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其政治、文化、思想等多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朝的诸多象征物中,有4件被后人称为“汉朝四大镇国神器”,它们分别是斩蛇剑、传国玺、孔子屐和王莽头。
那四件神器不仅是汉朝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更是其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那么,关于汉朝的4大镇国神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文史君来与大家聊一聊。
斩蛇剑是汉高祖刘邦斩杀白蛇时所用之剑,亦称为“汉高斩蛇剑”。
关于刘邦斩白蛇的故事,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
当时刘邦任亭长,有一次送役徒去骊山途中,眼看按约定不能到达骊山,他担心无法向上级交待。
于是,他心一横将所有役徒都释放了,自己也准备逃亡。当时有十几个役徒感刘邦大义,愿意跟随他一路逃亡。
有天夜里,众人过沼泽时,遇一条大蛇挡路,刘邦见状,第一时间拔剑斩了白蛇继续前行,后因酒劲发作躺下睡觉。
刘邦睡着后,随从们看到在刘邦斩白蛇的地方有一老太太一直哭泣,称其子白帝子化蛇被赤帝子斩杀,随后老太太消失。
刘邦醒后,众人将此事告知刘邦,刘邦暗自得意,此后跟随者对他更加崇拜和敬畏。
从科学角度看,故事中白帝子、赤帝子等情节超现实、超自然,不可信。
不过,那些都是统治者营造的政治神话,用以获得政治合法性与皇权权威性。
秦汉时期,人们对天命、鬼神深信不疑,其中陈胜吴广的“大楚兴,陈胜王”等,与刘邦斩蛇的故事如出一辙。
后来,刘邦称帝后,斩蛇剑更加被赋予了极高的政治意义。
它不仅是刘邦兴兵的标志性武器,更是汉朝政权合法性的象征。
汉朝统治者认为,斩蛇剑是上天赐予刘邦的神器,象征着汉朝的建立是天意所归。
汉代皇帝在重要场合佩戴斩蛇剑,东汉皇帝出行时甚至有专人持剑随行,皇太子即位时斩蛇剑也必须在场。
传国玺是汉朝的另一件重要神器,关于传国玉玺的来源,可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玉工用和氏璧雕琢成玺,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象征着天命所归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末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奉上传国玉玺投降,传国玉玺就落入了刘邦手中。
刘邦获得传国玉玺后没多久,项羽也率军进入了咸阳。
不过,刘邦并没有将传国玉玺交给项羽,而是自己留着。
经过四年的楚汉之争后,刘邦最终击败项羽,称帝,建立汉朝,刘邦佩戴着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正式成为了汉朝的传国玉玺。
传国玺在汉朝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皇帝权威的象征,更是政权合法性的关键标志。
汉朝皇帝代代相传,传国玺也成为皇位继承的象征。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传国玺一度流入新朝,但最终在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回归汉室。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玺几经易手,最终落入曹魏之手。
此后,它又辗转于西晋、东晋等政权,成为各朝争夺的焦点。直到隋唐时期,传国玺的地位才逐渐下降,但其在汉朝时期的政治意义仍然不可忽视。
关于传国玺的最终下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
有说法称其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时失踪,也有学者认为真正的传国玺可能早在汉魏时期就已遗失,后世出现的多为仿制品。
明清时期,虽然宫廷中仍保留着“传国玺”的仿制品,但其政治意义已大不如前。
传国玺神话的衰落,反映了中国政治文化从重“器物象征”向重“文治功绩”的转变过程。
尽管如此,传国玺作为中国帝制时代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政治符号之一,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在汉朝4大镇国神器中,孔子屐显得最为特殊,因为它既非兵器,也非印玺,更非人体残骸,而只是一双看似普通的木质鞋子。
然而,正是那双鞋子,在汉代政治符号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成为“汉朝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的象征。
孔子屐作为圣人物品的神圣化过程,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如何通过物质文化被纳入国家正统性构建的宏大叙事中。
关于“孔子屐”的来源已不可详考,但根据王子今在《履与礼:汉晋等级秩序的立足点》中的研究,汉朝很可能是从孔子故里或其后人处获得了那双被宣称是孔子穿过的木屐。
在重视“圣物”崇拜的中国古代文化中,先贤遗物常被赋予特殊意义。
如《礼记》中就有“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的记载,显示了对与祖先、圣贤相关物品的特别尊崇。
孔子屐被纳入国家宝藏,正是那种文化传统的政治化运用。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三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武帝采纳。
自此,儒家思想从百家之一跃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孔子也从先秦诸子之一被神圣化为“素王”,及无冕之王。
但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屐作为圣物被纳入国家宝藏的现象,在世界文明史上并非孤例。
基督教中的圣徒遗物、佛教中的舍利崇拜,都显示了人类文化中普遍存在的“通过物质连接神圣”的心理需求。
汉代统治者将孔子屐列为镇国神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不仅将其作为崇拜对象,更将其明确纳入政治合法性构建的符号体系,使儒家思想与国家权力紧密结合。
与前三件神器不同,王莽头是一件具有强烈警示意义的国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了新朝。然而,他的统治不得人心,最终迎来了大祸。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后,新朝皇帝王莽被商人杜吴杀死,随后校尉公宾取走了王莽的首级。
据《汉书》记载,王莽的头颅被悬挂在宛市(今河南南阳)示众,“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将王莽头收藏于洛阳府库中。
当时刘秀之所以那么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作为“拨乱反正”的汉室复兴者,刘秀需要通过展示王莽的结局来强化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证明篡逆者必遭天谴。
其二,王莽篡汉的特殊性在于其过程相对“和平”,他通过精心策划的舆论准备和禅让仪式取代汉朝,而非通过大规模军事征服。
那种非暴力的权力转移方式对后世可能产生危险的示范效应。
由此,刘秀必须通过极端手段,如永久保存并展示王莽的头颅,来抵消那种影响。
由此可见,汉朝四大镇国神器——斩蛇剑、传国玺、孔子屐和王莽头,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斩蛇剑象征着汉朝的开创与正统,传国玺代表着天命与权威的传承,孔子屐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尊崇,而王莽头则是对篡位者的警示。
那四件神器不仅是汉朝政权合法性的象征,更是其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它们通过政治符号化的运作,成为汉朝统治者维护政权稳定、强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
然而,神器本身并不能保证王朝的永世长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四大镇国神器最终也随着王朝的更替而流落他方。
读者们,关于“汉朝4大镇国神器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参考资料:
付开镜《传国玺、斩蛇剑、孔子屐、王莽头与汉朝的政治思想》
王子今《“斩蛇剑”象征与刘邦建国史的个性》
王子今《履与礼:汉晋等级秩序的立足点》
吕宗力《汉代开国之君神话的建构与语境》
陈晔《“刘邦斩蛇”与“斩蛇剑”的文化史考察》
蒋晓光《立极庙与斩白蛇:秦之正统的树立及接受研究》