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范闲天真了,杀疯的赖名成,终究也是官场老油子

小云晴朗 2024-05-22 22:30:13

《庆余年2》范闲和二皇子的争斗,终于来到了尾声。

范闲借刀杀人,用自己作为鱼饵,引导都察院赖名成查贪腐,实际上对付的都是二皇子和他的党羽。

范闲高举的是反贪大旗,正如太子所言,这是民心所向,所以正面对决,二皇子毫无胜算。

他唯一反击的办法,就是把水搅浑,把“反贪”变成“党争”。

于是他从抱月楼入手,买通了三位通缉犯当街杀人,然后故意落网。想要栽赃范闲逼良为娼,而后又杀人灭口。

只可惜范闲早有准备,在三位凶手从刑部转移的时候,安排人手当街灭口,然后栽赃给了范无救。

范无救是二皇子的亲信护卫,本是去追杀范思辙,却被海棠朵朵打晕生擒,送了回来。

范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达到了后发制人的目的。虽然范无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而后服毒尽忠。

但就像范闲说的那样,京城的人都不好骗,大家都心知肚明,刑部也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

这件风波的结果就是,贪腐案还会继续查下去,而二皇子的动作落在众人眼里,成了狗急跳墙。

至此,党争还是反贪再无争议。用林若甫的话说,这就是败象已生,会有更多人和二皇子保持距离。

之后,范闲只需要等待赖名成整理好证据交上去,二皇子就到头了。然而他终究是把事情想简单了。

因为陛下早就给这件事情定了调,可以清扫居心叵测之人,但不能波及二皇子,负责执行的人正是陈萍萍。

这也是陈萍萍,把范闲叫去陈园,让他参奏自己巨贪的真正原因。

表面上,陈萍萍这么安排,是为了表现范闲铁面无私,把事情坐实是反贪,而不是党争。

但实际上,陈萍萍是要把事情扩大化,拉更多人下水,这样错的不止是二皇子,那么庆帝就可以和稀泥,只需要小惩大诫。

下面居心叵测的人处理了,上面受到蒙蔽的人各打五十大板,然后下不为例,事情便过去了。

陈园是庆帝赏赐的,其中各种奇珍异宝,和美女如云,也是庆帝赏赐的,庆帝就是要陈萍萍当“巨贪”,这些范闲并不知情。

对于皇帝来说,不怕你贪,就怕你什么都不要,或者你要的,他给不起。

庆帝不会处理陈萍萍,自然也不会处理二皇子。

京城里的人都是官场老油子,大家都是表演老艺术家了,庆帝如此,陈萍萍如此,秦老将军如此,赖名成也是如此。

赖名成,人如其名,这辈子就靠“名声”吃饭,靠“名声”成功。别人都说他刚正不阿,是一代名士,只是不懂得变通。

然而真是不懂得变通,如何会想到去找范闲,请鉴查院帮忙调查?这不是显得都察院无能?

所以,不过都是人设而已。当时殿前对峙的局面,赖名成也是骑虎难下,不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砸的是自己的招牌,只能硬着头皮去查贪。

之后发现,名单上的人全都是二皇子的人,更是让他胆战心惊,再愚蠢也明白了这是党争,还是涉及皇位的党争,但此刻更加是退无可退。

把范闲和鉴查院拉进来,和陈萍萍一个目的,把事情扩大化,有功劳分你们一些,锅你们也要帮着扛一些。

当然赖名成想要做的,还远不止于此,他是天下名士,名声大于一切,可以受罚,但不能丢名声。

所以思虑再三之后,他决定搏一把,那就是把锅扣在庆帝的头上,最后参庆帝一本。二皇子也好,陈萍萍也罢,千错万错都是庆帝的错。

是庆帝纵容了陈萍萍,是庆帝纵容了皇子,上梁不正下梁歪,才出现了今天的局面,而庆帝的错,就等于谁也没错。

这样一来无论庆帝如何处置,他都挣够了名声,而庆帝再生气也不会杀他,更不好对他处罚。

毕竟铁证如山,赖名成又都察院第一名士,都察院就是干这个的。充其量就是挨顿板子,降个官职,而这些只会更加成就他的名声。

范闲终究是天真了,这个整个事情到最后,真正杀疯的人不是赖名成,从始至终他的行事,都在本份之内,甚至二皇子的行事,也在本份之内。

一个好的太子,愚钝才是聪慧,一个好的太子陪练,不结党营私,嚣张拨扈,那就是不合格。

从始至终,太子和二皇子,都和庆帝是一类人,之间父慈子孝,迟早是要“物伤其类”。

只有范闲像的是叶轻眉,他才是真正的杀疯,做了太多出格的事情,在满朝文武的眼中,是个真正的异类。

而这正是庆帝要的结果,只有孤臣才好接手鉴查院和内库。

2 阅读: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