出口超过50万枚,涉及金额达200亿人民币左右。

所以中国的火炮发展以进口GC-45型火炮为一个分界线。

此前中国是很标准的装备“苏式火炮”的国家,但GC-45引进中国后,我国也慢慢开始用“北约系火炮”了。

中国火炮

到今天,北约系武器慢慢取代苏式火炮的趋势正越来越明显。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战争之神”中国155mm火炮传奇: 从仿制、到自研、再见世面》

【2】现代兵器杂志(1983年05期)·《奥地利GHN-45型145毫米榴弹炮——GC-45的改进型》

5 阅读:3234
评论列表
  • 2024-02-21 23:32

    不是152口径比155口径落后,而是整体火炮研发和制造工艺不行。

  • 1
    2024-02-22 13:56

    152在主力部队已经全部退役了。现在只有部分预备役部队还有,剩下的都封存了。

    尼莫 回复:
    是嘛,原来生产了至少几千门

天下有警

简介:汇集全球警察文化,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